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麗
一天,一位年輕的同行告訴我,她代兩個班的語文課,可是兩個班的班情迥異。
甲班班主任以嚴厲聞名,但凡她所帶的班級,紀律、衛(wèi)生、考試平均分必定是樣樣領先。不僅學生乖乖聽話,連家長也服服帖帖。乙班班主任性情隨和,無論學生、家長還是任課老師,大家都樂樂呵呵、相處融洽。但不管紀律、衛(wèi)生還是考試平均分,大多數(shù)情況居于甲班之下,雖說差距不大,這個班主任還是會聽到校領導的“溫馨提醒”。
她問我:“假如你是任課老師,你會更喜歡哪個班呢?”
我開玩笑地說:“當然是甲班嘍!班主任厲害一點,任課老師上課的時候不是更省心嗎?”
她說:“我現(xiàn)在越來越喜歡和乙班的孩子待在一起了!乙班孩子的臉上、身上,洋溢著生命活力,雖然有毛病,可是很可愛呀!甲班孩子真有點可憐。有些膽小的女孩子,開學幾個月了,還沒有主動舉手發(fā)過言。作為語文老師,我剛開始也覺得在甲班上課省心,幾乎不需要擔心紀律問題。時間長了卻覺得有點寂寞。一問才知道,甲班班主任不僅讓家委會出錢在教室里裝了監(jiān)控,還設有值日班長,專門負責監(jiān)督和記錄全班同學的課堂表現(xiàn),尤其是‘黑名單上的同學。‘值日班長所記錄的內容,每天都由家長公布在家長群里。一旦孩子有了違規(guī)行為,家長就會收到班主任的‘約談信息……”
那次談話之后,我有好幾個晚上沒有睡好覺。我不知道,在中小學,像這樣出了名的“嚴師”究竟還有多少!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價值多元、文化多元的社會背景下,老師們所面臨的教育任務的艱巨性和所處教育環(huán)境的復雜性,都是前所未有的。但作為教育工作者,總有一些最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恪守。
在班級管理寬嚴尺度的把握上,美國教育家菲利普·W·杰克森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給了我們一些啟示:教育從根本上說,是一項道德事業(yè),其目標是對人類產生有益的變化,不僅僅是在人們知道的和可以做的事情上,而且,更重要的是,會完善人們未來的性格和個性。另外,這一過程的受益者不僅僅是受教育的個人,而且還有整個社會。最終,整個世界都能從這項事業(yè)中受益。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孩子們的未來有益,對社會有益,乃至對人類的進步有益,的確是我們處理日常班級事務的最高準則。
《道德經(jīng)》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作為教育工作者,只有讓自己的精神不斷成長,才能擔起“立德樹人”這一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