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曉東(河南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yī)院心內(nèi)科,河南 鄭州 451191)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由心肌缺血造成部分心肌細胞壞死,發(fā)生循環(huán)功能障礙及心律失常等[1,2]。目前,主要采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治療,以便能夠更好的進行冠脈血運重建,進而改善癥狀,提高療效,但患者術后也可能出現(xiàn)斑塊破裂、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影響臨床治療效果[3,4]。此外,他汀類藥物(羥甲基戊二酸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用的藥物,可抑制細胞內(nèi)羥甲基戊酸代謝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5,6]。本次研究以瑞舒伐他汀為方案,探討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的影響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河南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yī)院2017-02~2019-03收治的300例急性心肌梗死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納入標準:(1)符合指南[7]中的診斷標準;(2)發(fā)病到醫(yī)院就診的時間<12h,具備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的指征。排除標準:(1)伴發(fā)腦動脈瘤、腦出血患者;(2)既往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3)心源性休克、心臟瓣膜病患者;(4)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依據(jù)治療藥物劑量不同進行分組,治療Ⅰ組120例,男/女:75/45;年齡31~74歲,平均(55.8±10.8)歲;發(fā)病到PCI治療時間3~8h,平均(5.4±1.6)h。治療Ⅱ組180例,男/女:91/89;年齡34~71歲,平均(56.7±11.8)歲;發(fā)病到PCI治療時間4~7h,平均(5.0±1.4)h。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具有均衡性(P>0.05)。
兩組PCI術前口服藥物阿司匹林(Bayer S.p.A,國藥準字H20160684,100mg)300mg、硫酸氫氯吡格雷片[賽諾菲(杭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410,75mg]600mg,術后每晚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氯吡格雷75mg/次,1次/d。治療Ⅰ組給予常規(guī)劑量的瑞舒伐他汀(Astrazeneca UK limited,國藥準字J20170008,10mg),術前30min給予瑞舒伐他汀10mg,術后給予10mg/次,晚上服用,連續(xù)應用30d。治療Ⅱ組給予高劑量的瑞舒伐他汀,術前30min給予瑞舒伐他汀20mg,術后給予10mg/次,晚上服用,連續(xù)應用30d。
(1)記錄兩組術前、術后7d的炎癥因子及心功能指標變化。炎癥因子包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崭钩槿?0mL肘靜脈血,分離血清后-70℃保存。血清hs-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TNF-α、IL-6均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ELISA)進行檢測。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2)記錄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術前,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7d,兩組炎癥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且治療Ⅱ組降低更為明顯(P<0.05)。見表1。
術前,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術后7d,兩組LVESD水平降低,LVEF指標升高,且治療Ⅱ組變化更為明顯(P<0.05);兩組術前、術后7dLVEDD水平組間、組內(nèi)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1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術前、術后7d LVESD、LVEDD、LVEF情況比較
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心血管常見疾病,具有病情進展快的特點,病理基礎為冠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使得冠脈腔發(fā)生狹窄,甚至閉塞,造成部分心肌細胞缺血,進而導致一系列并發(fā)癥,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主要采用PCI術進行治療,以改善冠脈狹窄、閉塞,能夠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也可能造成一系列不良反應,造成炎癥因子異常升高,以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需要配合藥物進行治療,以降低患者的炎癥反應,提高心功能,進而改善臨床療效。有很多資料顯示[8~10]:PCI術后可能會釋放hs-CRP,進而促進TNF-α、IL-6異常高表達,hs-CRP、TNF-α、IL-6水平之間的相互作用,增加了粥樣硬化斑塊的不穩(wěn)定性。再加上疾病發(fā)生后,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心室發(fā)生重構。間質細胞纖維化,降解膠原聚集、細胞外基質,增加了心肌組織僵硬度,出現(xiàn)心室舒張功能障礙,心室重構。有很多資料顯示[11~13],他汀類藥物可以改善心室重構。其中以瑞舒伐他汀為代表藥物,較其他的他汀類藥物的降脂作用更強、更持久,同時還可降低炎癥因子,上調(diào)一氧化氮合酶的生成,防止內(nèi)皮細胞受損,改善血管內(nèi)皮功能,抑制心肌纖維化的形成,改善心室功能。其除了降脂效果較好以外,還具有很好的抗氧化的作用。因此術后7d,兩組的炎癥因子指標及LVESD均降低,LVEF高于同組術前,這一結果證實了瑞舒伐他汀對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對于瑞舒伐他汀的應用劑量,尚無統(tǒng)一標準。因此本文對常規(guī)劑量及高劑量進行對比研究。
瑞舒伐他汀是親水性他汀,不易進入其他組織(除肝臟外),這主要是由于肝臟選擇性高,肌毒性小,被動擴散能力較低,難于進入非肝細胞。但可通過選擇性作用于肝中HMG-CoA還原酶的特點。一項隨機、雙盲試驗中表明[14]:瑞舒伐他汀劑量與血漿最大血藥濃度和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均呈線性關系。另有小規(guī)模非盲試驗顯示[15,16],瑞舒伐他汀的藥動學不受年齡、性別和用藥時間的影響。本文通過比較結果表明,與治療Ⅰ組相比,治療Ⅱ組患者hs-CRP、TNF-α、IL-6及LVESD水平較低,LVEF水平較高,提示高劑量瑞舒伐他汀更能夠降低炎性介質水平,且在改善心功能方面,效果更加明顯。另外,兩組均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這一結果證實,兩種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高劑量瑞舒伐他汀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術患者中,能夠更好的改善炎性介質和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