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芹
一、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首先,現(xiàn)階段很多語文教師對于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關系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仍是獨立開展教學。而導致二者無法良好聯(lián)合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學模式的呆板禁錮。對于閱讀教學的開展,教師教學開展過程是:朗讀課文、認識生僻字、總結每一段的中心、總結文章中心,完全沒有涉及到寫作方面。而寫作教學,教師只是對寫作技巧、寫作手法、作文體裁進行語言性的介紹,結合相關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其運用方式,也體現(xiàn)不到閱讀教學的影子。
二、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技巧策略
1.對優(yōu)秀文章進行仿寫
學生在開始寫作之前需要有一個積淀過程,不是大腦中有想法就能夠直接落筆的。首先對于文章中心,寫作體裁進行明確,再根據(jù)文章中心進行大綱羅列,再按照每一部分的大綱進行延伸續(xù)寫。例如,教師在開展“貓”教學時,教師對課文的突出特點進行相應的介紹。課文大多采用短句白話,就像是日常生活中的口頭敘述,給人一種十分的親切感。并通過多個關聯(lián)詞的使用,將貓的性格特點表達得淋漓盡致。在完成相應的閱讀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相應的模仿。首先,教師從文章對貓的描寫來說,詢問學生自己有特別喜歡的小動物嗎,平時有觀察過它們嗎?基于此,讓學生對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進行細節(jié)回憶。學生在明確寫作主題之后,教師可以在文章中為學生尋找一些實用性的好詞好句,讓學生將其充分地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比如豐富多腔地叫喚,屏息凝視等。教師對于學生仿寫的形式進行相應的指導,對詞句的仿寫只是最基礎的,最重要的是學習課文的表達形式。
2.根據(jù)文章寫讀后感
小學中年級的小學生可以從仿寫再上升一個階段,就是根據(jù)對閱讀課文的理解,以自己的角度觀點出發(fā),寫一篇讀后感。想要得到一篇深刻的讀后感,首先需要學生對閱讀文章實現(xiàn)全面,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礎之上自身所產(chǎn)生的思考也就會更加深刻有見解。而通過讀后感的良好寫作,學生對于課文的核心思想和重要信息進行了更為明確的了解同時,寫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開展“精衛(wèi)填?!苯虒W時,首先,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對這個故事背景進行簡單的介紹,涉及到精衛(wèi)的身份,精衛(wèi)填海的原因。讓學生在具有基本的認知基礎之后再進行相應的課文理解。其次,教師就可以就這個故事帶領學生進行深入探索,讓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合理的概括。通過對文章進行深入的解讀和理解,學生對文章想要傳達的思想感情進行充分的明確,即做人要勇往直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而為了促使學生對這篇課文具有更為深入的認識,教師可以為小學生留下一個課后作業(yè),讓學生根據(jù)對文章的閱讀,將自己的理解和思想總結一篇讀后感呈現(xiàn)出來。雖然處在中年級,但是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仍會有不知該寫什么的煩惱。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提供思路:首先對課文進行簡單的概述。再從兩個角度出發(fā),精衛(wèi)填海最終想要達到什么目的?從文章中學習或者感知到什么?如果你是精衛(wèi),你會怎么做?讓學生從這幾個角度對課文進行思考并進行良好的描寫。最后,教師可以從其中挑取一些描寫比較優(yōu)秀的讀后感在班級里進行示范朗讀,這對于學生來說是極大的鼓勵,從而進一步增強他們寫作的自信心。
3.閱讀課外優(yōu)秀著作
教師對于小學生開展的語文閱讀教學不應該只考慮到教材上提供的課文資料,教師還可以從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教學活動進行充分思考,為學生提供一些優(yōu)秀的,有價值的文章,拓展小學生的閱讀范圍。
例如,小學中年級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主要以寓言故事,結合比較簡單的經(jīng)典名著。而為了小學生能夠認真地對待課外閱讀,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設定目標閱讀數(shù)量,比如一個月一本,并為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對文章展開更為深入的閱讀。教師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將遇到的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記錄摘抄下來,為之后展開寫作積累素材,將不認識的字詞也要記下,以便于以后進行復習。教師要幫助學生培養(yǎng)隨時用筆記錄的習慣,不只是名言好句,在閱讀過程中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所具有的思考就不同,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這對于之后進行良好的寫作具有很大的幫助。其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推薦《西游記》,這本著作是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要讀的著作,其中涉及到人物和事件十分之多,但描寫都能做到入木三分。教師通過讓學生對《西游記》展開良好的閱讀,讓學生對文中人物和事件的描寫進行充分的學習。尤其是小學生對于神話故事的題材是十分感興趣的,在閱讀的過程中,也不會有很大的困難。教師還可以從中提取最為鮮明的人物或生動的場面,在課堂上為學生展開充分的講解。學生在教師良好的講解下,能夠?qū)崿F(xiàn)對寫作技巧展開有效的學習。
4.對文章進行續(xù)寫
同一篇文章所帶給不同人的感受是不盡相同的,這是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知識水平和價值觀念具有相應的差別。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不同,教師也可以通過這一點,結合閱讀教學活動良好地展開寫作滲透。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針對課文的核心點讓學生展開相應的討論。
例如,教師在完成《盤古開天地》閱讀教學后,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延續(xù)性思考,對文章展開續(xù)寫。這個續(xù)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可以完善文章的結尾,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法為人物創(chuàng)造另外一種發(fā)展道路等等。續(xù)寫雖然不是正式意義上的寫作,但也是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xiàn),通過不斷地練習續(xù)寫,對于小學生提升寫作能力具有很積極的影響。
通過對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的了解,在教學開展中,將寫作技巧良好地融入其中對提升閱讀教學質(zhì)量,為寫作教學奠定基礎具有直接影響。因此,立足于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開展實際,教師對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有效的思考,如何將寫作技巧在閱讀教學中得以充分滲透,促使學生實現(xiàn)切實的提升,為之后開展更為深入的教學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