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思,李園園,王 靜,趙鴻生
(西安思源學院,西安 710038)
教材是課程教學的基礎,教材編制存在的問題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人體解剖學教材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內容偏多,知識點較深,不夠實用。學生在學習這些內容時很難有效理解這些理論知識,教材中也沒有建立一種循序漸進的知識體系概述,而是知識點的堆積。人體解剖學教材內容的不完善會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產生一定影響,若完全按照教材內容來實施教學工作,則會影響教學質量。若是偏離教材內容,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產生混亂。
人體解剖學的理論內容十分復雜,學生需要通過理解和記憶來掌握這些內容。學生在學習這些理論知識時遇到困難,就會出現(xiàn)消極懈怠的心理,導致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興趣不高,會放松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最終導致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牢固和扎實,會對未來的專業(yè)學習造成一定影響。
若教師缺乏有效的教學手段,則很難達到較為突出的教學效果。受限于實驗設備和原材料的因素,學生的實驗課程內容相對較少,而理論課程的教學形式又比較單一,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不佳,不能在實驗課程上進行理論知識的鞏固。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下,教學方式有了多種選擇,可利用互聯(lián)網定制先進和個性化的專業(yè)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制定出符合當下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教材不能千篇一律,應根據不同專業(yè)制定出難易程度不同、重點要求不同的教材。對于醫(yī)學臨床護理專業(yè)學生而言,人體解剖課是必修課,但深入的人體解剖學知識對于專業(yè)學習及未來的工作要求沒有太多價值,應適當對人體解剖學教材進行刪減,使其更加符合臨床護理專業(yè)的學習需求,保證學生可以將更多的精力用在本專業(yè)課程的學習上。對于其他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來說,也應該進行相應調整,適當增減人體解剖學的教材內容,實現(xiàn)科學化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及教師的教學任務。
對于新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學生會存在一種好奇心理,但會隨著教學的單一性以及內容過于繁瑣而失去興趣。在課程建設中,教師應該使學生持續(xù)保持這種求知的欲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學習,要綜合多種教學方式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對相關解剖學知識進行展示,使學生能夠更加形象地了解和掌握解剖學知識點。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積極建立多種互動項目,使學生能夠有效融入到課堂學習氛圍中。只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對人體解剖學的學習主動性,解決課程中的難點問題,實現(xiàn)對課程內容的良好掌握,最大程度減輕教師對于課堂管理的壓力,使教師能夠將主要精力用在課程教學中。
人體解剖學課程若還是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則很難與學生群體實現(xiàn)有效的認知對接,需在課程建設中優(yōu)化教學手段。在教學方式上,教師應將信息技術引入到課堂的教學和管理中,比如信息化的班級考勤制度,以提升教師對班級的管理水平,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還可以通過信息系統(tǒng)建立課堂問答形式,使學生有效參與到課程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要體現(xiàn)出一定的時代性,面對高校學生群體,要善于使用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策略,像PBL教學法就是以問題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通過相關問題導向來使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從實踐教學經驗來看,PBL教學模式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對學生自我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應利用PBL教學模式對人體解剖學相關內容進行整理創(chuàng)新,實現(xiàn)課程教學的新突破。
課程考核的方式對學生起到了很大的引導作用,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考核體系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人體解剖學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需要學生通過實踐學習來掌握一定的實操技能。在課程考核中,要增加實踐內容的考核比重,提高學生對實踐課程內容的重視程度。另外,還要建立多種考核要求,課堂出勤、作業(yè)完成情況以及課堂表現(xiàn)都要納入最后的考核成績中。
要充分考慮人體解剖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教學條件及教學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針,使人體解剖學能夠適用于不同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生,達到個性化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