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平
摘 要:高中地理新課改的實施及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給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地理實踐能力作為四大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是提升學生必備品格和能力的關鍵途徑,教師必須注重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文章以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為研究切入點,對學生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策略進行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地理;新課標;學生;地理實踐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3-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3.037
高中地理教學必須要以“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學習”為出發(fā)點,緊緊圍繞“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更新傳統(tǒng)“單純傳授地理知識”的教學理念,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在地理知識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xié)調觀、地理實踐能力”四大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高中地理四大核心素養(yǎng)中,地理實踐能力尤為重要,是提升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真正實現(xiàn)了“學以致用”。地理實踐力是連接地理知識與實踐能力的紐帶,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地理知識的實際價值,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高中地理實踐能力素養(yǎng)解析
時代的發(fā)展,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更新,高中地理教學不再是單純地進行地理知識傳授,而是培養(yǎng)學生區(qū)域認知素養(yǎng)、綜合思維素養(yǎng)、人地協(xié)調觀素養(yǎng)、地理實踐能力素養(yǎng),促使學生在有效的高中地理學習中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1]。
地理實踐能力作為高中地理四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主要指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地理現(xiàn)象和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地理實踐能力素養(yǎng)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意志品質、素養(yǎng)。集中體現(xiàn)在三方面:一是地理實踐能力是在具體的地理實踐活動中獲得的地理知識能力與實踐能力,例如地理觀察能力、地理調查能力、繪圖與制作能力、地理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地理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等;二是由于地理學科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更加注重地理知識的運用與理解,所以地理實踐能力更加關注學生在具體的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行動力;三是地理實踐能力是學生個人意志品質的內化和提升,因為地理實踐活動屬于一種野外考察活動,學生常常面臨較大的困難,唯有具備極強的毅力、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才能更好地開展地理實踐。同時,地理實踐過程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意志力,促進學生內在品質的提升[2]。
二、高中地理實踐能力培養(yǎng)原則
(一)科學性
主要指實踐活動內容、實踐活動的過程具有科學性。這主要是因為地理這一學科的主題和內容本身具備極強的科學性,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科學設計出與學生認知能力相符的地理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運用科學、正確的方法在活動中進行地理知識的探究;另外,在實施地理實踐時,必須遵循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切勿盲目開展地理實踐活動。
(二)主體性
主要是指教師在開展地理實踐活動時,應緊緊圍繞學生的主體性原則,立足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給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差異性的實踐學習條件,拓展學生的地理實踐空間,最終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實踐興趣;另外,在開展高中地理實踐時,由于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認知分析能力,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指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展示自我。
(三)協(xié)作性
教學本身就是一個互動的過程,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部分共同構成。在開展地理實踐活動時,應注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使師生雙方在互動的過程中完成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四)參與性
主要指學生必須親自參與課堂實踐活動,并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更加直觀的認知。與教師的講解、學生的閱讀相比,學生只有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才能獲得更加深刻的認知,并通過有效的思考,深化和掌握理論知識[3]。
三、高中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轉變觀念,推進地理實踐能力培養(yǎng)
面對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要求,教師在推進高中地理教學改革時,應立足教學理念,努力沖破傳統(tǒng)陳舊教學理念的束縛,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高中地理教學理念,重視高中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方面,高中地理教師必須要對高中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進行深入、全面的解讀,明確地理實踐能力的育人價值,進而在具體開展地理教學時,有效貫徹和落實這一地理素養(yǎng);另一方面,地理實踐場所是影響高中地理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因素,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校必須建立相關的地理實踐場所,包括實驗室、地理園、天文臺、氣象觀測站等,為高中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最終提升學生地理實踐素養(yǎng)[4]。
(二)整合教學資源,加強地理實踐能力培養(yǎng)
