戴小華,曹 剛,楊 帆,王銀燕,付 軍,梁國慶,邵正斌,董 梅,顧健霞,袁 良,朱 斌,戚先偉,冉永玲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huán)動脈壓增高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其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是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傷,嚴重影響人類健康[1-2]。根據(jù)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顯示,我國高血壓的發(fā)病呈逐年上升趨勢,成人原發(fā)性高血壓占20%[3]。每年全球因高血壓并發(fā)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shù)約數(shù)百萬人,占全部疾病負擔的7%[4]。遺傳因素、年齡、糖尿病、體質指數(shù)、高鹽飲食、飲酒、吸煙等均被公認為中國居民高血壓的危險因素[5-6]。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傷也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7-8]。另外,中醫(yī)體質在影響高血壓發(fā)病方面占據(jù)重要地位[9-10]。本研究對2016年1月—2019年1月合肥市部分社區(qū)高血壓前期及診斷為高血壓病人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等)、臨床指標、心電圖、心臟彩超、頸動脈彩超、顱腦CT、眼底檢查等進行分析,旨在了解社區(qū)高血壓病人合并心血管危險因素及靶器官損傷情況,為高血壓預防和規(guī)范化治療提供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合肥市三里庵、五里墩、二里街、南七、西園新村等社區(qū)高血壓前期及診斷為高血壓的病人,共2596例,其中男1 693例(65.22%),年齡(55±15)歲,女903例(34.78%),年齡(62±13)歲;收縮壓為(146.73±14.51)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為(89.77±11.87)mmHg。
1.2 診斷標準 參照2014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11],未用降壓藥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或者既往有高血壓史,血壓雖低于140/90 mmHg,也診斷為高血壓。高血壓前期診斷標準病人:血壓(120~139)/(80~89)mmHg。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jīng)臨床及相關檢查結果為高血壓前期及診斷為高血壓;②年齡18~78歲;③病人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上述高血壓診斷標準病人;②合并有心血管、肝臟、腎臟、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病人;③精神病病人;④孕婦或哺乳期婦女;⑤年齡小于18歲或大于78歲病人;⑥臨床資料不完整病人;⑥不愿參加調查的病人。
1.4 觀察指標 ①一般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體質指數(shù)(BMI)等;②臨床指標,包括血糖、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細胞沉降率(ESR)和C反應蛋白(CRP);③心電圖包括心房顫動、ST-T段改變、T波異常等,心臟彩超包括左心室質量指數(shù)(LVMI)、左心室壁重量等;④頸部血管彩超,包括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斑塊;⑤顱腦CT檢查;⑥眼底檢查;⑦中醫(yī)體質:根據(jù)中華中醫(yī)藥學會2009年制定的《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12]標準進行體質辨證分型,包括平和質、氣虛質、氣郁質、濕熱質、痰濕質、陽虛質、陰虛質、瘀血質、特稟質。
2.1 高血壓分級情況 共納入高血壓病人2 596例,高血壓分級情況見表1。
表1 病人高血壓分級情況(n=2 596)
2.2 有關實驗室指標及中醫(yī)體質辨識情況 2 596例高血壓病人血糖、TC、TG、UA、Cr、ESR均明顯升高;心電圖檢查提示心房顫動159例(6.12%),左心室高電壓349例(13.44%),ST-T段改變865例(33.32%),T波異常393例(15.14%),各種傳導阻滯520例(20.03%);頸動脈彩超中強回聲斑塊584例(22.50%),低回聲斑塊1 356例(52.23%),回聲不等斑塊194例(7.47%);顱腦CT中腔隙性腦梗死1 562例(60.17%);中醫(yī)體質中平和質670例(25.81%),瘀血質224例(8.63%),陰虛質704例(27.12%),陽虛質206例(7.94%),痰濕質299例(11.52%),濕熱質281例(10.82%),氣郁質212例(8.17%)。詳見表2。
表2 2 596例高血壓病人臨床資料
2.3 高血壓病人的危險因素分析 以各相關因素為自變量,性別(男=0,女=1),年齡(18~45歲=0,46~80歲=1),血糖(降低或正常=0,升高=1),TC(降低或正常=0,升高=1),TG(降低或正常=0,升高=1),HDL-C(降低或正常=0,升高=1),LDL-C(降低或正常=0,升高=1),Hcy(降低或正常=0,升高=1),UA(降低或正常=0,升高=1),Cr(降低或正常=0,升高=1),BUN(降低或正常=0,升高=1),ESR(降低或正常=0,升高=1),CRP(降低或正常=0,升高=1),BMI(降低或正常=0,升高=1),LVMI(降低或正常=0,升高=1),左心室壁重量(降低或正常=0,升高=1),頸動脈IMT(降低或正常=0,升高=1),心電圖(正常=0,心房顫動=1,左心室高電壓=2,ST-T段改變=3,T波異常=4,傳導阻滯=5),頸動脈彩超(正常=0,強回聲斑塊=1,低回聲斑塊=2,回聲不等斑塊=3),顱腦CT(正常=0,腔隙性腦梗死=1),中醫(yī)體質(平和質=0,瘀血質=1,陰虛質=2,陽虛質=3,痰濕質=4,濕熱質=5,氣郁質=6),應變量為高血壓病人(正常高值=0,高血壓1級=1,高血壓2級=2,高血壓3級=3),將所有自變量與應變量全部引入Logistic回歸模型。
