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紅,徐俊青,王相月,賈崇富(通訊作者)
(1兗礦新里程總醫(yī)院放射科 山東 濟寧 273500)
(2曲阜師范大學(xué)醫(yī)院 山東 濟寧 273100)
(3大連醫(yī)科大學(xué)附屬第一醫(yī)院心臟CT檢查科 遼寧 大連 116011)
冠狀動脈CT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已廣泛應(yīng)用于臨床,且正向著雙低(低輻射和低對比劑量)發(fā)展[1-3]。
最近推出的三代雙源CT時間分辨率高達66ms,而且球管功率更大,使70kVp低管電壓大螺距掃描模式(high-pitch scan mode,THP)得以實現(xiàn),輻射劑量顯著降低[3]。而且管電壓進一步使得圖像對比度增加,所以可嘗試更低對比劑用量的CCTA檢查。但三代雙源CT70kVp低管電壓THP聯(lián)合更低對比劑用量CCTA的圖像質(zhì)量及其影響因素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采用第三代雙源CT自動70kVp管電壓THP模式和30ml低濃度對比劑(300 mg I/mL)進行CCTA成像,并對照常規(guī)模式,探討本研究方案的圖像質(zhì)量及其影響因素。
2018年6—11 月,前瞻性納入臨床疑診冠心病并行70kVp自動管電壓聯(lián)合30ml對比劑THP模式CCTA的所有患者(A組),共300例;另回顧性選擇2016年8月—2018年5月年齡和BMI與A組相匹配,且行常規(guī)100/120kVp聯(lián)合65~75ml對比劑前瞻性掃描模式CCTA的患者作為對照組(B組),共300例。排除條件:嚴重心律不齊,腎臟損害(肌酐≥120μmol/L)和冠狀動脈支架或旁路移植術(shù)后。記錄患者年齡、性別、身高和BMI。本方案獲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全部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應(yīng)用德國西門子第三代雙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orce,Siemens Healthcare,Germany)對所有患者行CCTA掃描。掃描參數(shù):探測器準直:2×96×0.6mm;單扇區(qū)時間分辨率:66ms;層厚0.75mm,間隔0.7mm;采用非離子型碘對比劑(iopromide,300mg I/ml,Bayer-Schering,Germany),A組流速4.0ml/s,采集時相為R-R%間期的65%(心率<70次/min)或30%(心率≥70次/min)。B組流速5.0~5.5ml/s,采集時相為R-R%間期的30%~80%。兩組均采用自動管電流和高級模擬迭代重建,卷積核Bv40(Strenth 4)。有效輻射劑量計算公式為,ED(effeCTive dose,ED)=k×DLP(dose length produCT,DLP),k=0.014mSv/mGy.cm。計算碘攝入量=對比劑用量(ml)×對比劑濃度(mg I/ml)。記錄患者的平均心率和心率波動,平均心率和心率波動定義為在圖像采集之前5次心跳平均心率和最大、最小心率間的差值。
采用雙盲法,由兩名具有心血管影像豐富經(jīng)驗的醫(yī)師獨立評價管腔直徑>1.5mm的各段圖像質(zhì)量并賦分,若2名醫(yī)師有爭議,則請另一名醫(yī)師共同研判。評分標準:5分為圖像質(zhì)量優(yōu),管壁光滑銳利,無條帶及放射狀偽影;4分為良,血管壁外形略不光滑,出現(xiàn)少量條帶狀或放射狀偽影;3分為一般,管壁外形不銳利不光滑,出現(xiàn)較多條帶狀或放射狀偽影;2分為較差,出現(xiàn)更多偽影,管壁變形;1分為差,偽影非常嚴重,管壁變形明顯。3~5分可滿足影像學(xué)診斷,1~2分不能滿足診斷。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xué)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2名醫(yī)師間的一致性采用Kappa檢驗。采用二元logistics回歸模型分析影響圖像質(zhì)量的獨立影響因子。截斷點、敏感度及特異度的確定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
A、B兩組間年齡、性別、BMI、心率及心率波動均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A組DLP、 ED值及碘攝入量均顯著低于B組(P<0.01),其中ED和碘攝入量較B組分別降低94.31%和63.82%,見表1。
表1 大螺距模式組和常規(guī)模式兩組間一般資料、輻射劑量和碘攝入量比較()
表1 大螺距模式組和常規(guī)模式兩組間一般資料、輻射劑量和碘攝入量比較()