地理課程教學資源是拓展學生知識、豐富學生經驗的載體,在開展地理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對涉及的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整合,為學生呈現(xiàn)真實的地理情境,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教師應從三方面進行地理教學資源整合:一是對校內資源進行整合。校內資源是開展地理實踐活動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地理實驗室、專用教室、圖書資料、智力資源、地理教材、地理模型等實物資源。教師在開展高中地理教學時,應結合教材中地理實踐活動的內容,對校內的地理實踐資源進行整合、設計,使其更好地輔助地理實踐活動。二是整合和利用網絡資源。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絡資源已成為最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并為地理實踐活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因此,在整合網絡資源的時候,教師應努力構建網絡平臺,實現(xiàn)地理資源的共享,更好地開展地理實踐教學。同時,在整合網絡資源時還必須借助網絡平臺深入、全面地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輔助地理實踐教學。三是充分借助鄉(xiāng)土資源開展地理實踐教學。鄉(xiāng)土中有著豐富的地理資源,高中地理教師應充分挖掘本地區(qū)獨特的鄉(xiāng)土資源,借助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鄉(xiāng)土資源,引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地理實踐活動,并通過思考和分析獲得知識的增長經驗,提升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三)優(yōu)化教學效果,提高地理實踐能力
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課堂,基于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教師應從兩個方面著手:
1.借助地理教材開展地理實踐活動。教師應結合教材中的地理實踐活動類型,引導學生積極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具體來說,教師可結合教材中的制作類、實驗類、寫作類、計算類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和方法進行實驗和操作,學生之間互動交流,體驗地理知識生成的過程,分享地理探究成果。
2.優(yōu)化教學手段,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在具體開展地理實踐活動教學時,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手段,借助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實際問題的分析,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踐和操作,增強學生的思考與操作能力,逐步提升地理實踐能力。
首先,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情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把教材中枯燥的理論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地理現(xiàn)象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積極參與地理實踐,探究這些日常的生活現(xiàn)象中有哪些地理知識,有什么規(guī)律,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并實現(xiàn)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其次,借助地理案例開展地理實踐活動。地理學科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是從現(xiàn)實的生活中將客觀規(guī)律提取出來,并伴隨著社會發(fā)展、環(huán)境變化,對其不斷更新和擴充。教師在開展地理實踐教學時,可以結合實踐內容,選擇與其相適應的地理案例,讓學生在案例中進行思考和實踐,將知識的應用通過案例進行體現(xiàn),實現(xiàn)做中學的目的。
再次,開展地理實驗。地理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關鍵途徑。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地理實驗,引導學生利用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實物作為實驗工具,引導學生在熟悉的地理實驗和實驗工具中,以良好的狀態(tài)參與地理實驗,通過實驗進行各項地理現(xiàn)象的模擬,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地理現(xiàn)象中的地理規(guī)律,最終促使學生在地理實驗中完成對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四)提倡課外實踐,提升學生地理實踐能力
按照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目標,地理的學習不限于課堂,課外更是一個大學堂,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各項實踐活動,應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方法,促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全面提升自身的地理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高中地理教學時,必須拓展和延伸地理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實踐,促使學生在社會實踐參與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
需要說明的是,在開展課外地理實踐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在開展地理實踐活動時存在一定的危險,教師必須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切實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保證地理實踐活動能夠正常開展;另一方面,在開展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時,由于高中學生面臨的學習任務比較重,地理實踐活動時間比較少,教師可通過布置作業(yè)的形式,引導學生利用周末、假日等時間,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親自參與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地理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密切,在生活中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和探究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高中地理教師要以核心素養(yǎng)理念為指導,結合高中地理知識的特點,帶學生走進生活,開展各項地理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的觀察、體驗和思考中收獲知識,提高學生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參考文獻:
[1]萬維維,劉琳,張正勇,馬曉霖.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力[J].西部素質教育,2020(6):59.
[2]王瑞紅.分析高中地理教學中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才智,2020(8):103.
[3]季義敏.基于地理實踐力提升的課堂教學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0(4):18.
[4]陳達.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原則與策略[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2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