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進
[摘? ? ? ? ? ?要]? 隨著當前信息化技術的革新發(fā)展,網絡學習以其共享豐富的學習資源、個性自主的學習方式以及突破傳統(tǒng)學習的時空限制等優(yōu)勢受到人們的廣泛青睞,由此現(xiàn)代網絡化學習模式隨之應運而生。對湘潭醫(yī)衛(wèi)職業(yè)技術學院醫(yī)衛(wèi)類專業(yè)網絡學習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基于網絡學習的優(yōu)化措施,以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和模式,培養(yǎng)其良好的網絡學習能力,促進其信息化應用能力以及專業(yè)水平的提升。
[關? ? 鍵? ?詞]? 高職;醫(yī)學生;網絡學習行為分析;優(yōu)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52-0162-02
一、高職醫(yī)學生群體特征以及網絡學習行為的概況性分析
(一)高職醫(yī)學生群體的具體特征
從心理層面來看,高職醫(yī)學生面對全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時,他們有著強烈的憧憬之情。他們性格較活躍,社交能力較強,喜歡挑戰(zhàn)一些新事物,盡管思維邏輯較為不足,但其形象思維以及動手操作能力不弱。高職醫(yī)學生的學習具有較強的職業(yè)定向性特征,對自身未來所從事的工作崗位具有一定的了解能力,完全可以結合特定職業(yè)需求自行選擇網絡學習內容,同時,他們也可自行選擇喜歡的方式開展學習。然而,學生往往學習表現(xiàn)得較為情緒化,針對自身感興趣的內容積極性頗高,而針對枯燥乏味的醫(yī)學理論知識則缺乏學習熱情,其學習自控力不足、依賴性較強、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在高職階段自由且豐富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中,高職生更易面臨選擇的困難,繼而學習精力渙散,造成學習效率降低。
(二)網絡學習的概況分析
通過網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本校醫(yī)衛(wèi)類某專業(yè)學生,總計發(fā)出587份電子問卷,收回576份,其中有效問卷為561份,回收問卷率98.1%,有效問卷率97.4%。結果顯示:所學課程中100%均提供有網絡學習平臺,給學生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條件。在構建專門的網絡課程平臺的基礎上,其課程教師還借助微信、微博等網絡社交軟件組建了學習交流群,進一步拓寬了網絡學習的路徑。有77.5%的學生表示他們會在線下課程結束之后瀏覽相關課程的微課視頻,通過網絡平臺下載作業(yè),參與在線學習討論;有13.9%的學生會偶爾查看網絡課程資源;有8.6%的學生基本不關注網絡學習平臺。而從網絡學習平臺對學生學習的幫助性來看,有44.9%的學生認為作用明顯,28.0%的學生認為學習效果一般,20.9%的學生則表示出無所謂的態(tài)度,6.2%的學生認為基本沒作用。從最受歡迎的網絡學習平臺內容來看,47.9%的學生喜歡教師更新頻繁、參與討論多的平臺,35.1%的學生考慮課程內容豐富、精練、有趣的平臺,17.0%的學生較為注重平臺是否可提供在線習題和測試。
二、網絡學習行為的挖掘及具體分析
(一)網絡學習行為的挖掘
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把傳統(tǒng)的線下教學與“云課堂”網絡教學平臺有機結合起來,采取課堂教學與在線輔導的交互教學模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動性,以能力培養(yǎng)為本位,著力解決本質問題,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本文以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學校某專業(yè)學生開展網絡學習數據庫、服務器日志為主要信息來源,挖掘以下四方面的學習行為規(guī)律:第一,學生對網絡學習的關注行為,其中包含學習時間跨度、學習總時長、平臺登錄頻次、學習均次停留時長等分布情況;第二,學生的網絡自主學習行為,其中包含網絡瀏覽、搜索查找、資源創(chuàng)建、訂閱學習等行為產生的分布頻率;第三,學生網絡交互學習行為,其中包含個人點評、留言回復、會話發(fā)起等學生行為的分布頻率;第四,學生針對不同類型學習資料的選擇性喜好情況。
(二)網絡學習行為挖掘結果及分析
1.學生網絡學習行為
(1)學習時間跨度
留存學習記錄的時間跨度為31~107天,時間跨度平均為61天,基本上有76%以上的學生在網絡學習上達到平均水平,從數據上分析可知,開學初始與期末考試階段學生登錄平臺的頻率更高。
(2)學習總時長
學習總時長跨度為21~146小時之間,平均為63小時,近71%的學生可達平均水平,學生每周3.8小時用于課程的網絡學習。
(3)學習頻次
學生登錄網絡學習平臺的頻率在73~398次,平均值為193次,79%的學生可達到平均水平。學生平均每周會瀏覽網絡學習平臺11次。
(4)均次學習時長