注:A組:大螺距模式組;B組:常規(guī)模式組;BMI:體質(zhì)量指數(shù);HRF:心率波動;DLP:劑量長度乘積;ED:有效輻射劑量
分組 年齡(歲) 男性(例) BMI(kg/m2) 心率(次/min) HRF(bpm) DLP(mGy·cm) ED(mSv) 碘攝入量(g)A組 60.85±11.26 209(69.7) 23.5±2.27 69.7±10.27 8.26±4.67 21.51±3.61 0.30±0.05 8.27±2.51 B組 61.45±10.79 201(67.0) 23.7±3.08 68.8±13.35 7.92±5.41 376.4±28.6 5.27±1.51 22.86±0.97 P 0.096 0.603 0.082 0.132 0.356 <0.01 <0.01 <0.01
A組和B組圖像質(zhì)量的醫(yī)師間評價一致性均較好,Kappa值分別為0.754和0.788(P均<0.01)。A組共3802段中,5、4、3、2和1分分別為492、1681、1387、172和70段,平均3.62±0.83分;B組共3769段中,5、4、3、2和 1分分別為 591、1545、1488、110和35段,平均3.67±0.80分;倆組間圖像質(zhì)量評分無差異。A和B組可滿足影像學(xué)診斷的段分別為3560(93.63%))段和3624(96.15%)段。
對A組患者建立包括BMI、平均心率、心率波動和鈣化積分的二元logistics回歸模型,結(jié)果顯示,平均心率和心率波動是是否滿足診斷的獨立影響因子。以圖像質(zhì)量滿足診斷為陽性事件繪制A組患者心率和及其波動的ROC曲線,它們的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63和0.826。心率=71.5次/分時,圖像質(zhì)量滿足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0.0%和74.0%;當心率波動=6.5次/分時,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79.2%和82.4%。
隨著CT技術(shù)的快速進展和CT設(shè)備的更新?lián)Q代,如降低管電壓、增大螺距、改變重建方式等各種方法用于降低輻射劑量[4-5]。其中,管電壓降低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管電壓降低可使X射線的光子能量與碘造影劑的結(jié)合能更接近,在獲得相同圖像亮度前提下可減少造影劑量。第三代雙源CT的管電流較前兩代雙源CT增加至1300mA,在超低管電壓70 kVp條件下,能夠匹配較高管電流,再采用高級模擬迭代重建技術(shù),可獲得滿足診斷的CCTA圖像質(zhì)量[6-7]。有研究者用第二代雙源CT行大螺距CCTA成像,管電壓為70kVp,但采用30ml較高濃度造影劑(370mg I/ml),再者他們研究對象的BMI(BMI≤25kg/m2)和心率(心率≤70次/分)的入選標準限制嚴格[6-7]。我們的研究降低了造影劑濃度,為300mg I/ml,使用30ml造影劑聯(lián)合70kVp行大螺距CCTA檢查,結(jié)果顯示以冠狀動脈段為單位,可診斷率高達93.63%,與常規(guī)CCTA掃描模式所獲得的可診斷率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但輻射劑量和對比劑用量分別顯著降低 94.31%和63.82%。而且我們未在入選標準限制BMI和心率,BMI和心率與常規(guī)CCTA掃描模式組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
我們進一步通過逐步回歸分析影響本掃描方案CCTA圖像質(zhì)量的因素,結(jié)果顯示,心率及其波動是影響圖像質(zhì)量的獨立因素。分析其原因,冠狀動脈大螺距第三代雙源CT成像雖然在一個心動周期可完成采集,但仍需要250ms;再者,心率在一定程度上穩(wěn)定才能保證掃描時采集心率與預(yù)測心率R-R%間期的一致[8-10]。為了進一步闡述其臨床適用性,我們繪制了心率及其波動的ROC曲線,當心率及其波動分別小于71.5次/分和6.5次/分時,在輻射劑量和對比劑用量分別低至0.3msv和8.27g的基礎(chǔ)上,我們的掃描方案可獲得滿足診斷的冠狀動脈圖像。
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的樣本為單中心,樣本量相對較少。其次,本研究未根據(jù)患者BMI調(diào)整造影劑用量;對于低BMI患者,本掃描方案可能會進一步減少造影劑用量。
綜上所述,采用三代雙源CT自動管電壓技術(shù)行70 kVp管電壓聯(lián)合30ml低濃度對比劑大螺距CCTA,在超低輻射劑量和碘攝入量的基礎(chǔ)上,可獲得滿足診斷的圖像質(zhì)量,尤其適用于心率和心率波動分別小于71.5次/min和6.5次/min的可疑冠心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