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工制作屬于一種較為傳統的工藝制作方式,其制作進度雖然比較慢,但是質量上乘,是機械設備所不能比擬的。因為工業(yè)化的發(fā)展,手工制作的方式逐漸趨于沒落,這就需要我們在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手工制作的內容,從而將這種傳統的制作工藝傳承下來。本文即是從美術課中手工制作的意義、美術課堂手工制作中的注意事項以及美術課堂手工制作中的注意事項三個角度出發(fā),對于現代手工制作課程融入初中美術教學的實踐進行論述,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手工制作;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力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的手工技藝模式逐漸弱化,這也使得我們的現實生活缺少了鄉(xiāng)土氣息。手工技藝作為先民創(chuàng)造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并且在當下的壞境中,其可以和人們的生活碰撞出新的火花,成為人們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新領域。鑒于手工課程的重要性,目前一些學校使用了新教材開展教學,其課程設置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如手工課程的課時有所增加。因此,探索手工課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已經成為初中美術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
一、美術課中手工制作的意義
美術課堂并不僅僅是傳授學生繪畫技巧,其同時還要傳授學生進行手工制作,因為二者都是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內容。而且,通過向學生開展手工制作課程,還能夠有效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初中學生在進行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多數以被動性的知識接收為主,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們的美術學習積極性。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手工工藝操作則不然,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親身動手實踐,學習和掌握美術知識,而且又掌握了一種實踐操作技能,這對于調動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而且,通過引導學生動手實踐,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現實生活。知識的學習并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知識,更是為了實踐知識,這種通過手工工藝制作的方式,就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美術知識和現實生活的共同理解和認識。從學生興趣愛好的角度而言,通過提高學生的手工工藝制作能力,其本身也是一種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自然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豐富學生的日常生活樂趣。
二、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意義
(一)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知識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并不僅限于知識的教育,更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為社會本身來源于創(chuàng)造,未來一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更加需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創(chuàng)造世界,而不僅僅是適應世界。為此,在開展初中知識教育的過程中,就要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在初中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手工制作的方式,鍛煉和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力。因為手工制作就是要讓學生親自動手來打造一件物品,而且這個物品必然與眾不同,這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力。而且在學生進行手工制作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引導,讓學生在進行手工制作的過程中融合自己的思考,從而提升自身手工制作產品的藝術性,而在這無形的學習和鍛煉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自然得到有效提升。
(二)培養(yǎng)動手能力
在藝術學科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中,造型、設計、欣賞和綜合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面。在這方面,手工課程被分配到設計領域。通過對不同材料的研究和應用,在幫助學生理解材料、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基礎上,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其他國家的學生相比,中國學生可以看到明顯的缺點。他們雖然有豐富的知識積累,但在運用知識方面相對缺乏,在實踐中難以運用?!白鳛橐婚T更注重實踐的課程,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以手工課程的技能或方法為內容,通過不斷的學習和交流,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一方面,我們可以鍛煉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成長。
三、美術課堂手工制作中的注意事項
第一,每一門手工技藝都有其特有的技藝技巧,教師要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研究開展手工課程教學。教具與教學示范在手工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徐軍十分重視教具的制作和收藏,豐富的教具成為他公開課的一大亮點。教師只有自己動手制作教具并開展示范教學,在教學時才能有的放矢,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以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編結藝術》為例,教師要學習各種中國結的制作方法,如金剛結、平結、玉米結、吉祥結、平安結等。當學生看到教師在課堂上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種中國結時,就能提升興趣,更好地融入教學情境,從而更好地開展制作活動。
