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道德責任內涵、特征及內容

        2021-01-07 08:39:32梁修德
        圖書館 2021年9期
        關鍵詞:利益道德消費

        梁修德

        (淮南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安徽淮南 232038)

        互聯網給人類的信息活動帶來巨大便捷,同時也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如虛假信息、垃圾信息、欺詐信息、色情、暴力、隱私權威脅、知識產權的侵犯等倫理問題。解決這些倫理問題是信息倫理學的使命,“信息倫理學要解決的問題是,在特定社會中的信息傳播權力結構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并帶來道德挑戰(zhàn)的境況下,什么信息允許傳播,允許誰來傳播,以何種媒體傳播,什么信息不允許傳播,不允許誰傳播,不讓哪種媒體傳播,使這些都有規(guī)則可循”[1]。而產生這些倫理問題的核心就是信息活動主體責任感,尤其是道德責任感的缺失。解決信息活動倫理問題,應對倫理挑戰(zhàn)必須注重培育信息活動主體道德責任感,而培育道德責任感的前提是厘清信息活動道德責任內涵、特征和內容,這是信息倫理必須探討的重要課題。

        1 信息活動道德責任的內涵

        信息活動道德責任是信息倫理學的基礎性概念之一,分析信息倫理問題,探尋解決路徑,必須厘清這一概念。從“社會角色”和道德責任內在規(guī)定可知,所謂信息活動道德責任就是指具有自由能力和道德能力的信息活動主體(包括個體和組織)自覺履行一定的社會(包括虛擬網絡社會和現實物理社會)關系賦予其對他人、社會等道德方面的應然責任,信息活動主體行為有害于他人、社會而承擔道德方面的應然責任,以及信息活動主體長期自覺履行道德責任而形成的道德品質或德性或美德。

        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道德責任更是一個內涵豐富的復雜性概念。第一,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道德責任不僅僅是現實物理世界里他人和社會關系對信息活動主體在道德方面的規(guī)定和要求,還包括在虛擬網絡社會里他人和社會關系對信息活動主體道德方面的規(guī)定和要求。這是與前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道德責任的根本區(qū)別,前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道德責任主要是現實物理世界的他人和社會關系對信息活動主體道德方面的規(guī)定和要求。第二,從積極方面說,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道德責任是信息活動主體對現實物理世界與虛擬網絡世界他人、社會倫理關系及其規(guī)定的自覺認識,并能自覺承擔起相應的道德責任。第三,從消極方面說,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道德責任是對信息活動主體沒有履行現實物理世界或虛擬網絡世界對他人和社會的道德責任,由此產生一定后果的一種道德責任追究。第四,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道德責任是信息活動主體的一種自由能力。虛擬網絡社會最大特征之一就是自由性,在虛擬網絡社會信息活動中,主體擁有較大自由度,同時也需承擔較多的道德責任,意志自由能力有多強,承擔道德責任能力就有多大。第五,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道德責任是信息活動主體的一種道德能力,是實現道德責任的一種能力,它不僅是信息活動主體在現實物理世界的道德能力,也是其在虛擬網絡世界的道德能力,這是一種更重要的道德能力。第六,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道德責任不僅是信息活動主體在現實物理世界道德實踐中,更是在虛擬網絡世界道德實踐中形成的一種重要的內在的道德品質,或德性或美德。這種道德品質,或德性或美德是信息活動主體其他道德品質,或德性或美德形成的基礎。

        2 信息活動道德責任的特征

        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道德責任生成的社會基礎與其他社會活動不同,表現出鮮明的獨特性。

