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啟智
胡適說,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只需考察3件事:第一看他們怎樣待小孩子;第二看他們怎樣待女人;第三看他們怎樣利用閑暇的時間。在一次面向高校畢業(yè)生的演講中,胡適語重心長告誡道:“你的閑暇往往定你的終身?!彼M一步解釋說,一個人成就怎樣,往往看他怎樣利用他的閑暇時間。他用閑暇時間來打麻將,也許會成個賭徒;他用閑暇時間來做社會服務,也許會成為社會改革者;他用閑暇時間去研究歷史,也許會成為史學家。
胡適在白話文方面研究與著述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也是珍視閑暇時間的結晶。當時,他每天做十幾份兼職,忙得不可開交,可一旦有空閑時間,便會思索如何讓普通大眾聽得懂自己的課,并尋找不同的方法不斷嘗試。在別人閑聊閑逛時,胡適讓白話文占領了中國,成了新文化運動的引領者。凡成就一番偉業(yè)者,都是善用閑暇時間的高手。在這方面,魯迅與胡適可謂不謀而合。魯迅說得更透徹:“哪里有天才,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了?!?/p>
大眾休閑時間增多,旅游業(yè)隨之風生水起。腰包鼓起來的人們,紛紛演繹“說走就走”的瀟灑,置身華山、張家界、香格里拉,以及富士山、馬爾代夫等絕美風景,陶醉其中,流連忘返。旅行讓旅行者開闊眼界、豐富閱歷,在不同的地方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自己。
然而,人若想遇見最好的自己,除了行萬里路,更要讀萬卷書。閱讀是心靈跋山涉水的旅行。讀書可以克服時間、金錢、腳力等方面的困難與局限,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東漢末年的董遇,善于利用“三余”讀書。即“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意思是,冬天是一年中閑暇,晚上是一天中閑暇,陰雨天是四時閑暇。東漢興平年間,關中大亂,董遇跟隨哥哥在工地做體力活。他隨身帶著經書,一有空閑就埋頭看書。雖然經常被別人取笑,董遇卻沒有放棄,最終成為曹魏時期的儒學大家。
有人說“有閑階層”才能有業(yè)余愛好,我沒日沒夜地工作,哪有時間看書,哪有精力“完善自我”呢?其實不然。有一位長者,即便年事已高,仍每天去辦公室,未有半點懈怠。身邊工作人員這樣評價他:“公司每一個業(yè)務細節(jié),他都非常熟悉,這和他幾十年來養(yǎng)成的良好生活工作習慣密切相關?!痹瓉?,盡管工作十分繁忙,他晚上睡覺前還是會抽出時間看書,了解前沿思想理論和科學技術,文、史、哲、科技、經濟方面的書他都讀,每天都要學一點東西,這是他幾十年保持下來的一個習慣。其他人聚在一起打麻將,他則抱著一本書甘之如飴。正是因為堅持擠時間學習,他才能做到與時俱進,涵養(yǎng)開闊視野和敏銳頭腦。忙里偷閑成就人生,應驗了那句老話:“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擠,總還是有的?!?/p>
人生就是一場錘煉,學習、思考、領悟與實踐,是錘煉的必由途徑。不虛擲光陰,不斷充實自己,讓人生變得豐富、快樂而有意義,生命終將贏來精彩的綻放。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