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君 張珺 劉景隆 王思雯
(西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老年科 青海 西寧 810000)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我國高血壓患病率一直處于上升趨勢,不同地區(qū)、年齡、生活習慣的人群高血壓的發(fā)病率和發(fā)病特點也常呈現(xiàn)不同,高原地區(qū)因低氣壓、低氧、低溫等特點,高血壓的發(fā)病率一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日益嚴重的老年疾病,同正常人相比,MCI 患者最終轉變成阿爾茲海默癥(Alzheimer Disease,AD)的比例更高[2]。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高血壓是阿爾茲海默癥、MCI 的影響因素,高血壓患者發(fā)生AD 和MCI 的風險更高[3]。腦中β 淀粉樣蛋白作為AD 早期的生物標志物已被廣泛研究,腦脊液中Aβ1-42 降低也預示遺忘型MCI 向AD 轉化[4],但關于外周血中β 淀粉樣蛋白的變化結果卻各不相同[5],本文探討高原地區(qū)高血壓老年患者血清Aβ1-42 淀粉樣蛋白與MCI 的關系,旨在為高原地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MCI 的早期診斷提供理論依據(jù)。
對象來源于青海省西寧市第一人醫(yī)院和玉樹州八一醫(yī)院2018 年12 月—2019 年9 月住院和門診高血壓患者共162 例,年齡60 ~90 歲,男70 例、女92 例。納入標準:《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 年修訂版)》中原發(fā)性高血壓診斷標準:收縮壓≥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張壓≥90mm Hg。排除標準:①高脂血癥;②糖尿?。虎奂毙阅X血管疾病,如腦卒中和腦外傷者;④其他神經系統(tǒng)疾病,如帕金森、癲癇等;⑤抑郁癥史,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7 分;⑥2 周內使用過影響腦功能藥物;⑦合并其他內分泌疾病。根據(jù)是否為輕度認知障礙分為輕度認知障礙(MCI)組93 例和非輕度認知障礙(No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NMCI)組69 例。
MCI 判斷標準:參照 Petersen[6]提出的診斷標準,并符合①以記憶減退為主訴(有家屬或知情者證實),病程超過3個月;②客觀檢查有與年齡和文化程度不相符的記憶損害;③總體認知功能正常低水平,一般日常生活功能保存;④不符合癡呆診斷標準;⑤CDR 評分為0.5 分。CDR 評分:包括記憶力、定向力、判斷與解決問題、社交事務、家庭生活和個人業(yè)愛好、生活自理能力6方面。按嚴重程度分0、0.5、1、2、3 分,分別表示正常、可疑、輕度、中度、重度等五級。ADL 評分包括運動、認知、平衡、肌張力、關節(jié)活動度能力。
所有納入患者均取靜脈血5mL 置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靜置2 小時,3000r/min 離心3min,取上清液,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中Aβ1-42 的濃度,試劑由海聯(lián)生物公司提供,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運用SPSS22.0 對數(shù)據(jù)進行錄入和統(tǒng)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資料用M50(M25 ~M75)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資料用Wilcoxon 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應用逐步Logistic 逐步回歸分析老年高血壓患者發(fā)生輕度認知障礙的影響因素,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NMCI 組與MCI 組比較,年齡、性別、高血壓分級、Aβ1-42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MCI 組平均年齡顯著高于NMCI 組,且MCI 組內女性比率顯著高于NMCI 組,P <0.05;MCI組文盲顯著多于NMCI 組,而NMCI 組小學初中文化的更多,高血壓分級比較顯示MCI 組3 級高血壓患者更多,P <0.05;兩組Aβ1-42 比較顯示,MCI 組血清Aβ1-42 水平顯著高于NMCI 組,P <0.05;MCI 組與NMCI 組民族分布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MIC 組與NMIC 組患者臨床資料單因素比較[n(%)]
Aβ1-42 與CDR 評分呈顯著正相關,P <0.01;Aβ1-42 與ADL 評分呈負相關,P <0.05,見表2。
