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文
摘要: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國家一直在不斷地進行高等教育。支持民辦教育的政策,因而全國各大民辦學校都有一個蓬勃發(fā)展的趨勢。學生的特點越來越明顯。更明顯的是,專注于自己的同時依賴性更高。在這段時間里。由于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的獨立性相對較低,高度依賴教師,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技能,無法有效控制自己。
關鍵詞:民辦高校;班主任工作;大學生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的特點
1.基礎較薄弱,自主性差
在民辦高校學習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自治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差。選擇民辦高等教育機構,主要原因是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沒有達到國家大學的分數線,而私立高等教育機構的門檻比較低,父母和學生不得已做出選擇。其實,無論是民辦還是公立高校的學生的整體智力幾乎一樣,而最大的差距主要在于他們的自力能力和學習能力。由于獨立學校和高等教育機構的加入,各學校之間對招生來源的競爭日益激烈。這導致人民大學干部短缺,再加上私立學校工作的門檻較低,一般情況下,教師短缺優(yōu)先考慮公立學校或獨立學院,然后考慮私立高等學校,導致民辦學校質量普遍下降,這意味著獨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學生日益增多。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民辦學校的教學質量的提高受到限制。
2.基本道德水準呈提高趨勢,抵御外界干擾能力不夠強。
大多數民辦學生的道德品質是好的,崇尚理想的,成功的人,許多學生都有很高的自我奉獻精神,積極參加義務服務、援助、無償獻血等服務。許多大學生都渴望平等的合作,渴望達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效果,真誠地渴望平等的交流。但許多學生面臨著具體的問題,比如缺乏理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往往沿著潮流走,對事情后果、傷害有較少考慮,特別是當接觸不健康的東西,邊界是不容易把握得當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可能會被拋之腦后,所以及時而有效的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課題。
3.有較強的求學求知欲望,但學習毅力和刻苦精神不夠持久。
大多數民辦高校的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正確地理解自己的處境,堅持不懈地圍繞學習目標開展工作。對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的濃厚興趣表現在對實踐課程、特別講座、技能競賽等的濃厚興趣上。希望通過一些科學、技術和學術活動增加知識,在一些文娛活動中使人們之間的關系得到改善。然而,有些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也沒有領悟到大學生活中的真正意義,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是不夠的,表現在對學習的重視不夠,有意識的經常遲到,早退等,如果不加強管理教育,學習就會引起恐懼,影響教學的正常進行和教學質量。
二、民辦高校大學生對班主任的依賴性表現
1.在學習生活上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大多數參加高考的學生是根據父母的意愿選擇志愿的。在民辦高校中,大多數學生在學校和輔導員的管理下學習,學生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完成教學大綱,在發(fā)展個人利益和提高教育水平方面沒有表現出足夠的積極性。
在大學生活中一些大學生無法主動的積極地面對大學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沒有辦法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課余時間,極其依賴班主任的督促 。
現在大學中,除了日常的上課,還有各種各樣的講座、討論會、學術報告、文娛活動、社團活動等等。這些活動對于大學新生來說,的確是令人眼花繚亂,而現今大學生缺乏分辨和主動學習能力,過于依賴班主任的建議和督促。
現今大學生無法保證主動學習。而且,缺乏能使休閑和學習有條不紊地交叉進行的能力,使身心得到有效地放松和調適。缺乏主動的體育鍛煉,此外大學新生不能善于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一些有益的文娛活動,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培養(yǎng)自己多種興趣愛好,如集郵、剪貼、垂釣等,使大學生的生活充實豐富、生機勃勃。需要班主任鼓勵學習建立主動性,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2.在生活上的自主能力不強,過于依賴班主任
由于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諸多因素,許多學生被喪失了自主權。這反映在比較差的基本生活技能中,因此,他們的自力更生能力應該提高。
當代大學生從小也沒吃什么苦,好多人都是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導致現在這些人進了大學離開家人后的生活很混亂. 新生開學時,我們可以看到浩浩蕩蕩的人流進入校園,有好多都是送孩子的家長,他們不光把孩子安全地送到宿舍,還要給孩子鋪好床鋪,準備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臨走時還要交代一大堆的話,怕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這樣導致離開父母的大學生,在生活上依舊依賴班主任,讓班主任成為另一種“父母”。
3.對自身的要求及其管理有所欠缺,依賴于班主任的提醒和約束
大學生進人大學后碰到一個普遍問題,就是學習方法的不適應。他們習慣高中老師天天陪伴、督促、被動接受知識的中學學習方式,對大學的學習特點和規(guī)律一無所知。進入大學以后,面對生活需要自理、學習需要自主、大量的學習時間要求自己安排等,他們感到無所適從,學習成績明顯下降。據了解,近年來,大學一年級學生的補考人數較多,一般占總人數的20%左右,有的甚至在30%以上。因而大學新生依賴向大學班主任的提醒和約束,才能盡快了解大學學習特點和規(guī)律,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特點和大學學習特點的學習方法。
三、引導民辦高校大學生克服依賴性的路徑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
高校學生有很大的文化需求,良好的學校文化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文化活動。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流技能,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和組織能力,優(yōu)秀、豐富的學校文化可以幫助尋找自己的價值觀和感覺。改善學生群體如果過于依賴班主任的現象,良好的學校文化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了心理和社會環(huán)境。因此大學文化建設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特別重要。
2.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高校的輔導員是高校教學人員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道德教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主要力量,作為學生健康成長的主導體。班主任的主要力量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主導體。管理學生和進行其他行政工作,并指導學生建設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是學生“大學生靈魂最親近的朋友”。由于在民辦大學學習的學生自律不足和自我約束能力差的特點,必須要培養(yǎng)學生明確自己的職責,明確自己的責任,培養(yǎng)學生管理自己的能力。同時加強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認同感,增強他們的吸引力,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意識。使學生達到最大提升,形成正確的三觀認識,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3.尊重學生、關愛學生,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朋友也是老師,既有作為教師的權威,長輩的關心和愛,但也有很深的朋友情誼,可以平等的交流。在民辦高校教學的教師,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非常明顯。對于在學習中沒有達到理想成績的學生,需要更多地關心他們,讓他們在教育和愛情中成長,并不斷鼓勵他們,使他們能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挑戰(zhàn)。教師們應當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理解他們的長處并發(fā)展他們的長處。促進個人教育,學生需要積極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指導,使學生的大學生活豐富多彩。
四、總結
現代社會是迅速發(fā)展的科學和技術社會,是迅速擴大的信息社會,多文化,環(huán)境復雜的社會,需要積極主動地獲取最有用的信息,獨立思考。發(fā)展獨立的學習能力是獨立學習的關鍵,獨立學習的能力,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習機器,而是主動的科學方法來尋找知識,敢于提出問題,全面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無論知識更新周期如何加快,無論科學技術一體化的趨勢多么強烈,都可以有效地利用自我學習的潛力來獲取知識和發(fā)展獨立的知識能力。
參考文獻
[1]高光琪淺談我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J].創(chuàng)新教育, 2017(8) : 113-114. .
[2]熊琳.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教育評論, 2014 (11 ) : 54-56.
[3]戴銳.“管理育人”的內涵辦正與路徑探尋[].當代教育論壇, 201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