        首先,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道德責任的有效領域不僅有現實物理社會,還有虛擬網絡社會。人類信息活動與人類社會一樣古老,如自由演說、游說、公告、文書等,那時的信息活動就有道德責任方面的規(guī)定和要求。古代的自由演說不僅傳達個人的真實信仰,而且蘊含個人及公眾對這種信仰的執(zhí)著忠誠。從古代到20世紀40年代,即前信息技術時代,人類的信息活動都是在物理世界進行的,所以,信息活動道德責任都是人類信息活動在物理世界的社會關系對信息活動主體道德方面的規(guī)定和要求。而20世紀40年代以后,即信息技術時代,亦即信息社會,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互聯網時代,人類信息活動在兩個世界里進行,一個是人類生存的現實物理世界,一個是新的虛擬網絡世界。這一時期的信息活動道德責任既包括現實物理世界社會關系,也包括虛擬網絡世界社會關系對信息活動主體道德方面的應然規(guī)定和要求。而狹義上的互聯網信息活動道德責任就是特指虛擬網絡空間社會關系對信息活動主體道德方面的應然規(guī)定和要求,雖然它與現實物理世界社會關系對信息活動主體道德方面的應然規(guī)定和要求具有相互性,但它主要還是對虛擬網絡世界這一特殊領域的信息活動有效。

        其次,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道德責任具有虛擬性和實在性,是虛擬性與實在性的統(tǒng)一?;ヂ摼W時代信息活動一方面具有現實性,主要指網絡信息活動主體不管是個體還是組織,不管其性別、年齡、職業(yè)、民族、國家,都是生活在現實物理世界里的人或組織,是實在的、現實的。此外,互聯網信息活動不管是信息生產、傳播、存儲,還是消費,都是在網絡上進行的。甚至從本質上說,這些信息活動只是數字0和1在網絡上的運行和變化,但是它們確確實實發(fā)生了,并且是現實物理世界的人或組織使其發(fā)生的。網絡信息活動的發(fā)生使得信息活動主體與他人、社會等網絡虛擬關系生成,雖然這些社會關系具有不確定性,甚至是虛擬的,但是這種網絡社會關系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是確定的、實在的。另一方面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又具有虛擬性,主要指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不僅要在現實物理社會中進行,還要在虛擬網絡空間進行,網絡信息活動主體的性別、年齡、職業(yè)、民族、國家等與其在現實物理世界的性別、年齡、職業(yè)、民族、國家等相比,具有虛擬性。網絡信息活動主體從事的信息生產、傳播、存儲和消費等活動與現實物理世界信息活動相比較也具有虛擬性。上述兩個方面的虛擬性,決定了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所形成的網絡社會關系具有虛擬性特征。由于互聯網信息活動具有虛擬性和實在性,相應地,信息活動道德責任也就具有虛擬性和實在性。一方面,由于網絡信息活動主體、信息活動和網絡社會關系具有實在性,決定了網絡社會關系對信息活動主體的信息活動規(guī)定和要求具有實在性,即決定信息活動道德責任的實在性,這也就決定網絡信息活動主體在信息活動中必然要承擔和履行一定的道德責任,若違反信息活動道德責任,就要受到追責和懲罰,如網絡人肉搜索,這些都具有實在性。另一方面,網絡信息活動的虛擬性決定了網絡信息活動道德責任的虛擬性。這一方面表現在其承擔和履行道德責任的方式與現實物理世界相比較具有虛擬性,另一方面表現在對信息活動主體的道德責任監(jiān)督和追究上也具有虛擬性,這也是網絡信息活動的道德責任難以落實的根本所在。

