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群歡,汪美香,高運紅
(安吉縣婦幼保健院產(chǎn)前病區(qū)·浙江 湖州 313300)
新生兒黃疸是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而導(dǎo)致血清膽紅素水平異常升高[1]。臨床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后7 d自行消退,無需治療。病理性黃疸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可累及心血管以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2]。藍光照射是治療黃疸的常規(guī)療法,是改善膽紅素代謝的有效方法之一[3]。研究顯示在藍光照射基礎(chǔ)上加用傳統(tǒng)中醫(yī)藥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療效顯著,能夠發(fā)揮多靶點、多位點的優(yōu)勢[4-5]。筆者自擬利濕退黃飲聯(lián)合藍光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與單純藍光照射作對照觀察,記錄兩組患兒膽紅素降低情況及退黃時間,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符合診斷標準[6]的病理性黃疸新生兒82例,中醫(yī)辨證為“胎黃”濕熱郁蒸證[7]。按就診順序1:1分為2 組,每組41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8例;孕周37~42 周,平均(39.21±1.51)周;日齡3~21 d,平均日齡為(13.15±4.61)d;順產(chǎn)25例,剖腹產(chǎn)16例;出生體質(zhì)量3.3~4.5 kg,平均(3.39±0.36)kg。觀察組中男21例,女20例;孕周37~42周,平均(38.91±1.89)周;日齡3~20 d,平均日齡為(12.91±3.52)d;順產(chǎn)24例,剖腹產(chǎn)17例;出生體質(zhì)量3.1~4.7 kg,平均(3.27±0.31)kg。2組患兒孕周、日齡、生產(chǎn)方式以及出生體質(zhì)量等基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新生兒日齡 <28 d。3)37 周≤胎齡≤42 周。4)患兒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 1)合并代謝性疾病、溶血性貧血、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等嚴重疾病者;2)繼發(fā)性黃疸患兒;3)合并嚴重重要臟器器質(zhì)性病變者;4)過敏體質(zhì)或耐受性差患兒。
2.1 治療方法 2組患兒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關(guān)注患兒生命體征、精神反應(yīng),清潔皮膚,測量黃疸指數(shù),加強體溫監(jiān)測等,根據(jù)醫(yī)囑對患兒實施護理等。對照組患兒使用藍光照射治療,保持患兒全身赤裸,用黑布保護雙眼,并遮蓋生殖器,每天照射6~10 h,治療10 d,光療箱溫度應(yīng)保持30 ℃,濕度60%,同時定期用藍光輻射計測其功能,保證光療的最有效的光譜波長范圍為427~475 nm,燈源與嬰兒距離50 cm,總瓦數(shù)為160~320 W。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服用自擬利濕退黃飲,具體方藥如下:茯苓10 g、茵陳10 g、梔子6 g、大黃6 g、黃芩10 g、虎杖10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4 劑,沖開水30 mL,分3次服用,2組均連續(xù)治療7 d。
2.2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相關(guān)療效評定標準評定,分為痊愈、顯效、無效。
2.3 觀察指標 1)膽紅素測定:用經(jīng)皮膽紅素測試儀(上海愛寶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JM-103)在患兒的前額、面頰及前胸正中處進行測定,每日每處均測量3次,取平均值,比較2組患兒治療前后膽紅素水平;2)記錄2組患兒住院時間、黃疸消退時間。
3.1 2 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 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3.2 2組患兒治療前后膽紅素水平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患兒治療前后膽紅素水平比較
3.3 2 組患兒住院時間、黃疸消退時間比較 2組患兒治療后觀察組住院時間以及黃疸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均P<0.05)。結(jié)果見表3。
表3 2 組患兒住院時間、黃疸消退時間比較
新生兒紅細胞生成速度較快但存活時間較短,導(dǎo)致膽紅素生成過多,由于新生兒肝腎功能發(fā)育不成熟,對膽紅素的攝取、結(jié)合及排泄功能差,缺乏腸道菌群,導(dǎo)致未結(jié)合膽紅素無法及時吸收,膽紅素聚集體內(nèi),增加肝腎負擔,還易侵及大腦,嚴重影響患兒身心健康[2]。藍光照射治療黃疸是由于膽紅素可吸收450~460 nm范圍波長的光后,促使膽紅素轉(zhuǎn)為水溶性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膽紅素水平,改善患兒黃染癥狀,加快黃疸消退時間[8]。
新生兒黃疸屬于中醫(yī)“胎疸”“胎毒”“胎黃”等范疇,新生兒黃疸與孕母臟氣有熱遺于胎兒緊密相關(guān)?!吨T病源候論·胎疸候》曰“小兒在胎,其母臟氣有熱,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兒遍體皆黃”。新生兒先天稟賦不足,臟腑嬌嫩,脾氣運化之力弱,不能疏泄?jié)駸崤c胎毒,導(dǎo)致濕熱不解,郁阻中焦熏蒸肝膽,膽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膚,發(fā)為該病。治療則宜健脾祛濕、利膽退黃。筆者自擬利濕退黃湯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兒,方中黨參補脾益氣生津;茯苓健脾、利水滲濕;黃芪補益脾氣、利尿;茵陳清利濕熱、利膽退黃,茵陳清熱利濕、利膽退黃;梔子清熱利濕、瀉火除煩、涼血解毒,梔子活性成分梔子苷則可促進膽汁分泌、代謝[9];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芩中多種有效成分能夠加速膽汁排泄及降低膽紅素水平[10];大黃清熱瀉火、蕩滌腸胃,導(dǎo)濕熱外出;虎杖清熱利濕退黃;甘草調(diào)和諸藥。
本文觀察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7%,高于對照組的82.9%(P<0.05);治療后2組患兒膽紅素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均P<0.05),且利濕退黃飲聯(lián)合藍光治療觀察組低于藍光治療對照組(P<0.05),2組患兒治療后觀察組住院時間以及黃疸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均P<0.05);提示自擬利濕退黃飲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效果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