第二,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工具、材料攜帶情況?!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初中美術手工課程的種類豐富,如剪紙、篆刻、編織、軟陶、版畫、紙藝等,每種課程需要攜帶的材料不一樣,學生的工具、材料攜帶情況直接關系到手工課能否正常開展。因此,對于如何讓大多數學生能夠記得攜帶工具、材料,筆者多年的經驗是,教師在每學期開學時就讓學生把需要購買的工具、材料全部買好,并且要抽時間認真檢查;到開展具體課程時,教師要提前提醒學生把工具、材料帶來。
第三,教師要拓展工具、材料的使用可能性。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各種材料的特性,根據意圖選擇媒介材料,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開展初步的設計和制作活動,體驗設計、制作的過程,從而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工具、材料的運用方面,教師在每一單元課程快結束時都可以安排一節(jié)創(chuàng)意課程,讓學生在大致了解和掌握手工制作程序的基礎上開展創(chuàng)意拓展活動。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把平時生活中能夠找到的各種各樣的材料,如舊衣服、可樂瓶、廢紙箱、樹葉、樹枝、干花、紙巾、塑料袋、小石子、紐扣等運用到創(chuàng)意手工活動中,開展各種可能的創(chuàng)作。
例如:在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彩塑》一課中,除了讓學生帶橡皮泥,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收集各種綜合材料,如樹葉、樹枝、干花、石頭、火柴等,并將這些材料運用到創(chuàng)意設計中。有的學生用橡皮泥在樹枝上捏塑了一只知了,頓時生意盎然;有的學生將橡皮泥和樹葉、花草結合,制作了富有情趣的農場景觀;有的學生將橡皮泥與火柴梗等結合,制作出有趣的水車。在《面具設計》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把毛線、珠子、廢棄的飾品等材料綜合運用到設計中,學生制作的面具可以是立體的或平面的、完整的或局部的,以增強面具的多樣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作品以后到講臺上展示,激發(fā)他們的表現欲,滿足他們的成就感,從而提升他們之后學習手工的興趣。
第四,教師要強調培養(yǎng)學生精于制作的行為習慣和耐心細致的制作態(tài)度。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強調工匠精神,告訴學生要把一門技藝視為一種信仰,做到一絲不茍,做到極致。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直接關系到其能否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目前,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教師和學生往往過于重視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對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首先要強調在“做中學”。在初中美術創(chuàng)意手工教學中,教師要教授卷、折、刻、撕、剪、纏繞、鏤空、拼貼等技法,以及形、色、肌理等美術語言,讓學生據此展開構思與創(chuàng)作,同時要鼓勵學生運用學習的技法實現創(chuàng)新。其次,教師應該盡量在教學中為學生留出更多動手制作的時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第五,讓創(chuàng)意手工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杜威認為,教育應當聯系學生當前所處的現實生活世界,教育即生活。教師在初中美術手工課程中要關注學生當下的學習體驗,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讓學生獲得生活和學習的樂趣,發(fā)展自己的生活審美情趣。教師在手工教學中要利用好各種文化資源,讓其成為學生創(chuàng)作的重要源泉。當學生能在生活中使用自己做的畫扇、文化衫、布包等,手工教學就發(fā)揮了美育作用。
傳統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創(chuàng)新是傳統的延續(xù)。初中美術創(chuàng)意手工教學既要傳承系統的工藝過程,又要提供符合初中生學習特點和需要的創(chuàng)意課程,使學生在自由設計的過程中體會手工制作的樂趣。美術教育專家羅恩菲德在其專著《創(chuàng)造與心智的成長》中闡述,美術乃是兒童心智成長的反映。他把美術創(chuàng)造與心智作為一體研究,認為14至16歲的學生容易在創(chuàng)造活動中遭遇青春期危機。初中美術創(chuàng)意手工課程的設置不能按部就班,而要根據學生當下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課程內容、實施有效教學。
綜上所述,當一個人專心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他的心就安靜下來,也能緩解自身的負面情緒。初中生面臨著中考,既有來自家庭的壓力,又有來自學校和同伴競爭的壓力,在多重壓力下,他們的情緒需要得到緩解和釋放。手工制作可以幫助他們緩解不良情緒,是很好的解壓方式,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傊處熜枰O計豐富多彩的初中美術創(chuàng)意手工教學課程,使美術教學越來越受到學生歡迎,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小群.現代手工制作課程融入初中美術教學的實踐研究[J].藝術大觀,2020(14):95-96.
[2]梁芳芳.海洋元素融入初中美術手工課堂的教學實踐初探[J].中華少年,2018(12):253.
[3]徐爽.關于初中美術手工課的實踐及探索[J].新校園(閱讀),2017(11):146.
[4]蔡生燕.淺談初中美術手工課教學實踐[J].知識文庫,2017(16):80.
[5]張閏淇.初中美術手工課的實踐與探索[D].沈陽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杜敏(1991.08- ),女,漢族,江西撫州人,藝術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初中美術教學工作,工作單位: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