        再次,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道德責任具有普適性和民族性,是普適性與民族性的統(tǒng)一?;ヂ摼W所構建的虛擬世界把現實物理世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把偌大的世界濃縮成“地球村”,虛擬無時空,虛擬無國界。共同的網絡信息活動形成共同的社會關系和價值秩序,而共同的社會關系和價值秩序需要構建為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和不同國家所認可的普適性道德體系。澳大利亞倫理學家約翰·L.麥凱說:“道德被運用得越來越廣泛,不僅是某個關系密切的小型社會群體成員之間,而且是相鄰部落的成員之間、異國人之間、不同人種不同宗教的人群之間?,F實的接觸、帶來互相幫助和互相傷害的可能的更大交往,使得某些道德因素至少應該被應用于這些更大的圈子成為了必須。”[2]美國倫理學者R.N.巴格認為,對具有不同世界觀的人來說,同意相同的標準還是有可能的。他提出了誠實、公正和真實等一致同意原則,把這些原則運用到對不道德行為的禁止上,通過對違背原則行為的懲罰和對遵守原則行為的鼓勵來加強對不道德行為的禁止?!捌帐纻惱硎且环N以人類公共理性和共享的價值秩序為基礎,以人類基本道德生活,特別是有關人類基本生存和發(fā)展的涉世道德問題為基本主題的整合性倫理觀念。盡管世界各國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其道德觀念表現出種種差異,但仔細考察不難發(fā)現在這些林林總總的道德觀背后,還是存在著某些共同的東西,這些東西是最基礎、最起碼的東西,這就是普世倫理的共識?!盵3]

        網絡信息活動是全球性信息活動,其中的道德問題需要建構普適性的道德體系來解決,這是最基本、最起碼的道德保障。另一方面網絡信息活動道德責任具有倫理文化的民族性和本土性。具有不同倫理文化背景的網絡信息活動主體對網絡信息活動形成的虛擬社會關系,對責任及道德責任的內涵和外延,對虛擬社會關系對信息活動主體的規(guī)定和要求,以及對履行道德責任受到的肯定和違背道德責任受到的懲罰、譴責的形式等,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表現出鮮明的民族性和本土性。還有,網絡信息活動中的普適性道德原則撇開了各民族倫理文化的具體特征,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這些普適性的道德原則要發(fā)揮其作用,必須為信息活動主體所理解和掌握,并內化為主體內在的道德意志和道德律令。這一轉化過程需要道德主體把普適性的道德原則與本民族的具體倫理文化結合起來,亦即普適性道德原則必須被道德主體民族化、本土化和內在化,方能發(fā)揮其應有的引導和規(guī)約作用。

        最后,網絡信息活動道德責任履行具有“慎獨”性。網絡信息活動道德責任與信息活動的法律責任、政治責任等相比,具有的重要特征就是自律性,而網絡信息活動道德責任自律性與現實物理世界里的信息活動道德責任自律性相比較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更強調“慎獨”性。

        “慎獨”是中國古代儒家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境界,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道德修養(yǎng)方法?!暗酪舱?,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本褪钦f,道是一會兒都不能離開的,能夠離開的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別人看不到的時候,自己的行為要特別謹慎,在別人聽不到的情況下,更要十分警惕。一切人們認為隱蔽的東西,總是很容易顯露出來的?!罢\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薄八^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彼裕釉跓o人監(jiān)督的閑居獨處時,對自己的行為尤應警惕,這就是“慎獨”。虛擬網絡世界的信息活動與現實物理世界的信息活動相比,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信息活動主體的獨處性?,F實物理世界人與人的倫理關系主要是面對面的直接關系,信息活動主體的一切行為都是在人們監(jiān)督下,尤其是在熟人監(jiān)督下進行的,道德規(guī)范的引導和規(guī)約作用容易發(fā)揮。而由于虛擬網絡世界的開放性、自由性、隱藏性、匿名性和無中心、無國界、無權威的平等性等特征,極大地改變了這種面對面的直接的、熟悉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更多地表現為間接的、陌生的、匿名的。這樣,網絡信息活動主體的一切行為都具有私密性和獨處性,道德規(guī)范的引導和規(guī)約失去外在的輿論監(jiān)督力量,其作用就有限了,道德發(fā)揮作用完全依賴于信息活動主體內在的道德品質或德性或美德或良知,讓自己的行為符合道德規(guī)范和要求。這就是網絡信息活動道德責任實現的“慎獨”性。

