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強
(吉林市中心醫(yī)院,吉林 吉林 132000)
病毒性心肌炎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多數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能夠通過合理有效以及及時的治療恢復健康,但是,在治療不及時以及治療方法不合理的情況下,就會導致患者的病情出現遷延的問題,嚴重的患者還會因此而出現心臟功能減退、持續(xù)性心臟異常等方面的問題。以往臨床上都采用西藥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但是效果有限。文章就從文獻分析的角度對養(yǎng)心湯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進行了研究。
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為文獻檢索過程中提取出的9篇文獻中包含的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其中,觀察組50例患者,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齡22~51歲,平均(38.1±4.4)歲。對照組50患者,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齡20~50歲,平均(37.8±4.7)歲。
首先,在文獻檢索方面,英文文獻和中文文獻的檢索時間范圍均劃定為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檢索主題詞包括“病毒性心肌炎and養(yǎng)心湯”或是“病毒性心肌炎and養(yǎng)心顆?!薄?/p>
其次,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主要采用常規(guī)西藥的方式,患者需每天接受兩次靜脈滴注,第一次靜脈滴注采用250ml5%的葡萄糖混合2 g維生素C、20 mg三磷酸腺苷以及100 U輔酶A[1]。第二次靜脈滴注采用250 mL 5%的葡萄糖混合0.4 g病毒唑。與此同時,患者需要口服維生素B120 mg,每天3次。與此同時,存在心律失常問題的患者需要同時服用心律失常治療藥物,存在感染問題的患者需要同時服用抗生素。觀察組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采用養(yǎng)心湯的方式,三七粉1 g、黃芪20 g、炙甘草6 g、苦參20 g、麥冬10 g、雞血藤15 g、赤芍12 g、板藍根15 g、丹參15 g,患者每天用藥1劑,分兩次服藥。在主要方的基礎上,若患者同時存在胸悶的問題,需要在主藥方中加入瓜萎,存在發(fā)燒問題的患者需要在主藥方中加入柴胡以及金銀花,存在心律不齊問題的患者需要在主藥方中加入柏子仁,存在頭暈問題的患者需要在主藥方中加入五味子。
對比9篇文獻中包含的100例患者接受治療后的總有效率。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n(%)]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所導致的心肌出現彌漫性或是局限性的慢性、急性炎癥變化,是臨床上相對比較常見的感染性心肌疾病。在病毒流行感染期間內,大約有5%的患者會發(fā)生心肌炎病變,也可以呈現散在發(fā)病特點,且患者由于病情的輕重程度不同,患者在臨床上的表現也不同。從目前對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情況來看,能夠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很多,其中最為常見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和腸道感染病毒。包括艾可病毒、柯薩奇病毒A組和B組、脊髓灰質炎病毒等,主要病毒源是柯薩奇病毒B組;其他感染病毒包括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乙型腦炎病毒以及腮腺炎病毒等。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臨床上的表現與發(fā)生病變的位置和廣泛程度關系密切,病情比較輕的患者可沒有任何癥,病情嚴重的患者可出現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以及猝死等癥狀?;颊咭话阍诎l(fā)病之前的1~3周的時間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史或者腸道感染疾病史,具體表現為倦怠、全身酸痛、惡心嘔吐、咽痛、腹瀉以及發(fā)熱等癥狀,而后患者會出現胸悶、心肌、胸痛或者頭暈、心前區(qū)隱痛、水腫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甚至會出現Adams-Stokes綜合征。出現心源性休克或者心力衰竭的患者比例非常低。
在體格檢查時,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發(fā)現:(1)心率以及心律變化。主要為與發(fā)熱癥狀不平行的心動過速、心律失常、心率異常緩慢,最為常見的是室性期前收縮。(2)心臟增大。病情較輕的患者不會出現心臟增大癥狀,病情嚴重的患者可出現輕度、中度的心臟增大情況。(3)心音變化。一般表現為第一心音分裂或者減弱,可呈現出胎心律樣。(4)合并心力衰竭癥狀,包括頸靜脈怒張、肺部濕啰音、雙下肢水腫以及肝臟增大等。(5)如果患者同時有心包受累癥狀,則可以在檢查時聞及心包摩擦音。(6)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會有心源性休克的臨床體征。
病毒性心肌炎在中醫(yī)上屬于怔忡、心悸范疇,可以從中醫(yī)角度制定治療方案。在本文所選在的9篇文獻中發(fā)現,該疾病發(fā)病與肺衛(wèi)失宣、體虛外感邪毒或是熱毒不解、邪毒蘊郁腸胃、邪毒攻心密切相關。因此,中醫(yī)治療可以從通脈寧心、祛邪扶正的角度出發(fā)。養(yǎng)心湯中的黃芪、丹參以及麥冬等具有滋陰益氣的作用,能夠達到養(yǎng)心的治療效果;板藍根、炙甘草、苦參等則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夠實現祛邪的治療效果;赤芍、三七粉、雞血藤等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達到通脈寧心的治療效果。將上述藥物共同制作成養(yǎng)心湯,能夠對病毒性心肌炎進行有效治療,可促進患者康復。
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此類疾病的發(fā)病率正在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歐洲心臟病協會的研究顯示,約50%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能夠在兩周至四周的時間內自愈,但是,在未采取及時有效治療手段的情況下,約有25%的患者病情會進一步惡化,發(fā)展為持續(xù)性的心臟功能障礙,另外25%的患者會出現心力衰竭或是死亡的問題。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胸痛、呼吸困難,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部分患者的病毒性心肌炎會轉化為致命性心律失常以及心源性休克[2]。
因此,在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一方面要保證治療的及時性,避免患者的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另一方面治療方法的有效性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常規(guī)西藥的治療方法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患者的病情發(fā)展,但是治療效果依然有待提升,而養(yǎng)心湯治療方式的有效性整體高于常規(guī)西藥的治療方式,治療效果方面具有十分明顯的優(yōu)勢。
綜上所述,在針對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養(yǎng)心湯具有更好的效果,對于治療有效率的提升有著十分積極的現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