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信平
(貴州省赤水市人民醫(yī)院,貴州 赤水)
輸尿管結石為臨床常見泌尿系統(tǒng)疾病,90%以上輸尿管結石是在腎內(nèi)形成而降入輸尿管,原發(fā)于輸尿管的結石很少見,除非有輸尿管梗阻病變。輸尿管結石發(fā)病多較為突然,上中段結石多為一側腰痛和鏡下血尿或肉眼血尿,疼痛可放射到下腹部、睪丸或陰唇;膀胱壁段結石可引起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等情況,也有少部分輸尿管結石無癥狀,于體檢時發(fā)現(xiàn)。因輸尿管管腔小,圓形結石容易造成梗阻,引起同側腎積水和感染,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需及時給予治療干預,以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1]?;谂R床醫(yī)學發(fā)展階段,臨床針對輸尿管結石主要采用保守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兩種,因輸尿管生理解剖學特異性,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結石無法得以有效清除,癥狀反復,嚴重危害患者機體健康,若沒有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干預,極易導致感染、腎功能損害等情況,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固臨床學者針對輸尿管結石,多建議采用外科手術治療方式,以提高排石有效性,臨床主要借助鈥激光碎石術,以促使臨床癥狀轉歸[2]。隨著臨床醫(yī)療技術不斷完善,輸尿管鏡技術的提高,為輸尿管結石鈥激光碎石術提供技術支持,開展微創(chuàng)手術,但于臨床應用中發(fā)現(xiàn),因鈥激光碎石治療期間易產(chǎn)生大量石屑,加之輸尿管粘膜息肉損傷出血,輸尿管鏡手術視野模糊,易導致手術中斷,延長手術時間,影響手術開展質(zhì)量;沖水易導致石屑上移,進入腎集合系統(tǒng)內(nèi),影響手術完成度,導致術后結石殘留,開展二次手術,于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手術治療期間,開展有效的輸尿管導管注水灌洗治療具有重要課題探討價值[3]?,F(xiàn)筆者特針對旁置4F輸尿管導管注水灌洗技術,于輸尿管結石鈥激光碎石術有效性進行探究,開展如下比對。
選取筆者單位泌尿外科收治行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結石患者為探查對象,共計76例,病例選取時間為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依據(jù)手術序號劃分小組,早期38例設為對照組,其中輸尿管上段結石(結石距腎盂3.5-6cm)5例,中下段結石33例;后期38例設為研究組,其中輸尿管上段結石5例(結石距腎盂3.5-6cm),中下段結石33例;2組輸尿管結石入組資料具有一致性,差異滿足數(shù)據(jù)比對指征(P>0.05)。
納入標準:(1)所選患者均符合《泌尿系統(tǒng)疾病鑒別診斷指南》中對輸尿管結石的評估依據(jù)[4],均符合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開展指征,遵醫(yī)囑接受手術治療;(2)研究開展征求倫理委員會授權實施。
排除標準:(1)合并肝腎心功能不全患者;(2)拒絕研究或中斷研究患者。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均采用(WOLF, 8/9.8F)輸尿管硬鏡;(科醫(yī)人 60W)鈥激光治療機;(SlinlineEZ200 ,科醫(yī)人)激光光纖,配影像監(jiān)視系統(tǒng);均由相同麻醉及手術小組實施,給予患者硬膜外阻滯麻醉,聯(lián)合蛛網(wǎng)膜下腔靜脈麻醉或氣管插管全麻;碎石時均設置相同光纖參數(shù);待獲得最佳麻醉效果后,患者手術體位取截石位,對手術皮膚進行常規(guī)消毒、鋪巾,連接影像監(jiān)視系統(tǒng),用3L灌水袋掛于距患者60cm高處,直視下將輸尿管鏡經(jīng)尿道進入膀胱,沿輸尿管嵴找到輸尿管開口,在斑馬導絲引導下進入輸尿管管腔,探查結石位置、大小、周圍有無炎癥及是否息肉包裹,對照組在3L灌水袋沖水情況下行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研究組患者于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期間輔以旁置4F輸尿管導管注水灌洗治療:在輸尿管鏡借助斑馬導絲進入輸尿管結石下方停止進鏡,拔出導絲,將4F輸尿管導管于結石旁插入,輸尿管導管頭端超過結石幾厘米,留置4F輸尿管導管,輸尿管導管末端接輸液延長管,由輸尿管鏡另一通道置入鈥激光光纖,直達結石部位,關閉輸尿管進水開關,助手用50ml注射器抽取0.9%濃度的氯化鈉溶液自輸液延長管適當速度持續(xù)注水灌洗,以維持最佳手術視野,完成鈥激光碎石術。若結石與周圍組織緊密嵌頓,可于結石邊緣碎石做通道,再實施輸尿管導管操作。鈥激光碎石術完成后留置5F雙J管4-6周,留置18F雙腔導尿管1-2d,于術后使用抗生素治療,復查CT、血常規(guī)、腎功等評估手術效果及了解術后病情恢復情況。
(1)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
(2)統(tǒng)計對比兩組患者不同手術治療下結石殘留發(fā)生率。
研究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住院時間同對照組具有一致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征比較(±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研究組 38 31.05±2.81 3.46±0.82對照組 38 40.08±3.62 3.41±0.79 t 7.903 0.982 P 0.000 0.211
研究組患者術后結石殘留發(fā)生率為2.63%,對照組患者術后結石殘留發(fā)生率為15.7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結局統(tǒng)計[n/%]
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為泌尿系統(tǒng)結石常見治療手段,臨床應用較傳統(tǒng)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量少,可顯著縮短術后康復周期,有效縮短術后住院時長,降低患者治療費用,患者接受程度較高,為臨床輸尿管結石首選治療方案[5]。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因輸尿管鏡操作空間有限,經(jīng)激光碎石治療產(chǎn)生石屑,加之輸尿管粘膜息肉損傷出血,導致輸尿管鏡手術視野模糊,影響手術開展,極易出現(xiàn)手術中斷,延長手術治療時間;同時沖水易導致石屑順向上水流上移,進入腎集合系統(tǒng)內(nèi),對手術完成度具有一定影響,易導致結石殘留,開展二次手術,針對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開展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尤為重要[6]。旁置4F輸尿管導管注水灌洗作為臨床新型手術輔助手段,即助手用50ml注射器抽取0.9%濃度的氯化鈉溶液,在術者行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時經(jīng)原先留置輸尿管導管末端連接的輸液延長管適當速度推注,使水流自導管頭端側孔返流向下沖出,形成結石上方輸尿管自上而下的水流沖擊,這種水循環(huán)可獲得清晰手術視野,持續(xù)開展手術治療,并能降低輸尿管結石在碎石過程中向上移位至腎盂的概率,增加碎石效果;碎石后部分結石顆粒在術中隨水循環(huán)沖至膀胱,減少術后自行排石帶來的不適,提高結石清除率,臨床開展安全系數(shù)更高[7,8]。經(jīng)本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研究組住院時間同對照組具有一致性(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結石殘留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發(fā)生率;數(shù)據(jù)可知,于輸尿管結石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中輔以旁置4F輸尿管導管注水灌洗治療,可為手術治療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