        3 信息活動道德責任的內容

        互聯網時代信息活動道德責任以信息活動主體“社會角色”道德方面的規(guī)定和要求為內容。信息倫理明確信息活動道德責任是信息活動主體承擔道德責任,實現信息權利,確保信息活動有序運行的基本前提。

        3.1 維護信息真實性與準確性的責任

        真實是信息的生命。各種信息服務產業(yè)之所以能夠生存和發(fā)展,就是因為信息活動主體在不斷地收集、加工、存儲、傳播和消費社會及公眾所需的各種真實準確信息,在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建立起了一種誠信關系,確保信息服務產業(yè)的公信力。信息活動主體只有發(fā)布或傳播、獲取、存儲和消費各種真實準確信息,其基本信息權利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其信息活動的價值才能得到真正實現。也就是說,每個信息活動主體只有發(fā)布或傳播真實準確的信息,盡到維護信息真實性和準確性的責任,其他信息活動主體即信息的使用者或消費者,才能使用或消費真實準確的信息,信息獲取權和消費權才能得以實現,信息活動主體利益,尤其是信息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如果信息活動主體不負責任地發(fā)布或傳播不真實不準確的信息,其他信息活動主體的信息獲取權和消費權就會受到侵害,因為信息獲取權和消費權是指獲取和消費真實準確而有價值的信息而不是虛假信息或負價值信息。更為嚴重的可能是其他信息活動主體的利益受到損害,因為其獲取信息可能是為了滿足某種利益需要,獲取虛假信息可能造成其利益的嚴重損害,甚至破壞整個社會的信息生態(tài)系統(tǒng),使人們對社會信息公信力產生懷疑,整個社會信息活動秩序也因此被擾亂。

        不真實不準確的信息是網絡社會一大痼疾?!盎ヂ摼W為任何人發(fā)表其意見開辟了一個無拘無束、不受限制的空間,這一事實可能會削弱它作為有信度的信源價值。傳統(tǒng)的信息源正是在受到來自職業(yè)的與社會的雙重壓力下才得以向社會提供精確的、不帶偏見的信息,而任何一個網上信息都不會受此約束?!盵4]一項網絡調查顯示,目前受眾對網絡信息的信任度只有25.8%。網絡不真實不準確信息泛濫,一方面是由于網絡自身的特點,即網絡是一個“無拘無束、不受限制”的空間,一般的信息活動主體時常利用這一特性規(guī)避社會責任。前互聯網時代信息搜集、加工、發(fā)布或傳播等活動相對簡單,并且整個過程都有專門的“守門人”;而在互聯網時代,尤其是自媒體時代,“守門人”難以守門,或無法守門,以致退場。這些為信息活動主體自由發(fā)布或傳播信息帶來方便,也為虛假和不準確信息的出現留下空間和機會。另一方面,信息活動主體在自由的網絡空間享受著信息權利的同時忘了自己的責任,即信息活動主體道德責任感缺失。信息活動主體為了吸引網民的“眼球”,追求轟動效應,提高點擊率,忽視自身的道德、法律等社會責任,制造和傳播虛假信息,擾亂公眾視聽。虛假信息不僅是對網民信息權、心理和精神的侵害,也會導致網民對網絡信息真實性的信任度急劇下降,擾亂網絡社會的信息活動秩序。所以,信息活動主體,尤其是網絡信息活動主體首要的道德責任就是要維護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尊重網民信息獲取權,促進網絡信息活動和諧有序運行。

