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梅
(國藥北方醫(y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30)
突發(fā)性耳聾在臨床上屬于常見的一種耳鼻喉科急癥,發(fā)病后患者通常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耳鳴以及惡心嘔吐等癥狀,不僅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學習等造成嚴重影響,同時還會對其精神狀態(tài)帶來較大沖擊,導致患者產生一系列負性情緒,例如緊張、恐懼以及焦慮等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以及康復[1]-[2]。因此對于突發(fā)性耳聾伴耳鳴患者,做好其情緒護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3]-[4]。鑒于突發(fā)性耳聾的防治以及康復不僅涉及聽力學,同時還涉及心理學以及護理學等多學科,因此較多學者主張采用綜合護理來改善患者情緒,提高患者治療效果[5]-[6]。為此,本次研究將我院納入的88例突發(fā)性耳聾伴耳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對綜合護理對患者情緒的改善作用作進一步探討,詳細研究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8年~2020年4月納入的88例突發(fā)性耳聾伴耳鳴患者,通過抽簽將其分為參照組和綜合組,各44例。參照組男20例,女24例,平均年齡(43.38±7.64)歲。綜合組男21例,女23例;平均年齡(43.34±7.66)歲。兩組突發(fā)性耳聾伴耳鳴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參照組患者開展常規(guī)護理,主要包括病情護理以及用藥指導等,綜合組開展綜合護理,具體為: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積極和患者溝通,密切留意其情緒變化,根據其發(fā)生負性情緒的原因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確保其能夠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接受治療。②飲食及生活指導:指導患者進食清淡、營養(yǎng)且無刺激性的食物,同時指導患者合理調整生活節(jié)奏以及工作節(jié)奏等,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③控制耳鳴:護理人員需要積極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不要讓患者長時間處于嘈雜環(huán)境中,同時指導患者如何正確控制耳鳴。④睡眠干預:在患者睡覺前,護理人員可以根據患者喜歡為其播放一些舒緩音樂,音量以剛好蓋過耳鳴聲為宜,以幫助患者盡快入睡,提高睡眠質量。
以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護理后的情緒狀態(tài)進行評估,評分越低則情緒狀態(tài)越良好[7]。
由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分析實驗數據,由t檢驗計量資料,P<0.05即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組SAS及SDS評分和綜合組比較要顯著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組間SAS及SDS評分比較(±s,分)
表1 組間SAS及SDS評分比較(±s,分)
分組 例數 SAS SDS參照組 44 53.37±3.94 55.05±3.88綜合組 44 44.67±2.91 42.74±2.64 t-11.782 17.399 P-0.000 0.000
突發(fā)性耳聾伴耳鳴雖然和其他臨床疑難雜癥相比微不足道,但是其卻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學習造成嚴重干擾,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8]-[9]。突發(fā)性耳聾伴耳鳴的發(fā)病原因相對復雜,其具體的發(fā)生機理目前臨床尚未明確,由于單純的治療療效有限,患者康復速度相對較慢,容易導致其產生各種不良情緒,進而影響治療效果,因此需要配合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來進一步改善患者治療期間的負性情緒[10]-[11]。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參照組SAS及SDS評分和綜合組比較要顯著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綜合護理在改善突發(fā)性耳聾伴耳鳴患者情緒中具有良好作用。這主要是由于綜合護理可以通過心理護理來改善患者負性情緒,使其積極配合治療,通過飲食及生活指導來增強患者體質,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疾病康復[12]-[13]。而指導患者如何正確控制耳鳴可以顯著緩解其耳鳴,加之睡眠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質量,這無論是對于疾病的康復,還是情緒的環(huán)境均具有積極意義[15]。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在突發(fā)性耳聾伴耳鳴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護理應用價值,可顯著改善患者焦慮及抑郁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