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淑英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該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蹦敲丛鯓硬拍茏寣W生的口語交際訓練能取得實效和優(yōu)效呢?
一、準確設置口語交際教學的生活化話題
口語交際教學的話題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皆題材。日常的購物、接待客人、問路等生活話題;身邊可愛的小動物等,這些符合兒童心智發(fā)展水平和情感體驗的話題,能在不經意中撥動學生心中的“情”弦,能讓他們進入一種發(fā)自內心需要的“我要說,我想說,我能說”的狀態(tài)。越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話題,學生就越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也就越高,他們才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其中,真正達到“情動于衷而形于言”。特級教師王紅軍就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入手,設計了《看動畫片的喜與憂》,讓學生借助觀看有趣的動畫片來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通過觀看,學生口語交際的欲望一下子就激發(fā)了。此時,學生已經融入其中,學生覺得有話想說,語言的表達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心靈的暢述。
課堂是學生學習生活的第一場景??谡Z交際教學的課堂應該成為學生濃縮的真實生活。課堂要想成為學生暢所欲言的場景,就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情境,設計符合學生身心需要的方式,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置身其間,產生“不吐不快”之感。當學生切身進入了口語交際的情境,他們的積極性才會高漲,他們才能興高采烈地進行口語交際??谡Z交際教學的形式又如學生的生活般多姿多彩。
二、充分預設口語交際教學的平臺
1.充分預設開放型的活動平臺。
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社會是實施口語交際教學的無邊課堂。我們可以把身邊的科技廣場、旅游景點等作為學生口語交際的活教材;我們可以把電視中的訪談欄目搬進課堂;我們可以用學生身邊的點點滴滴的小事、有趣的活動等作為交際的題材……凡此等等,不拘一格。我們還可以用游戲、角色表演、新聞采訪等形式,為學生口語交際開設更多的活動平臺,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進行交際。
2.充分預設言語交際的鍛煉平臺。
日常生活是學生運用口語最廣泛、最頻繁的領域,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實踐能有效地提高口語交往能力。怎樣向別人借東西,如何邀請親戚朋友;“教你學一招”,讓學生把自己掌握的本領、小竅門教給同學;把自己最感興趣、最愉快的活動告訴大家;說說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組織“幫家里做事該不該要報酬”的小小辯論賽等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言語鍛煉平臺,學生在傾聽、運用中經歷了語言的吸納、積累與表達,使學生在現實場景的鍛煉中提高了語言的運用能力。
三、合理期待口語交際教學的語言發(fā)展增量
口語交際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是一個整體化的語言交往方式,是一個多向的實踐過程。然而由于口語交際活動本身具有的復雜性和口語檢測的迷糊性,使得在口語交際中學生語言的發(fā)展顯得很模糊,很難作出判斷,我們對學生語言的增量也很難給予一個定性的評價,很難作出一個定量的分析。
那么如何來看待學生語言是否具有增量呢?可以說這是口語交際教學的本質,也是衡量學生語言是否得到發(fā)展的一把尺子。一堂優(yōu)秀的口語交際課不在于場面如何的熱鬧,不在于學生發(fā)言如何的積極,而在于學生是否在全身心地投入,在傾聽,在思考,在交流,在實踐,在運用。因此,需要我們更多地去關注學生在口語交際中是否在主動投入,是否在實踐運用。湯亞梅老師在課中設置了讓學生轉述其他小動物說的話這么一個環(huán)節(jié),湯老師沒有讓學生只是停留在自我語言的介紹和表達的層面上,對學生而言,在課堂上的自我表達都是作了充分的準備,而讓學生轉述他人的話語,學生則必須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學會語言組織,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用準確、符合一定規(guī)范的語言進行表達,我們認為這就是學生語言的增量。
當然,作為口語交際教學,我們不能拘泥于要讓每節(jié)課都能呈現出顯性的和可測的目標,這是不實際的,也是不科學的。學生語言的提升是一個緩慢的、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能有所提高,這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