        3.2 凈化信息環(huán)境的責任

        良好的信息環(huán)境是信息活動得以進行的基本平臺,也是信息權利得以實現的基本前提。然而,當前信息環(huán)境受到嚴重污染,尤其是網絡信息環(huán)境污染引起社會學界、新聞學界、傳播學界、信息學界、哲學界、心理學界、倫理學界等廣泛關注,網絡信息環(huán)境污染治理是當前信息環(huán)境治理的重中之重。污染信息環(huán)境的信息不管是內容、性質,還是形式都具有多樣性。李倫在《網絡傳播倫理》中把它概括為垃圾信息、黃毒信息、反動信息、虛假信息、冗余信息等,呂耀懷在《信息倫理學》中把它概括為色情信息、詐騙信息、恐怖信息、垃圾信息和隱私信息五種。目前,關于網絡污染信息的概括還不可能窮盡,只能概括最常見的幾種污染信息。

        網絡給信息活動主體進行信息活動提供了廣闊的自由空間,信息活動主體可以利用其為公眾和社會提供各種有利的、有用的、健康的信息;同時,由于網絡自身的自由性和隱蔽性等特點,也為個別信息活動主體傳播形形色色無用的、有害的、低俗的信息開了方便之門。網絡信息污染給網絡信息活動帶來嚴重危害,一方面嚴重阻礙信息活動主體進行正常的、有用的、健康的信息收集、加工、傳播和消費等信息活動,擾亂網絡信息活動的正常秩序;另一方面網絡信息環(huán)境污染也是對公眾信息權利的侵害,如垃圾信息、詐騙信息和冗余信息等干擾公眾對信息的判斷和合理利用,侵害了公眾的信息獲取權和消費權等,公眾需要為此付出更大的時間成本、精神成本以及經濟成本;黃毒信息、恐怖信息等污染信息能不斷腐蝕公眾的心靈和思想,尤其對那些抵抗力比較低的青少年影響更嚴重,可能使他們墮落,甚至犯罪。

        網絡污染信息泛濫是網絡信息活動主體道德責任感嚴重缺失的主要表現。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網絡本身自由性和隱蔽性等特點決定了網絡信息活動是一種弱監(jiān)督或無監(jiān)督的信息活動,個別信息活動主體在盡情享受自我信息權利時,忽視他人信息權利,甚至侵害他人信息權利來實現自我信息活動自由;另一方面?zhèn)€別信息活動主體為了實現自我利益——主要是經濟利益而發(fā)布一些垃圾信息,如垃圾郵件和冗余信息等,甚至建立不健康的網站,發(fā)布不健康的信息獲取經濟利益,或者直接發(fā)布詐騙信息,侵害他人財產等。

        因此,信息活動道德責任要求在網絡信息活動中,信息活動主體一方面可以盡情享受信息權利,實現自己的信息利益,另一方面要主動承擔起信息活動主體應當承擔的道德責任,既要在良好的信息環(huán)境中進行各種信息活動,實現自己的信息權利,又要盡到維護信息環(huán)境、凈化信息環(huán)境的責任。從積極方面說,信息活動主體本著行善原則,在實現網絡信息權利時應當作出“一定程度的努力”讓公眾或社會受益。從倫理學角度分析,行善是一種弱倫理原則,因為它具有一定的超功利性,行善者為其善行所冒的有損自我利益的風險越大,其善行超功利性越強。從責任倫理角度分析,行善是一種不完全責任,而不是完全責任。也就是說,在網絡信息活動中,信息活動主體在實現自我的信息權利的同時,還應該積極主動為公眾和社會提供有利的、有用的和健康的信息,積極抵制各種無用的、有害的和不健康的信息,凈化網絡信息環(huán)境。

        從消極方面說,信息活動主體在實現自我的信息權利時,應堅持無害倫理原則,盡可能地避免對公眾和社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無害原則是倫理體系中必須遵守的最低道德標準(moral minimum),它是“無論如何不要傷害”的道德命令,它是倫理底線,它也是一種完全責任原則。無害倫理原則要求信息活動主體在網絡信息活動中首先要有無害于他人和社會的意圖;其次,以此行為,隨時控制和調整自我行為,不讓行為有害于他人和社會;再次,不要讓自己的行為產生有害于他人和社會的后果。也就是說,在信息活動中信息活動主體實現自我信息權利,如信息發(fā)布權時,絕不能發(fā)布對他人和社會來說無用的、有害的和不健康的信息,而應承擔起維護網絡信息環(huán)境不受污染的道德責任。

