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榮華
(泰州市中醫(yī)院心胸外科,江蘇 泰州 225700)
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簡稱肺癌)是人類最常見的癌癥,也是全世界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半個世紀來,世界各國的肺癌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都有明顯升高的趨勢[1]。非小細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0%以上,手術切除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主要方法。肺癌手術后的并發(fā)癥常見,患者在術后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疲勞,呼吸困難和肺功能受損,術后身體機能和生活質量均有所下降,據(jù)報道,與開胸手術相比,電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對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具有更好的療效[1],為證實電視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的推廣和應用可不同程度上減少術后并發(fā)癥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4年6月~2018年3月在我院因肺惡性腫瘤并滿足手術條件的患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齡24~78歲,平均57.3歲。其中腺癌70例,鱗癌21例,混合細胞癌6例,大細胞癌3例。所有患者及家屬已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手術方式的不同根據(jù)計算機生成的隨機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兩組基本資料比較無差異。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開胸手術治療,觀察組采用胸腔鏡輔助下的肺葉切除術。
(1)納入標準:經(jīng)影像學檢查患者肺癌分期為I期,II期和部分IIIa期;經(jīng)新輔助治療后有效的N2期非小細胞肺癌[2];必須能夠進行肺功能測試和6分鐘步行試驗,并理解和能閱讀中文并簽署試驗知情同意書。
(2)排除標準:絕大部分診斷明確的IV期,大部分IIIb期和部分IIIa期非小細胞癌;研究過程中出現(xiàn)遠處轉移;研究過程中依從性差的患者;以前接受過胸外科手術的患者;胸膜炎患者;嚴重冠心病或其他重要臟器疾患不能耐受手術者;目前仍吸煙患者。
1.3.1 對照組
靜脈復合麻醉,氣管插管抑制呼吸,健側臥位下行開胸手術,根據(jù)腫瘤位置選擇切口,依次切開皮膚,游離皮下組織,用肋骨牽引器牽引肋骨暴露術野。行肺葉切除,清掃脂肪組織及周圍淋巴結。依次縫合手術切口并置管引流[3]。
1.3.2 觀察組
觀察組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根據(jù)腫瘤不同位置選取不同的切口位置,根據(jù)腫瘤大小選取合適的切口保護套。按照預切開線切開皮膚,依次游離皮下組織。游離肌間隙達到肋骨,避免傷害肋間神經(jīng),沿切口下一肋骨上緣切開胸膜。操作孔選擇腋中線第4肋間,腔鏡孔一般放置在腋后線第6肋間[4]。游離、結扎、切斷動靜脈分支,電刀分離葉間裂,用止血鉗和電刀系統(tǒng)性清掃淋巴結及脂肪組織,避免鉗夾。吻合支氣管,用胸膜遮蓋上縱膈殘腔減少術后滲出。留置引流管縫合手術切口[5]。
(1)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胸腔引流管引流時間、住院時間,(2)對照組和觀察組均在術前及術后采疼痛視覺模擬評分系統(tǒng)(VAS評分)評估疼痛程度,共5級,賦予分2~10分,1級為10分,5級為2分,級別越高,分數(shù)越低,疼痛感越強烈;采用SF-36健康調查簡表評估生活質量,共0~100分,分值的高低直接反映健康狀況的好壞,分值越高表示功能越好,生活質量越高;采用用力呼吸一秒量(FEV1/FVC)來評估肺功能。
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胸腔引流管引流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組別 n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引流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 50 38 2.51±1.25 7.25±2.43對照組 50 67 5.23±1.62 10.64±1.33#
治療前對照組及觀察組的VAS評分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與觀察組比較SF-39評分與FEV1/FVC有明顯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術前術后各項評分比較()
表2 2組術前術后各項評分比較()
組別 VAS評分 SF-36 FEV1/FVC(%)觀察組 治療前 6.58±0.69 67±0.29 50.5±3.47治療后 4.33±0.48 84±0.89 48.9±3.52對照組 治療前 6.49±0.77 67±0.10 50.9±3.65治療后 2.89±0.76 80±0.04 41.6±5.41
根據(jù)近年我國惡性腫瘤流行病學統(tǒng)計,肺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位于全部惡性腫瘤死因的一位。2019年,肺癌患病人數(shù)為78.4萬,其中男性約52萬,女性患者約26.4萬,是我國相當一段時期腫瘤防治研究的重點,吸煙則是目前公認的肺癌病因中最重要的因素。胸腔鏡輔助下的胸外科手術不是一種新的手術方式,而是創(chuàng)新的手術入路,其手術原則與常規(guī)開胸手術一致;胸腔鏡輔助下的胸外科手術通過數(shù)個小切口,結合胸腔鏡鏈接電視影像系統(tǒng)的觀察,完成手術操作。創(chuàng)傷小、視野好、對肺功能影響小等特點,使其在胸部疾病的診斷治療方面有重要意義 ,特別為那些高齡和部分心肺等功能下降的患者提供了手術機會。本文通過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者的疼痛視覺模擬評分,SF-36健康調查簡表,用力呼氣一秒量,觀察組較對照組患者恢復快,術后疼痛感輕,術后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患者行胸腔鏡輔助下的肺葉切除術后疼痛較輕,肋間神經(jīng)阻滯需求和睡眠障礙等均比常規(guī)開胸肺葉切除術少。隨著這項技術的不斷成熟,醫(yī)師對這項手術的掌握水平逐漸提高,在安全前提下應爭取在不撐開肋骨的情況下完成胸腔鏡肺癌手術,在臨床治療中積極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