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肇權
【摘要】目的:在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肺結核患者抗病毒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護肝治療,并分析其作用。方法: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42例肺結核初治患者,所有患者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21例,采取抗病毒十抗結核治療;觀察組21例,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護肝治療。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15d、30d的ALT、AST、TBIL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HbeAg轉陰率、HBV-DNA轉陰率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抗病毒及抗結核治療期間使用甘草酸二銨護肝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減輕肝臟損害。
【關鍵詞】乙型肝炎;肺結核;抗病毒
[中圖分類號]R512.62:8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1-0057-02
肺結核(Tuberculosis,TB)主要免疫功能低下有關,患者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抵御能力較差,因此患者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epatitis B virusinfection,HBVI),該類患者在治療時不能僅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方案治療,否則盡管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但會損害肝臟功能[1]。同時,由于患者對藥物耐受能力較低,更容易出現(xiàn)藥源性肝損害,影響治療效果,部分患者甚至可能死于肝功能衰竭。甘草酸二銨是臨床上常用的保肝藥物,不僅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對肝炎所致的肝功能下降、轉氨酶升高也有明顯的作用[2]。因此,本文將在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肺結核患者抗病毒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護肝治療,并分析其作用,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治療的42例肺結核初治患者,所有患者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陽性(HBV-M)檢測呈陽性,肝腎功能正常。根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21例,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齡27~64歲,平均年齡(46.85±7.62)歲。對照組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齡26~67歲,平均年齡(47.25±7.58)歲。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肝臟疾病患者;②常年酗酒患者;③近期內(nèi)使用過可引起肝臟不良反應藥物的患者;④存在精神障礙患者:⑤對本次研究使用藥物過敏患者等。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抗病毒+抗結核治療,抗結核治療參考2HRZE/4HR標準,H異煙肼(國藥準字H31020414)口服,0.3g/d,R利福平(國藥準字H22020119)口服,0.6g/d,兩者均持續(xù)用藥6個月。Z毗嗪酞胺(國藥準字H31020635)口服,1.5g/d,E乙胺丁醇(國藥準字H32024892)口服,0.75g/d,兩者均持續(xù)用藥2個月??共《局委熓褂枚魈婵f(國藥準字H20080798)化療,0.5mg/d,治療前4周開始給藥,直至治療結束。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使用甘草酸二胺(國藥準字H20073957)進行保肝治療,口服,0.15g/次,3次/d,直至抗結核治療結束。
1.3 評價標準 ①療效判定[3]:顯效:順利完成治療,未發(fā)生肝損害或輕微肝損傷;有效:中度肝損傷,暫停治療,肝功能恢復后繼續(xù)完成治療;無效:因嚴重肝損傷結束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分別于治療后15d、30d檢測總膽紅素(TBIL),天門冬氨酸轉氨酶(AST)、丙氨酸轉氨酶(ALT)等指標。③對比兩組患者的HBV-DNA轉陰率及乙肝e抗原(HBeAg)轉陰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21.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臨床療效、HBV-DNA轉陰率等計數(shù)資料使用%表示,TBIL、AST水平等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采取x2或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顯效14例,有效7例,總有效率100%;對照組治療顯效11例,有效6例,總有效率80.95%,差異明顯(x2=4.42,P<0.05)。
2.2 肝臟損害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15d、30d的ALT、AST、TBIL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3 轉陰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HbeAg轉陰率為33.33%(7/21),HBV-DNA轉陰率為80.95%(17/39);對照組HbeAg轉陰率為38.10%(8/21),HBV-DNA轉陰率為76.19%(16/21),均無明顯差異(x2=0.43、0.14,P>0.05)。
3 討論
據(jù)相關調(diào)查顯示,我國合并HBV感染的肺結核患者占比約為38.6%,迫切需要提高對該類患者臨床治療的重視程度。研究發(fā)現(xiàn)[4],幾乎所有的抗結核藥物均會對肝臟產(chǎn)生毒性,HBV攜帶者受到的肝損害更為嚴重。在以往的抗結核診治中,僅采取抗病毒、抗結核治療,往往忽視了對肝臟的有效保護,盡管能夠取得相對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會對肝臟造成較大傷害。因此,建議在抗病毒、抗結核治療的同時,給予護肝治療。
2HRZE/4HR是目前常用的抗結核方案,通過聯(lián)用幾種藥物可從不同機制對結核分枝桿菌產(chǎn)生滅殺作用,達到治療目的,但幾種藥物均會對肝臟產(chǎn)生強刺激作用,可引起肝細胞損傷,轉氨酶上升[5]。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15d、300的ALT、AST、TBIL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HbeAg轉陰率、HBV-DNA轉陰率無明顯差異(P>0.05),提示加入護肝治療不會影響抗病毒效果,且能夠為化療的順利完成提供保證,對肝臟起到保護作用。以往有研究顯示[6],恩替卡韋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肝炎病毒增殖,從而減輕肝損害,但聯(lián)合應用護肝藥物甘草酸二胺的療效更佳。甘草酸制劑不僅能夠保護細胞膜,保護肝功能,還能夠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具有良好的抗炎、抗過敏、解毒等多種功效。研究顯示[7],甘草酸二銨對多種肝毒性藥物引起的肝損傷均有良好的預防作用,可增加肝糖原和核酸含量,并促進損傷得肝細胞恢復。有報道顯示[8],在抗結核、抗病毒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甘草酸二銨,可顯著下降其ALT、AST、TBIL水平,控制甚至扭轉肝纖維化進程,總有效率為97.6%,與本次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抗病毒及抗結核治療期間使用甘草酸二銨護肝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減輕肝臟損害,可進行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黃志明,易潮方.肺結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給予抗病毒及護肝治療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8,33(6):684.
[2]蔡靈芝,李茜.不同治療方案對肺結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治療效果的前瞻性隊列研究田中華全科醫(yī)學,2018,16(11):1816-1818,1882.
[3]劉艷萍.甘草酸二銨與替比夫定聯(lián)用對肺結核患者合并乙型肝炎抗病毒感染的臨床療效及其對肝功能指標水平的影響[J].抗感染藥學。2018,15(5):870-872.
[4]石慧.肺結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給予抗病毒及護肝治療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7):116-117.
[5]蔣福明,李秀芬,程書權,等.83例輕度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結核患者肝組織病理學與血清生化學及T細胞亞群相關性分析[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8,43(1):66-71.
[6]段紅光,范津彩1.丙型和乙型肝炎合并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療觀察[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8,31(12):1766-1768.
[7]淦作梅.肺結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與護肝治療的療效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7,21(26):3539-3540.
[8]葉艷菊,俞建平,陳紅娟,等.肺結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抗病毒與護肝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90-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