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闡述了作者在教學實踐中對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理解,探索了將梁啟超的“三不讀書法”和語文教材各部分內容的編排結合起來,從而用好教材,更好地教會小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途徑,以期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三步讀書法”;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34-0024-02
引? 言
部編版語文教材的使用已經有一段時間,隨著教學實踐不斷深入和教學經驗不斷累積,教師慢慢對新語文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前段時間,筆者讀了《民國家訓——像梁啟超一樣教育孩子》,不由自主地想將梁啟超的讀書方法與部編版語文教材結合起來?!凹矣枴敝?,梁先生提到了鳥瞰、解剖、會通的“三步讀書法”。鳥瞰,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略讀、粗讀文章,對文章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解剖,就是對有價值的文章進行仔細研讀,熟讀精思;會通,就是融會貫通,積累內化,遷移運用。部編版教材雖然是學生課堂學習的課本,但是在指導學生語文學習方法上不拘泥于“研讀”文章的范疇。筆者更是在新教材中看到了“三步讀書法”的滲透和運用。
一、嚴選經典文章,課文選材兼具思想性和藝術性,構建全面的知識體系
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部編版語文教材精挑細選,搜集了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好文章,如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紅樓夢》等片段;現代經典詩歌《綠》《白樺》等;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螢夜讀》等。在構建學生知識體系方面,部編版語文教材注重搜集各種體裁的文章,如小說、詩歌、說明文、游記、童話、神話、說理性文章等,兼具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教材編排時心思巧妙,注重對學生的研讀方法進行層層深入的指導[1]。
第一,每個單元首頁出示本單元的學習主題及學習要求。每個單元的“學習主題”告訴我們,要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歸類,這個歸類可以是文章的題材,也可以是文章的體裁。同一個主題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著學習、研讀,聯(lián)系比較,從而對學生有所啟發(fā),提高學生對文章的鑒賞能力和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每篇精讀課文后面都有閱讀理解題目。特別精彩的文章、片段,教材會要求背誦;字、詞句運用巧妙的,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意思,還要求學生學習這樣寫在表達上的好處;抓住課文的主干,設計問題,幫助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學習作者謀篇布局的方法……課后習題的設計豐富多彩,從內容到形式,從課內到課外,無不考慮周全。
第三,每個單元后面都安排了“語文園地”欄目,對一個單元學習所得進行梳理總結。“語文園地”第一板塊是“交流平臺”,以學生交流學習心得的方式,羅列要點。例如,部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圍繞著“成長的故事”選擇了《小英雄雨來(節(jié)選)》《我們家的男子漢》《蘆花鞋》三篇文章,文章篇幅很長。學了這樣三篇長的課文,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會有什么收獲呢?“交流平臺”的出現,仿佛給學生打開了一扇窗,讓他們豁然開朗:閱讀長的文章,可以采用分部分,按照先逐個閱讀、再整體把握的順序來閱讀。
二、課文閱讀拓展,“鳥瞰式”讀書也要做到有“方法”可循
