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詩鷺
語文深度學習有鮮明的學科特點:高質量的問題驅動,學生能深度參與、深度表達、深度理解。比較閱讀是深度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恰當?shù)剡\用比較閱讀教學策略開展深度學習,可以促進學生語文能力與思維能力共生長。
一、當前比較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 目標不夠精準,為比較而比較。有的教師雖然在意識上重視比較閱讀,但選材不嚴、目標不明,字字、句句、段段比,只有“比”的形式,卻不知道“比什么”“怎么比”“為什么比”。
2. 過程不夠具體,重結果輕過程。有的教師沒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去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或者缺乏有效引領,或者牽引過度,忽略解決問題的過程,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3. 形式不夠豐富,缺乏多元設計。比較范圍狹隘,拘泥固定形式,只有字、詞、句的微觀比較,忽略篇、章的宏觀對比,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二、深度學習視域下的比較閱讀教學策略
1. 找準比較“點”。三年級下冊的寓言故事單元,選文形式豐富,可以把四篇文章放在一起進行主題比較閱讀。
(1)辨別體裁比“文體”,聚焦異同“點”。體裁不同,讀的方法也不同。文言文《守株待兔》應反復誦讀,通過正字音、畫節(jié)奏、明大意,讀準、讀通、讀懂課文?!短展藓丸F罐》《美麗的鹿角》可以分角色朗讀體驗,領悟情感。《池子與河流》則要讀出詩的節(jié)奏、音韻、情致之美,在讀中理解、審美、思辨。
(2)梳理信息比“文眼”,著力訓練“點”。寓言故事的教學難點在于寓意的揭示。比較寓言故事結構可發(fā)現(xiàn):故事的起因詳細,經過簡略,結局深刻。安排這樣的詳略對比和前后對比,可幫助學生厘清寓言故事“先褒后貶”“先揚后抑”的套路,體會寓言故事篇幅短小、語言精煉、結構簡單、表現(xiàn)力豐富等特點,領悟小故事中蘊含的大道理。
(3)鏈接生活比“文思”,深挖探討“點”。對比主人公角色身份,引導學生比較發(fā)現(xiàn):寓言故事的角色類型一般分兩種:一種寫人,用夸張手法勾畫某類人的特點;另一種寫物,用擬人手法把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特點。通過故事中的“這一個”,借喻生活中的“這一類”,實現(xiàn)寓言故事的育人功能。
2. 巧用比較法?!杜@煽椗肪幦胛迥昙壣蟽缘拿耖g故事單元,分為兩課,一課精讀,一課略讀。
(1)法有高度——制訂高階目標,明確學習方向。五年級上冊民間故事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五年級學生了解故事內容不難,而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故事卻存在一定難度。雖然故事耳熟能詳,但關于故事的起源、演變,學生知之甚少。這里可借助課后資料袋,對比閱讀與牛郎織女相關的古文。在《詩經·小雅·大東》中,已有牛郎織女的記載,不過是以星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古詩十九首》之《迢迢牽牛星》中,牛郎織女成了神話故事里的人物,重新走進了詩人筆下。這兩處補充,為“創(chuàng)造性復述”提供了“從無到有”的示范。在《荊楚歲時記》中,牛郎織女的故事情節(jié)逐步完善,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牛郎織女成為我國古代民間故事的經典。對比大相徑庭的故事情節(jié),為“創(chuàng)造性復述”提供“從一到多”的示范。課后,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名家談牛郎織女》,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完成創(chuàng)意作業(yè),如可以將“創(chuàng)造性復述”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呈現(xiàn)。引入表現(xiàn)故事演變的文本,緊扣“創(chuàng)造性復述”這一單元目標進行比較閱讀,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文化自信。
(2)法有廣度——整合關聯(lián)資源,優(yōu)化學習內容。從教材出發(fā),將學生引向深度學習,可采用“聯(lián)結熟悉知識”的方法,把《牛郎織女》《白蛇傳》《梁?!贰睹辖揲L城》放在一起,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對比學習中,學生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了解了民間故事的創(chuàng)作手法。
問題一:讀完這幾個故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不同?
生1:故事發(fā)生在不同的朝代。(師:背景不同)
生2:織女是神仙,白素貞是蛇妖,其他的主人公是人。(師:群體不同)
生3:織女和白素貞有生孩子,孟姜女和祝英臺沒有愛情的結晶。(師:情節(jié)不同)
問題二:故事有這么多的不同,又有什么相似之處呢?
生1:四個故事都是愛情故事。(師:充滿真情)
生2:故事的結局都是悲劇。(師:這是強權導致的必然)
生3:這四個故事應該不是真實發(fā)生的。(師:故事雖超脫現(xiàn)實,但卻蘊含著美好愿望,表達了人們對理想的追求)
開放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獲得了發(fā)表見解的機會,為新思維的產生準備了良好的土壤。
(3)法有效度——運用有效策略,增強學習效果。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雖然反映的時代背景不同,但在創(chuàng)作中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那么,外國愛情故事是否也遵循這樣的模式呢?這里可以采用“聯(lián)結不同文化”的方法,對比閱讀家喻戶曉的外國愛情故事。如對比《羅密歐與朱麗葉》,學生發(fā)現(xiàn),中西方的愛情故事在人物身份、情節(jié)發(fā)展、故事結局上有著明顯的差異,這是因為二者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的不同。比較閱讀,讓教與學不只是停留在“是什么”“怎么樣”的層面,而是進一步向“為什么”探索。
3. 豐富比較式。四年級上冊的神話單元選編了三個中國神話和一個古希臘神話。這單元的語文要素:一是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二是感受神話神奇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課堂可以設計形式多變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1)表格引路?;饛哪睦飦??《普羅米修斯》一課中說火是普羅米修斯從天上盜來的,這是古希臘神話的解釋;課后“閱讀鏈接”表明火是燧人氏鉆木取火而來的,這是中國神話的解釋。對于火種來源的不同解釋,可以讓學生查找資料,借助表格對比,更加直觀。
(2)圖畫搭橋?!侗P古開天地》以插圖的形式,按“盤古睡、盤古劈、盤古立、盤古化萬物”的順序,展示了盤古開天地的過程。普羅米修斯與眾神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借助思維導圖,可迅速厘清普羅米修斯與太陽神、火神、大力神、眾神領袖宙斯之間的關系。插圖和思維導圖,讓閱讀思路更清晰。
(3)辯論引航。關于世界的起源,中國神話認為是盤古通過自我毀滅來“開天辟地”,古希臘神話認為是神創(chuàng)造的。比較中西方創(chuàng)世神話的不同,設計辯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展開思維碰撞,進而弄明白“神話寄托民族的信仰,詮釋共同的價值觀”。辯論,訓練了學生語言組織、口頭表達和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
綜上所述,挖掘教材的比較閱讀資源,實施有效的比較閱讀教學策略,是發(fā)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助力學生深度學習的重要途徑。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思北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