表2 高血壓患者Aβ1-42、CDR、ADL 評分的相關性比較
將是否發(fā)生輕度認知障礙作為因變量,年齡、性別、文化程度、高血壓分級、Aβ1-42 作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 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進入回歸方程的有高血壓、Aβ1-42 以及年齡,其中,高血壓1 級(O R=0.107,95%C I:0.022~0.524)、年齡60 ~70 歲(OR=0.126,95% CI:0.126 ~0.471)是老年高血壓患者輕度認知障礙的保護因素,A β1-42 為危險因素(OR=4.245,95% CI:2.636 ~6.836),P <0.05。見表3。
表3 高血壓患者輕度認知障礙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近年來,我國居民高血壓患病持續(xù)增加,這必將帶來高血壓相關疾病的的發(fā)生率增加,而認知損害便是其中之一。認知損害的過程比較緩慢,發(fā)生過程可能持續(xù)數(shù)十年,但是,當認知損害發(fā)展至后期,發(fā)生癡呆、智障后,大腦損害已經不可逆[3]。因此,早發(fā)現(xiàn)早預防對MCI 尤其重要。
本結果顯示年齡、高血壓分級是高血壓患者發(fā)生輕度認知障礙的影響因素,高血壓1 級、年齡60 ~70 歲是發(fā)生輕度認知障礙的保護因素。此結果與其他研究結果相似[7],說明在高血壓患者中,年齡依然是發(fā)生MCI 發(fā)生的主要影響因素,在排除血管性輕度認知障礙的前提下,高血壓1 級同樣是MCI 發(fā)生的保護因素,可能有以下原因:(1)高血壓通過造成腦血管內皮功能紊亂、氧化應激反應等造成腦組織損傷,從而造成神經功能損傷和認知功能障礙[3];(2)高血壓可引發(fā)血管內皮炎癥反應,導致血中脂質物質沉積于血管壁,繼而管壁持續(xù)增厚而管腔變窄,導致腦部血液灌注不足,大腦皮質下部、深部白質脫髓鞘,最終引發(fā)MCI[3];(3)患者長期生活在高寒低氧的高原地區(qū),更容易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損傷腦血管[8]。
腦中Aβ 的沉積是AD 主要的病理學機制之一,Aβ 是由淀粉樣前體蛋白經β-和γ-分泌酶的蛋白水解作用而產生的含有39 ~43 個氨基酸的多肽,可由多種細胞分泌,通過血腦屏障,循環(huán)于腦脊液血液[4],Aβ 中Aβ1-42 是Aβ沉淀與腦的核心。腦脊液Aβ1-42 作為AD 的生物標志物一直是AD、輕度認知障礙相關研究的熱點之一,但由于腦脊液檢測屬于創(chuàng)傷性檢測,影像學檢查費用也較高,不適合應用高原地區(qū)老年患者進行篩查檢測,找到適宜的早期篩查MCI 血液生物標志物對高原地區(qū)老年患者很有意義。本結果發(fā)現(xiàn)高原老年高血壓患者中,MCI 患者血Aβ1-42 水平顯著高于NMCI 組,Aβ1-42 是高原地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發(fā)生MCI 的獨立危險因素,這與韓瑋等的研究結果相同[9]。Zhou 等[10]對AD 患者血Aβ1-42 的研究也認為Aβ1-42 可以作為AD 診斷的生物學標志物。MCI 作為AD 發(fā)展的前期階段,MCI 組患者是否會繼續(xù)發(fā)展成AD 我們并未繼續(xù)隨訪,但結果提示可以通過檢測血Aβ1-42 對MCI 做早期篩查。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通過研究不同時間點是否可以直接通過血Aβ1-42 對高血壓患者進行A D 的動態(tài)篩查。然而有些研究也認為MCI 患者血Aβ1-42 水平反而是降低的[11],這可能與研究人群的不一致有關,本次對象生活在高海拔地區(qū),飲食習慣以高鹽高脂飲食為主,而高脂飲食會造成血Aβ1-42升高[12]。
另外,遺忘型MCI 更易出現(xiàn)日常能力損害,且多認知閾受損的MCI 比單一認知域受損的 MCI 易出現(xiàn)日常能力損害[2],本結果顯示Aβ1-42 與ADL 評分呈負相關(P <0.05),說明Aβ1-42 水平與不同種類的MCI 關系并不相同,本次并未對發(fā)生MCI 的患者進行進一步的分類,此結果也提示可進一步研究Aβ1-42 與不同類型MCI 的關系。
綜上所述,我們發(fā)現(xiàn)血Aβ1-42、高血壓分級、年齡均是高原地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發(fā)生MCI 的影響因素,血Aβ1-42 是發(fā)生MCI 的獨立危險因素,結果對高原地區(qū)針對性早期篩查老年高血壓患者是否發(fā)生輕度認知障礙有一定意義。但由于樣本量較小,需要進一步加大樣本量驗證,同時輕度認知障礙判斷所用量表相對簡單,可能對有些MCI 患者不敏感,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可通過優(yōu)化評定輕度認知量表的方法及探索Aβ1-42 與其他血液學指標聯(lián)合的診斷意義,以更加明確和提高早期血液學篩查指標的準確性和特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