結果表明,性別(P=0.001,OR=1.234)、年齡(P=0.021,OR=1.733)、TC(P=0.019,OR=1.982)、Hcy(P=0.012,OR=2.673)、UA(P=0.034,OR=2.763)、ESR(P=0.010,OR=3.332)、BMI(P=0.031,OR=2.830)、LVMI(P=0.030,OR=1.892)、顱腦CT(P=0.037,OR=1.782)、中醫(yī)體質(P=0.025,OR=2.892)是高血壓病人重要的危險因素。詳見表3。
表3 高血壓病人的危險因素分析
本研究基于合肥部分社區(qū)2 596例高血壓病人的人口學資料、臨床指標、心臟功能檢查、顱腦影像學檢查及中醫(yī)體質分布,以發(fā)生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傷為應變量,經(jīng)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后,性別(P=0.001,OR=1.234)、年齡(P=0.021,OR=1.733)、TC(P=0.019,OR=1.982)、Hcy(P=0.012,OR=2.673)、UA(P=0.034,OR=2.763)、ESR(P=0.010,OR=3.332)、BMI(P=0.031,OR=2.830)、LVMI(P=0.030,OR=1.892)、顱腦CT(P=0.037,OR=1.782)、中醫(yī)體質(P=0.025,OR=2.892)是高血壓病人的危險因素。
高血壓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病人有無早發(fā)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有助于預測高血壓病人發(fā)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血管損傷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礎,多項研究證實,BMI越高的病人血管損傷越明顯,所以,BMI升高是高血壓不良預后的危險因素[12-13]。Hcy是蛋氨酸代謝形成的含硫基的氨基酸,高Hcy水平可直接導致血壓升高,是高血壓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14-15]。年齡、血糖異常、血脂異常亦是高血壓的常見獨立危險因素[16-17]。炎癥會導致血管內皮損害,引起動脈硬化,進而升高血壓[18]。這些均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結果表明, 2 596例高血壓前期及高血壓病人血糖、TC、TG、UA、Cr、ESR均明顯升高,性別、年齡、TC、Hcy、UA、ESR、BMI均是高血壓發(fā)生的危險因素。
高血壓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大多數(shù)高血壓病人早期缺乏特殊的臨床表現(xiàn),少數(shù)病人偶爾有頭痛、頭暈、乏力等不適而容易被忽視,很多病人是在測量血壓時或發(fā)生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傷時才被確診。當出現(xiàn)靶器官損傷或合并有心、腦、腎等并發(fā)癥時,大多失去了早期最佳的治療節(jié)點,即使后期給予了有效的治療,其效果遠不如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而且后期治療的難度更大,使用的藥物更多,給社會、家庭、個人帶來較大的經(jīng)濟和心理負擔。因此,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是應對高血壓的基本原則,盡可能在出現(xiàn)靶器官損傷及合并癥前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本研究發(fā)現(xiàn),心臟彩超和顱腦影像學改變也是高血壓早期靶器官損傷重要的預測指標。
中醫(yī)認為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體質關系密切?!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罚骸瓣幤疥柮?,精神乃治”,陰陽平和的人為平人、健康的人,但是由于環(huán)境、飲食、情志等因素的影響,會引起陰陽偏頗,從而發(fā)生體質改變,并可進一步導致疾病的發(fā)生。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中醫(yī)體質中平和質670例(25.81%),瘀血質224例(8.63%),陰虛質704例(27.12%),陽虛質206例(7.94%),痰濕質299例(11.52%),濕熱質281例(10.82%),氣郁質212例(8.17%),除了平和質,陰虛質和痰濕質的人數(shù)也較多,且中醫(yī)體質是未來影響高血壓預后和轉歸的重要危險因素。既往有研究發(fā)現(xiàn)痰濕質、濕熱質、陰虛質是高血壓病人最常見體質類型,往往這些體質的病人合并存在更多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同樣也是影響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最常見的體質類型[19]。
綜上所述,本研究經(jīng)多因素篩選出的 10個變量(性別、年齡、TC、Hcy、UA、ESR、BMI、心臟彩超、顱腦CT及中醫(yī)體質)是高血壓發(fā)生的常見危險因素,為高血壓防治,特別是預防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傷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