        3.3 保障信息安全的責任

        互聯網的自由性和開放性使整個世界變成一個“地球村”,人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容易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傳播信息和消費信息,人們的信息權利比任何時候都能更全面得以實現。

        然而,當自由和開放被無限放大時,人們的自由就容易變成“太自由”的不自由。正是因為“太自由”導致信息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重要信息可能被非法盜用,造成當事人和社會合法利益被損害。因為網絡的安全性與自由性、開放性程度成反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安全意味著封閉,最安全的網絡是自我封閉的網絡。自由性和開放性的網絡自然就預示存在著信息安全性問題。

        由于網絡社會的扁平結構、去中心、匿名性、多重身份、動態(tài)性等特點,消解了現實社會對人的身份和角色的監(jiān)督與束縛,一些信息活動主體可以隨心所欲從事自己想成為的角色活動,以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實現所謂自我的信息權利。甚至有人為了一己私欲而無限濫用自由,如以制造網絡病毒或以黑客身份侵襲他人網絡系統(tǒng),侵犯他人信息安全權、隱私權等,給他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帶來損害。即使真正的黑客沒有給他人或社會造成實際損害的行為,也是尋找不到道德合理性確證的。正如斯皮內洛所說:“一般都認為即使沒有任何直接的損害,電子侵害本身就是錯誤的。當進行電子侵害時,侵害者便違反了對財產權的尊重,而尊重財產權是重要的道德和社會價值?!盵5]

        網絡信息安全問題的存在除了網絡自身特點外,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信息活動主體自身問題,即其信息活動道德責任感的嚴重缺失。網絡信息活動主體在自由和開放的網絡世界里盡情開展在現實物理世界里無法開展的活動,扮演在物理世界里無法扮演的角色,實現在物理世界里無法實現的夢想,自由地實現自我的信息權利而忘卻了自我的道德責任,忽視甚至侵害了他人的信息權利。“網絡資訊言論突破了傳統(tǒng)媒體信息生產和制作的模式和約束,其倫理道德、信息的準確性、公信力和責任感都面臨挑戰(zhàn)和質疑。網絡道德缺失,藐視道德,反感道德規(guī)范甚至隨意攻擊、發(fā)泄、惡作劇的個性特征,淡化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尚有所約束的道德感。”[6]網絡信息活動主體在實現自我信息權利的同時,應該明確自我的道德責任。信息活動主體在信息活動中應本著倫理無害原則,“不應干擾他人信息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不應利用信息技術竊取他人錢財、智力成果和商業(yè)秘密等”,這些行為不僅侵害了他人的信息權利,而且會直接損害他人的其他利益。信息活動主體還要遵守知情同意原則,“不應未經許可而使用他人的信息資源”[7]79。

        在網絡信息安全治理方面,道德相對于信息技術措施和法律措施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即信息活動主體一旦明確了信息活動的道德責任,并把它內化為主體的自覺,他就不再需要他人為其行為設定規(guī)范,而是自己為自己的行為“立法”,面對網絡信息安全問題時就能自覺地、自主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不會侵犯他人的信息安全權利,也不會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

        3.4 信息健康消費的責任

        信息消費是信息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主要內容,也是信息社會里人們消費的主要內容,還是信息社會重要的生活方式。雖然信息與物質有一定關系,但它與物質有質的區(qū)別,不能把信息簡單還原為物質,所以,消費概念原意并不包含信息消費。由于信息、物質和能源是信息社會的三大資源,對信息的消費可以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也就是說,“它既可發(fā)揮消費的功能,又實現了消費的目的”[7]88。所以,信息消費概念的提出具有合理性。

