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興
一面大圓鏡通過砝碼配重的構造方式得以豎直站立,當拽動圓鏡時,帶動地上的砝碼滾軸移位??勺鳛榉指艨臻g的屏風。
“儀仗扇”作為皇帝乃至王孫貴族出行、坐席必備之物,自戰(zhàn)國時期伊始,一直發(fā)展到宋、明、清。如此具有悠久歷史的物品包含著自身的象征性,這是否能代表著一定的“儀式感”?器物本身是否可以代表著一定的含義?而這一含義又是否能加深大眾對它的印象,從而獲得儀式感上的認知?
隨著交流與思考的加深,我進行了反思。當我們在腦海里回顧關于儀仗、排場這些宏大場面的時候,首先映照出來的是一系列動態(tài)帶來的視覺感官,當我們看到相關的圖畫,所聯(lián)想、追溯的也是進行之中的情景,而非表面的靜幀圖畫。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場面進行的過程而非靜止的場景。
我們從圓的構造原理上看到,它是具有轉動、滾動屬性的,那么是否可以保持圓的原始屬性?圓柱體是圓的拉伸,把一個圓柱體放倒,正面看是一個圓,足夠的厚度使其不會再一次傾倒,而其擁有左右直線滾動的狀態(tài);球體是半圓的空間構造,質量均勻分布,使其一點接觸地面亦可以四周滾動。固定的底臺,支架的支撐,足夠的配重產生自重力……在原理與技術之間思索、徘徊。去設想杠桿作為連接與平衡的可能,去設想保留著圓是會滾動的這一屬性的可能。
當它作為一個入門隔斷屏風時,可放置在門口入戶處,也可放置在大廳里。圓形的鏡面作為一個窗口,鏡中的我,還有那映照在上面的我精心挑選的花,在另一個維度里必然產生著聯(lián)系。我們極度地想要去賦予事物意義和價值,來填充現實忙碌著的空洞??臻g里的儀式感、事件中的儀式感、在對于“自我”的凝視中會帶來新的感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