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要:目的:分析神經介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臨床護理。方法:本文隨機抽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83例接受神經介入治療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劃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個組別,分別給予兩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圍術期護理,觀察患者的動脈血管改善情況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動脈血管改善總有效率、皮下血腫發(fā)生率、過度灌注綜合征發(fā)生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二者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圍術期護理用于神經介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動脈血管的阻塞狀態(tài),抑制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極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神經介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圍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7--01
前言:近年來,我國缺血性腦血管病發(fā)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狀態(tài)。神經介入治療作為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其在抑制患者病情進展的同時,也增加了患者并發(fā)皮下血腫等癥狀的幾率[1]。本文將圍術期護理用于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護理,取得良好效果,現將83例患者的護理流程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隨機抽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83例接受神經介入治療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劃分成對照組(41例)和觀察組(42例)兩個組別。對照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26-70歲,平均年齡(52.7±10.8)歲;頸動脈閉塞患者12例,大腦前動脈閉塞患者10例,大腦中動脈閉塞患者8例,其他動脈閉塞患者11例。觀察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30-74歲,平均年齡(54.1±12.3)歲;頸動脈閉塞患者13例,大腦前動脈閉塞患者7例,大腦中動脈閉塞患者10例,其他動脈閉塞患者12例。兩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在性別、年齡、閉塞動脈上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給予兩組缺血性腦血管病變患者神經介入治療:常規(guī)消毒后,取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動脈搏動明顯處作為穿刺點,行局部麻醉,按壓穿刺點,以導絲將肝素清洗備用導管置入患者動脈血管中。引導管成功置入患者頸動脈(或椎動脈)中后,結合顯影技術觀察患者病灶,利用微導管將溶栓藥物注入患者病灶或行擴張等其他治療。
1.2.2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具體包含病房無菌環(huán)境保持、用藥指導等。給予觀察組患者圍術期護理,具體護理流程如下:①術前護理。術前為患者詳細講解神經介入治療流程,以取得患者的配合,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此外,還應完成手術器械、藥物等術前準備工作。②術中護理。術中密切監(jiān)測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呼吸、心率等生命體征,判斷患者是否出現過度灌注、狹窄動脈擴張等并發(fā)癥。③術后護理。術后第一時間告知患者手術成功。要求患者保持25-30h臥床休息。若麻醉效果仍然存在,患者取去枕平臥位,并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避免發(fā)生嗆咳或呼吸困難。術后保證患者穿刺點加壓包扎24h以上。定期以碘伏或生理鹽水對患者穿刺點周圍皮膚進行清潔,并觀察皮膚是否出現出血、紅腫等問題。
1.3觀察指標
觀察缺血性腦出血病患者的動脈血管改善情況,評分項包含無效、有效、顯效3種。
觀察缺血性腦出血病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評分項包含皮下血腫、過度灌注綜合征2種。
1.4評價方法
利用顯影技術對神經介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動脈血管改善情況進行評價:無效:經顯影檢查,患者的動脈血管閉塞狀況無明顯變化,甚至出現加重趨勢;有效:患者的動脈血管得到一定改善;顯效:患者的閉塞動脈血管基本恢復正常。動脈血管改善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
1.5統計學方法
本文選用SPSS21.0軟件對83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數據進行統計。運用x2檢驗對兩組患者的動脈血管改善數據、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當P<0.05時,可認為兩組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缺血性腦出血病患者的動脈血管改善情況
觀察組缺血性腦出血病患者的動脈血管改善總有效率97.62%,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改善總有效率80.49%。兩組患者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1所示。
2.2缺血性腦出血病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觀察組患者無過度灌注綜合征發(fā)生,僅1例患者出現皮下血腫。對照組患者的皮下血腫發(fā)生率19.51%,過度灌注綜合征發(fā)生率14.63%。兩組患者間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如表2所示。
3討論
在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神經介入治療過程中,圍術期護理分別于術前、術中、術后應用心理護理、密切關注生命體征、體位護理等措施,促進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2]。
上述研究表明,圍術期護理的應用,有效提升了患者的動脈血管改善總有效率,降低了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與常規(guī)護理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值得臨床推廣。
綜上所述,醫(yī)院應為缺血性腦血管病神經介入治療患者提供圍術期護理。
參考文獻:
[1]付慧. 神經介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護理觀察[J]. 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26(23):156-158.
[2]林少虹,王曉玲,廖惠璇. 缺血性腦血管病病人介入治療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 全科護理,2010,8(27):2447-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