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 佳
(常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江蘇 常州 213000)
肺結核病是臨床常見慢性傳染性疾病,因感染結核桿菌所致,患有疾病后,患者可表現(xiàn)為咳嗽、低熱、乏力等癥狀,對日常生活、工作影響較大,此外,在疾病進展過程中,會累及其他系統(tǒng)、臟器,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及早進行診斷并及時進行治療[1]。肺部CT是臨床診斷肺結核病的主要方式,但是,CT輻射危害逐漸受到人們關注與重視,低劑量CT技術可行性成為醫(yī)學界、臨床研究重點[2]。本文以50例成人肺結核病病例樣本為觀察對象,分析低劑量螺旋CT在成人肺結核病診斷中檢出率及隨訪價值。
選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50例成人肺結核病病例樣本,以電腦Excel表格將樣本分組,對比組(n=25):男16例、女9例,年齡22~76歲,均值數(shù)(49.2±13.7)歲;研究組(n=25):男17例、女8例,年齡21~76歲,均值數(shù)(48.8±13.5)歲;入組對象符合肺結核診斷指南與標準[3],統(tǒng)計分析2組樣本基線資料,P>0.05,研究有意義。
常規(guī)劑量CT檢查,具體過程:協(xié)助患者處于最適檢查體位,設置CT機參數(shù)(管電流230mA、管電壓120kV、層厚0.9mm),指導患者合理呼吸,在一次屏氣中完成自胸廓入口至后肋膈角尖端的掃描,獲取清晰圖像。
低劑量CT檢查,具體過程:協(xié)助患者處于最適體位,依據(jù)患者體質指數(shù)調整CT機參數(shù),體質量指數(shù)≤18.5kg/m2,調整管電流為20mA,體質量指數(shù)在18.4~24.9kg/m2之間,調整管電流為30mA,體質量指數(shù)≥25kg/m2,調整管電流為40mA,其他參數(shù)不變,指導患者呼吸,在一次屏氣中完成自胸廓入口至后肋膈角尖端的掃描,獲取清晰圖像[4]。
兩組圖像分析由2名臨床經(jīng)驗豐富的影像學醫(yī)師(工作年限≥5年)共同進行,協(xié)商給出最終診斷結果。
觀察分析檢出率、圖像質量、輻射劑量及噪聲。
圖像質量包括橫斷面、冠狀面,均評價肺窗、縱膈窗,其中,橫斷面評分標準:1分:偽影較多,正常結構呈中斷現(xiàn)象;2分:偽影中等,邊緣比較模糊;3分:偽影相對較少,邊緣呈輕微模糊;4分:不存在偽影,邊緣呈輕微模糊;5分:不存在偽影,且邊緣清晰;冠狀面評分標準:Ⅰ級:偽影嚴重;Ⅱ級:輕微偽影;Ⅲ級:無偽影[5]。
輻射劑量及噪聲,輻射劑量以容積劑量指數(shù)、劑量長度乘積為主要評價指標,評價值低輻射劑量?。辉肼曈谥夤苈⊥粚用嫘厣?、降主動脈中心取1cm2感興趣區(qū),對CT標準差進行統(tǒng)計計算,求取平均值為評價噪聲值,評價值高噪聲高[6]。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兩組檢出率比較,研究組檢出率92.00%(23/25)與對比組檢出率96.00%(24/25)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檢出率
對兩組圖像質量比較,研究組橫斷面(肺窗、縱膈窗)圖像質量評分與對比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冠狀面(肺窗、縱膈窗)圖像質量分級與對比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表2 橫斷面(肺窗、縱膈窗)圖像質量(分,)
表2 橫斷面(肺窗、縱膈窗)圖像質量(分,)
組別 例數(shù) 肺窗 縱膈窗研究組 25 4.90±0.37 4.41±0.32對比組 25 4.91±0.38 4.42±0.31 t-- 0.0943 0.1122 P-- 0.9253 0.9111
對兩組輻射劑量及噪聲比較,研究組容積劑量指數(shù)、劑量長度乘積均低于對比組,研究組噪聲值高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4。
表3 冠狀面(肺窗、縱膈窗)圖像質量[n(%)]
表4 輻射劑量及噪聲()
表4 輻射劑量及噪聲()
組別 例數(shù) 容積劑量指數(shù)(mGy) 劑量長度乘積(mSv) 噪聲值(DB)研究組 25 1.91±0.44 1.82±0.43 26.88±3.47對比組 25 14.12±1.23 12.56±1.01 12.24±1.61 t-- 46.7339 48.9193 19.1357 P-- <0.001 <0.001 <0.001
結核分支桿菌感染是引起肺結核的主要病因,免疫功能低下、濫用藥物以及過量飲酒等則會大大增加罹患肺結核風險。結核病流行病學抽象調查顯示,近年來,結核病發(fā)生率出現(xiàn)快速上升趨勢,由于結核病在進展過程中可危及患者生命,加之若出現(xiàn)大范圍傳染,可造成嚴重公共社會問題,因此,及早進行準確診斷,采取積極有效治療于患者、社會而言均具有重要意義[7]。CT技術是當前臨床診斷肺結核首選方式,可清晰呈現(xiàn)肺結核病灶活動性征象,為疾病診斷提供可靠依據(jù),但是,自CT檢查被廣泛應用于臨床醫(yī)學中,一直存在CT輻射危害說法,并且人們對CT輻射危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經(jīng)證實,短時間內多次掃描確實會對身體組織器官造成不同程度損害,因此,需探尋有效措施在保證診斷準確性基礎上盡可能降低輻射劑量,以此來減輕輻射傷害。
現(xiàn)階段,調整掃描參數(shù)是降低輻射劑量的常用方式,其中,增大螺距方式,會使圖像z軸空間分辨率降低,增加漏診率;而降低管電壓方式,圖像質量會受到較大影響,也會為疾病診斷帶來不利;研究與實踐發(fā)現(xiàn),采取降低管電流方式實現(xiàn)低劑量CT檢查,對空間分辨率、圖像質量等基本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檢出率92.00%(23/25)與對比組檢出率96.00%(24/25)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橫斷面、冠狀面(肺窗、縱膈窗)圖像質量評分、圖像質量分級與對比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容積劑量指數(shù)、劑量長度乘積均低于對比組,研究組噪聲值高于對比組,差異顯著,P<0.05;由此可說明低劑量螺旋CT在成人肺結核病診斷及隨訪中應用效果與價值可靠。
綜上,針對成人肺結核病診斷,采取低劑量螺旋CT技術,可獲得滿意檢出率,且圖像質量與常規(guī)劑量CT檢查區(qū)別不太,能夠滿足臨床診斷需求,此外,輻射劑量相對較低,可減輕對患者器官組織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