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忠敏
寧愿挨罰,蘇州男子橫躺在路上,來往車輛紛紛避讓。警察過來,發(fā)現(xiàn)他淚流滿面,詢問原因,聽他說因為教不會女兒做算術題倍感氣惱。女兒堅持說800-700=900,讓他這個做父親的無計可施。他忽然想,與其說讓女兒輸在人生起跑線,不如讓自己豁命躺平在斑馬線。還要求警察拘留他幾天。警察為了交通安全,把他勸走了。他缺乏耐心,看不到女兒的算術題并沒全錯,789是順序的,邏輯上是成立的。如果他把這道題改為8-7=?用糖果瓜子講解,數(shù)字后面再加兩個零,女兒會明白的。
大發(fā)明家愛迪生小時候不懂為何1+1=2,他反復問老師為什么。老師罵他:“你是傻瓜嗎?像你這樣,讀書也是白讀。”他似乎低能,被老師勸退。媽媽帶他回家,他問媽媽怎么回事啊,媽媽說:“老師夸你了不起,學校已經(jīng)教不了你,讓媽媽親自教你?!眿寢尩郊曳謩e拿兩個西紅柿擺給他看邊動手邊教學,還讓他到集市叫賣西紅柿,培養(yǎng)他計算能力。媽媽想,活教材遍地,不要他死記硬背公式。這位媽媽最偉大,她教育出來用電燈點亮人間的發(fā)明家。
不是笑談,牛頓4歲才會說話,愛因斯坦曾是“小笨蛋”,少年曾國藩整夜背不出《岳陽樓記》,梁上的賊忍不住跳下來背給他聽,笨賊不笨,靈童不靈,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那個誤以為800-700=900的女孩說不定也有某種潛質(zhì),將來有意想不到的N種可能。躺平在馬路上的男子用不著灰心喪氣,他應該成為循循善誘因勢利導的好父親?,F(xiàn)在面臨的僅僅是一道算術題,今后還可能發(fā)生逆反、早戀、就業(yè)、婚姻等各種問題不期而遇。教育過程有始無終,挫折教育、磨難教育、正反兩方面的教育屬于基本功。
美國電影《成長教育》是根據(jù)一位60歲老人的回憶錄改編的,是她16歲時的經(jīng)歷。珍妮的學習成績呱呱叫,是父母的驕傲,她完全能夠考上牛津大學。一次下雨天她遇見中年男人大衛(wèi),讓她搭車回家,給她描繪了上流社會的生活,進而帶她見識了豪車別墅時尚男女紙醉金迷。她開始逃學,隨他到了巴黎,在那里獻出了她的“初夜”。她戴著訂婚戒指退學,老師大失所望。珍妮自以為傍上大款,旋即發(fā)現(xiàn)大衛(wèi)已婚,孩子都會跑了。原來他是倒賣藝術品的投機商人。
珍妮上當受騙,并不是她父母觀念多么開放。而是他們對女兒寄予能夠輕易出人頭地的“厚望”。大衛(wèi)穿戴講究,開著豪車,躋身于社會上層。而他們夫婦只是普通工人,一輩子窘迫于窮困,人微言輕。他們怕孩子重蹈他們的覆轍,想走捷徑,結果適得其反。珍妮發(fā)現(xiàn)大衛(wèi)是騙子,受到打擊,躲在自己屋里不吃不喝。父親端著一杯茶勸她:“孩子,不怨你,都怨老爸。老爸一生都在害怕。怕下崗、怕欠薪、怕繳不起學費,怕做不到孩子有求必應。怕你在學習上一蹶不振,更怕你在今后婚姻生活中遇人不淑。嗨,還是怕啥來啥!”
老爸一席話,點醒夢中人。她馬上復讀,她的老師不計前嫌,幫助她補習拉丁文,給她具體的輔導。一年后她如愿以償進入了牛津大學。她畢業(yè)后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記者。而那個大衛(wèi)騙財騙色屢教不改,進了監(jiān)獄。珍妮60歲回憶起這件往事猶心有余悸,但也認為不無裨益。她在和大衛(wèi)的交往過程中,學會了一點古董知識,了解了古典音樂,能欣賞歌劇,會點宴會廳的菜單。再就是她從此學會了“聽其言觀其行”,反面教育給她打了“免疫針”。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總會有問題纏繞不清。戀愛的被騙,理財?shù)谋豢?。熊孩?個月游戲充值8萬花光癌癥父親的救命錢,中年人借款30萬打賞女主播,老年人被騙子牽著鼻子走,這些都是教訓。我們應該做到吃一塹長一智,活到老學到老。倘若誰總是惦記著投機取巧走捷徑,幸福很容易會變成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