        信息消費就是通過對信息或信息產品的使用滿足物質或精神需要的過程,它是一種特殊的消費活動。在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的支撐下,信息生產迅猛增長,信息資源極其豐富,信息消費者幾乎是要什么就有什么,想消費什么就能找到什么,又由于網絡的自由性、開放性和弱監(jiān)管性等特性,信息消費者的消費自主性和自由度得到空前提高。

        如前所述,自由是與責任對等的,信息消費者有多大的自由度,就要承擔多大的道德責任。“獲得信息消費的自由,是以承擔相應的道德責任為前提、為條件的”[7]90。也就是說,信息消費者承擔信息消費的道德責任是其實現信息消費權和消費自由的前提條件,實現信息權利和消費自由是承擔信息消費道德責任的必然結果,信息消費主體承擔信息消費的道德責任也是信息消費環(huán)境健康有序的必然結果。

        然而,信息消費現狀是信息消費主體只享受信息消費的自由和實現信息權利而逃避應承擔的信息消費道德責任,也就是說信息消費主體道德責任感嚴重缺失。這自然會導致信息消費環(huán)境的惡化和消費秩序的混亂,各種不良和不健康信息充斥整個網絡信息空間。因為不道德和不健康的信息消費,自然就會推動不道德不健康信息的生產,不道德和不健康信息的生產就自然會使得不道德和不健康的信息產品充斥整個網絡空間。

        網絡空間的信息資源極其豐富。從倫理學角度分析,信息大致可分為道德信息、不道德信息和非道德信息三種。道德信息就是具有道德屬性、道德價值或可以進行道德評價的信息,這種信息的消費可以使其道德屬性得以展現,道德價值得以發(fā)揮,個體道德品質得以提升,社會道德得以進步。不道德信息就是具有惡的屬性、負道德價值或可以進行道德譴責的信息,這種信息的消費會造成道德價值的跌落,甚至毀滅,導致個體道德品質敗壞和社會道德的墮落。非道德信息就是不具有道德屬性、道德價值或無需進行道德評價的信息。這種信息的消費對個體道德和社會道德沒有影響或影響不大。所以,信息活動主體在消費信息時必須對消費的信息進行道德上的考量,不能僅從自我利益出發(fā)選擇信息、消費信息,還必須進行道德上的思考與權衡,否則信息選擇和消費就會迷失道德方向,從而減弱或喪失信息應有的道德價值。

        信息活動主體在進行信息消費時應該承擔起一定的道德責任。首先,信息活動主體應選擇和消費健康信息,即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消費主體自身道德品質提升的信息。信息消費主體在進行信息消費時接觸大量信息,這些信息中既有健康的、向上的道德信息,也有不健康的、低級的不道德信息。由于網絡的匿名性和弱監(jiān)管性或無監(jiān)管,再加上部分消費主體的好奇心理和低級欲求,他們很可能選擇與消費那些不健康、不道德的信息,如色情信息消費就是一種典型的妨害消費主體自身道德品質提升的信息消費。長期沉溺于有害信息消費之中,有可能使消費主體的道德旨趣趨于低級,致使其道德品質墮落,甚至可能走向犯罪。

        其次,信息活動主體消費信息時不應傷害他人、社會和國家利益。從行善原則上說,信息活動主體的信息使用或消費應該有利于自身利益、他人利益、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這是對信息活動主體較高的道德要求,也是人們對信息消費的理想性期盼。從無傷害原則上說,信息活動主體的信息使用或消費應該不傷害自身利益、他人利益、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不傷害自身利益主要是指自身的道德利益,就是既應滿足自身的合道德性利益需要,又應不傷害他人利益、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這是對信息活動主體的最低道德要求,也就是道德底線。信息活動主體應該明確自我利益與他人利益、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系。信息活動主體通過信息使用或消費滿足自我利益,實現自我的信息權利,這是合理的,也是合道德的;然而如果信息活動主體在信息使用或消費時只顧自我利益和信息權利的實現,而不顧他人利益、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甚至損害他人利益、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那么其自身利益和信息權利就不具有道德性,也不可能得到實現。因為如果每個信息活動主體消費信息時只追求滿足自我利益和信息權利,就會形成相互傷害、相互踐踏狀況,其結果就會使每一個信息活動主體的利益和信息權利都不能實現。所以,“信息消費不是純屬個人的行為,而是可能牽涉到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利益,每一個信息消費者,對此都應有明確的認識。在享有信息消費權利的同時,信息消費者應當念念不忘自己相應的道德責任”[7]98。