學生參與網絡學習的時長在5~78分鐘之內,平均每人次為18分鐘。
通過網絡學習平臺的自主學習行為發(fā)生頻次可知,學生基本上以瀏覽為主,這是最直觀的一種學習行為,同時也是非?;A的學習行為。學生查找學習的次數較低,表明他們大體上有固定的信息需求,同時期望通過網絡學習平臺獲得學習滿足,這是值得提倡的學習行為。創(chuàng)建資源的學習行為,這表明學生對某個學習問題具有一定的知識積累且希望可以進行分享,可認為是一種較高級別的學習行為。教師在針對學生開展網絡學習進行評價時,對該層次的學生應多加肯定和褒獎,這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感,促進他們主動分享學習情感,提升網絡學習的積極能動性。
2.學生網絡交互學習行為
所謂交互學習行為即為師生、生生之間形成的雙向或多向學習行為,這其中囊括了學習評論、學習回復以及發(fā)起話題等,這三種交互行為的平均值最高為學習回復,達到平均7條回復信息,其次為發(fā)起會話,平均5條,而學習評論則偏低,僅為平均2條,發(fā)帖總平均值為14條。交互學習行為與教師開展課程教學內容所設定的討論主題存在較大關系,通常在教師的權威以及考核的壓力作用之下,學生會較認真對待并及時進行回復。發(fā)起會話內容基本以學生向教師提問居多,教師對學生提問的反應速度對發(fā)起會話交互數有關鍵性影響。學習評論體現(xiàn)的是學生針對他人學習觀點、作品的客觀評價,此種交互行為要少一些,這說明學生對他人觀點及作品難有深入性的思考及評價,交互深度較淺。
三、網絡學習行為的優(yōu)化對策分析
(一)構建全面完善的網絡學習資源
開展網絡學習要以網絡學習資源為依托,網絡學習資源是否具備內容豐富、品質高、形式廣、更新快等特征是衡量網絡學習資源質量的關鍵因素。當然,這里所指的資源不僅包括網絡學習所需的軟硬件資源,更為重要的是各類在線學習資料。據以上調查分析了解,高職生網絡學習的單次平均學習時長較短,如要吸引他們持續(xù)開展網絡學習,則應在學習資料上下功夫,比如以一些生動直觀、貼近生活的真實案例,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和教學成果,還有與本專業(yè)有關的先進知識和前沿技術等為主要素材;與此同時,要充分結合學生對學習資料的偏好性,在資料類型上盡可能減少純文字資料內容,多添加一些音視頻、圖文并茂的資料載體,以簡短、精練、趣味等特點廣泛吸引學生的關注。教師還應注意及時革新網絡課程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質的網絡學習空間,構建集課程學習、在線答疑、在線練習、課程安排等模塊一體化的網絡學習平臺,全面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出課程資源,以便學生自由查閱學習信息、開展自主學習。
(二)形成良好的網絡學習共同體
高職生是網絡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是他們開展網絡學習的引導者,所有來自網絡學習平臺以外的自發(fā)或非自發(fā)參與學習主題發(fā)布和討論的人群均可被定義為網絡學習的參與者及輔助者。綜上分析可知,高職生要建立良好的學習交互行為,必須要有教師及其他輔助者的頻繁參與,為他們提供交互學習的討論話題、施加壓力和學習動力。通過教師發(fā)起話題、開展在線問答,并與學生一起參與話題研討等,調動學生參與網絡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此外,高職院校還可拓寬網絡學習的參與主體,邀請課程顧問、行業(yè)領域專家等定期開展網絡學習課程,吸引學生的廣泛關注,為學生進行答疑解惑,引入新鮮有趣的話題,促進更深層次網絡學習行為的產生。
(三)強化不同主體之間的情感交流
要積極通過不同渠道構建良好的師生溝通平臺,比如線下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交流互動、教師的及時指導、小組之間的協(xié)作學習等,并在網絡環(huán)境下借助課程教學平臺及社交軟件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及時幫助學生排解學習的不良情緒、競爭壓力,為他們解決一些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所遭遇的問題,與學生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這樣才能引起學生情感共鳴,促使他們更愿意主動投入網絡學習中。
總之,本文中的問卷調查對象僅為本院校的一部分學生,且調查所涉內容并非足夠完善和全面,但是從問卷調查的最終反饋結果中確實反饋出當前高職生網絡學習行為的一些代表性現(xiàn)象及問題。希望本文的分析可為高職生科學有效地開展網絡學習提供有益的教學指導和參考依據,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周亞玲,鄭莎.大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及改進策略[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5(4):44-46.
[2]周馮.高中生網絡學習行為分析及優(yōu)化策略[J].教育,2021(17):95-9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