有了精讀課文的學習引路,“略讀”課文成了學生“正餐之后的甜點和水果”,它雖不需要研讀,但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踐機會。教材中的每篇略讀課文文題后都有一段學習要點提示,如《黃繼光》課后提示一指出閱讀目的是體會黃繼光的英雄氣概。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描寫人物的,如哈爾威船長、挑山工等,每個人物都有其特有的品質。如何發(fā)現人物品質,這就需要抓住人物的一言一行來體會。學到了方法就要在實踐中運用,略讀課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訓練的機會。側重一個方面來讀文章,這就是“鳥瞰式”讀書法和“研讀”文章之間的區(qū)別。我們讀科普類文章,側重于搜集其中的科學信息;讀童話、神話故事,側重于欣賞故事中精彩神奇的情節(jié);等等?!饵S繼光》課后提示二要求學生閱讀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并和同學進行交流??姑涝瘧?zhàn)爭中發(fā)生了許多英雄故事,我們不可能在教材中都呈現給學生,有了本單元描寫人物一類文章的學法指導,學生就可以廣泛涉獵這一類文章,在拓展閱讀中了解那段歷史,受到英雄人物精神品質的熏陶,從而培養(yǎng)學生勇敢、堅毅、愛國等品質。
有目的、有方向地尋找可讀文章,是提高“鳥瞰式”讀書效率的有效方法。教材中略讀課文的設計,實則是幫助學生從研讀過渡到略讀,從語文課文延伸到語文教材外的文學作品,體現了對學生學習指導的梯度。
部編版語文教材強調“鳥瞰式”讀書與“解剖式” 讀書的結合,課文后面的習題設計不僅是引導學生研讀教材,還是對“解剖式”讀書的補充拓展。例如,四年級下冊現代詩歌《白樺》后面出示了這樣一道練習題:(選做)詩歌中常常寫到一些植物,你知道哪些與植物有關的詩歌?摘錄你最喜歡的一首,和同學交流。有了對《白樺》的研讀,學生對把握吟詠對象外在形象和內在氣質有了一定積累,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閱讀,能發(fā)現大自然中植物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從“解剖式”讀書走入“鳥瞰式”讀書,學生的知識量得到了擴充,情感得到了熏陶。
教材中同樣也有從“鳥瞰式”讀書過渡到“解剖式”讀書的設計,旨在加深學生對研讀文章的感悟。例如,《白鵝》一文后面設計了一處“閱讀鏈接”,此處安排了一段俄國作家寫的《白公鵝》,要求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兩位作家筆下的鵝有什么共同點,再體會兩篇文章在表達上的相似之處。這道習題的設計對研讀《白鵝》一文起到了有效的輔助作用。
三、學習方法總結,語文習題訓練,落實語文學習目標
對學生來說,僅學習課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其還應通過不斷的實踐提升學習水平和人文素養(yǎng)。部編版教材設計了許多新穎的練習形式,創(chuàng)造了實踐機會。在教學部編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時,筆者深有體會。學生學習本單元時興致高漲,這不單是源于學生對動物的喜愛,文章新穎獨特的語言形式也是原因之一。
《貓》和《白鵝》兩篇文章中都采用了明貶實褒的寫法,老舍是杰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豐子愷是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兩位大師的個人魅力融入字里行間,自然深得學生的喜愛。本單元學習園地就“明貶實褒”的寫法提出了一個練習要求:從字面上看,作者好像并不喜歡這些小動物,實際上字里行間都深藏著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我們說話和習作時可以試著運用這種方法。由此,學生思考問題更深入了,表達方式也更有趣了。
《貓》一文中有個很經典的句式:“說它……吧,的確是啊,要不……”一個簡單的句式練習對學生觀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饒有興趣地學著老舍先生的口吻,評價起了同學。學生在課堂上字斟句酌,你說我改,拼拼湊湊,最終評價恰如其分,課堂學習氛圍輕松、活躍。
《白鵝》一文中,作者稱白鵝是個“鵝老爺”,這個風趣的稱呼讓讀者體會到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本單元學習園地中設計了一道習題:說說“千里馬”“老黃牛”“百靈鳥”等詞語分別指哪一類人?選一兩個說一說。用俗稱來代表一類人,簡潔明了又蘊含情感,體現出語言的魅力。
結? 語
部編版語文教材更加側重于對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旨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從而愛上語文。部編版語文教材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而將梁啟超的讀書方法與部編版語文教材結合起來,不僅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黃浩先.談談小學語文學習指導的基本方法[J].當代家庭教育,2019(05):134.
作者簡介:龔銀賢(1977.1-),女,江蘇昆山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曾獲昆山市“教壇新秀”、昆山市“優(yōu)秀班主任”、昆山開發(fā)區(qū)教育年度“先進個人”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