        再次,信息活動主體應該在知情同意情況下使用信息資源和消費信息產品。查爾斯·R·麥克克魯爾把信息特征概括為,“信息永遠不因使用而消耗”,“信息可被許多人同時擁有”,“想防止某些人免費擁有部分信息或獲得信息都是非常困難的”。信息產品的這些特征使得信息消費很多是在信息生產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是因為“信息永遠不因使用而消耗”可能被人誤解為在創(chuàng)作者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或消費信息并沒有給信息生產者造成損失;“信息可被許多人同時擁有”可能被人誤解為信息資源和信息產品是公共產品,是可以隨便使用的。但這些都可能造成對他人信息權利的侵害,主要是對信息產品生產者知識產權的侵害。信息資源和信息產品都是信息勞動的成果,是信息生產者的智力成果,是受到知識產權保護的勞動成果。信息活動主體如果在信息生產者不知情且未授權的情況下使用或消費信息資源和信息產品,從道德上說這是對他人勞動的不尊重,也是對他人人格的不尊重。從法律上說這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侵害,即對他人知識產權的侵害。不應把某些信息資源和信息產品可以免費使用誤讀為信息資源和信息產品都是可以免費使用或消費的,實際上某些免費使用或消費的信息資源和信息產品都是在信息生產者知情并授權的情況下提供的。

        因此,信息活動主體應該依據具體道德責任要求來引導和選擇信息消費行為,這能讓信息消費始終沿著健康、文明和有序的軌道前行。這樣既能滿足自我信息消費需求,實現信息權利,提高信息消費自由度,又不會傷害他人、社會和國家利益,甚至能有利于他人、社會和國家利益,有利于他人信息權利的實現,維護信息消費的良好秩序。

        猜你喜歡
        利益道德消費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十幾歲(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國內消費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小康(2021年1期)2021-01-13 04:56:24
        論確認之訴的確認利益
        研究生法學(2020年6期)2020-04-13 07:59:46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40年消費流變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0
        環(huán)保從來就是利益博弈
        能源(2016年3期)2016-12-01 05:11:17
        新消費ABC
        大社會(2016年6期)2016-05-04 03:42:21
        絕不能讓“利益綁架科學”
        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久久精品国产精油按摩| 同性男男黄g片免费网站| 久久久国产不卡一区二区| av天堂中文亚洲官网|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欧美国产精品久久久乱码|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av自偷自拍亚洲一区| 欧美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国产成人77亚洲精品www| 一个人看的在线播放视频| 人妻少妇进入猛烈时中文字幕| 性色av无码中文av有码vr| 91呻吟丰满娇喘国产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一站| 免费人成视频网站在线不卡| 亚洲av无码xxx麻豆艾秋| 亚洲红怡院| 白色白色在线视频播放平台|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男女猛烈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日韩无码视频| 日本高清不卡二区三区|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a人片在线观看苍苍影院| 亚洲日本在线va中文字幕| av在线一区二区精品| 色偷偷av一区二区三区| 首页动漫亚洲欧美日韩| 中文字幕乱码琪琪一区| 国内自拍情侣露脸高清在线|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熟女| 四虎影视国产884a精品亚洲|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日本女优中文字幕有码| 电影内射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