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玉婷,劉曉倩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克蘇地區(qū)藥品檢驗所,新疆 阿克蘇 843000)
薄膜過濾法是一種檢驗形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也有所記載[1],是通過微孔濾膜對細菌阻斷,從而對樣品中的可溶性成分進行過濾,以此讓樣品中污染的細菌進行檢出的一種試驗形式[2],操作簡單,應用快速,結果準確。此種方式在無菌檢查中能夠快速的集菌。在藥物微生物限度檢查中,能夠將藥物中一些成分的抑菌作用去除[3]。
目前,在藥物檢驗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下,薄膜過濾法已成為當前應用廣泛的一種藥物測定方式[4]。薄膜過濾形式操作簡單,快速以及數(shù)據(jù)清楚準確,也被應用于多種藥物的微生物檢驗中。另外薄膜過濾法還可以將其作為微生物的回收和檢驗形式。也有相關數(shù)據(jù)記錄了薄膜過濾法的檢驗形式,且能夠保持在無菌狀態(tài)下處理,從而將藥物中的抑菌成分去除[5]。在藥物研究技術不斷發(fā)展下,薄膜過濾法也得到了改良,不僅僅應用于液體的測定,對固體也能夠予以判定,臨床效果可行。
超濾屬于加壓膜分離方式,主要原理為在壓力一定條件下,小分子溶質和容積穿入薄膜中,從而讓大分子的物質得到純化。且超膜原理也是屬于膜分離的流程,超濾采用的是壓力活性膜[6],通過外部環(huán)境的推動從而得出顆粒、分子量較高的物質。正常情況下,薄膜過濾法的優(yōu)點可以表現(xiàn)為成本低廉,操作簡單,且不需要任何的化學試劑,研究條件更加穩(wěn)定。因此這種相似的形式在藥物檢驗中起到了重要的效果。
2.1 抗菌藥物無菌檢查應用。抗菌藥物會對一些微生物的生長進行阻礙,因此應用基礎檢查形式檢查會發(fā)生假陰性結果,但是并不代表藥物中沒有微生物甚至是致病性的微生物,因此薄膜過濾法是用來對藥物中可溶的抑菌性成分進行去除,將細菌等微生物截取留在濾膜上,經(jīng)過處理后讓含有微生物的進行生長,達到微生物能夠定量被檢測,這樣有利于藥物微生物質量控制和滅菌制劑的質量控制。如臨床為了進一步分析抗生素滴眼劑的微生物質量依據(jù)和檢驗形式,研究人員對五種抗生素滴眼劑進行無菌測定,結果分析五個抗生素品種中,有18個生產廠家45批次的一般用途抗生素滴眼劑符合測定依據(jù),證實薄膜過濾法可以用作控制菌檢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7]中無菌檢查法也有不適用品類,如麗??担ㄗ⑸溆梅⒖颠颍?、燈盞細辛注射液、注射用雙黃連(凍干)等等。
2.2 非抗菌藥物在無菌檢查中的應用。臨床中也有分析認為無菌檢查法中直接接種更加適合非抗菌作用的供試品,但是也有一些非抗菌作用的供試品應用直接接種法后,檢查結果差強人意。比如注射液加進的需氧菌(Aerobic bacteria)[8]、厭氧菌培養(yǎng)基試管以及真菌培養(yǎng)基試管后發(fā)生了渾濁反應,導致結果不易被觀察,也無法判定,還需要經(jīng)過接種以及涂片染色后記錄,這種方式不僅導致培養(yǎng)時間的延長,還進一步導致污染概率提升。在選擇薄膜過濾法后,兩種培養(yǎng)基試管并不會導致渾濁反應發(fā)生,這樣不僅僅對檢驗周期縮短,也有利于結果的觀察。臨床分析中,應用薄膜過濾法替代直接接種形式,對注射用阿昔洛韋等進行無菌檢查,結果進一步證實,直接接種法容易導致假陰性出現(xiàn),薄膜過濾法能夠對阿昔洛韋濃度導致的渾濁反應消除,也能夠對藥物導致的堿性環(huán)境消除,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時間縮短,同時提升陽性檢出率。
在《中國藥典》中微生物限度檢查法中,記錄了薄膜過濾形式,同時將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沙門菌(Salmonella)、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破傷風梭菌(clostridium tetani)[9]作為藥物的控制菌要求測定。但是如果供試品存在抑菌成分,則控制菌將無法被檢出,因此目前臨床中對含有抑菌成分的供試品進行多種研究[10]。
3.1 抗生素滴眼劑微生物分析。臨床研究人員通過開放式濾器將貼膜形式和薄膜過濾形式聯(lián)合用來消除抗生素活性,結果證實菌落回收率高達80.00%,且45批次的抗生素滴眼劑微生物限度均滿足依據(jù),證實貼膜反應用菌落計數(shù)方式可行,且薄膜過濾法能夠用作控制菌檢查,為《中國藥典》[11]抗生素滴眼劑微生物限度檢查建立科學的檢查形式。
3.2 眼膏軟膏劑微生物限度檢查。在眼膏以及軟膏劑微生物限度檢查中,進行了8個品種以及15批樣品的考察試驗形式,首先將供試品和肉豆蔻酸異丙酯混合的稀釋用品,進行0.90%無菌氯化鈉溶液萃取后,選取萃取液應用薄膜過濾法檢查分析是否有微生物,結果證實這一方式具有較高的科學性。
3.3 中成藥微生物限度檢查。中成藥可以應用薄膜過濾法以及離心沉淀形式或者超聲細菌形式等來對中成藥中的抑菌效果清楚,應用方式簡單,準確,重現(xiàn)度較佳。
3.4 化學藥微生物限度檢查。對于基礎形式無法測定出污染菌的藥物有:復方磺胺甲惡唑(Sulfamethoxazole Co.)[12]、單磷酸阿糖腺苷(Danlinsuan Atangxian’gan Vidarabine Monophosphate)、硝呋太爾等應用此種方式測定,結果證實均能夠對藥物中的殺菌成分進行去除,從而讓藥物中被污染的微生物急性生長,具有較高檢出率,能夠對細菌數(shù)和真菌數(shù)以及控制菌測定。
臨床應用薄膜過濾中和法作為中和抗菌藥物抗菌作用的方式之一,這種方式不僅僅取決于微生物在微孔濾膜上的物理保留性質[13],如濾膜孔徑大小、濾膜對抗菌藥物的吸附效果在濾膜上回收微生物的培養(yǎng)基礎。遺留在濾膜上的抗菌藥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微生物的生長起到抑制效果。且研究人員應用薄膜過濾貼膜形式對抗菌藥物進行活菌檢出率、回收率以及增殖試驗,結果證實,薄膜過濾貼膜形式相對于《中國藥典》記錄的洗脫法進行記錄,且貼膜法的回收率平均值要>70.00%[14],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實貼膜法能夠用作含抑菌成分中,藥物微生物限度的測定。
綜合以上結論,對藥物的抗菌成分進行消除時,薄膜過濾形式具有更為精準的應用效果,也是藥物檢驗中最為多見的處理形式,外界因素得到消除后,不利因素的影響力也有所降低,以此所測定樣品的準確度有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主觀因素導致的不良反應,以此保障樣本取得樣品量,因此測定結果更為公正,更具有科學性和客觀度,樣品發(fā)生污染過程中也能進行科學的清理。因此上述研究對于臨床也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以及實驗價值,值得臨床進一步展開分析,從而為臨床研究提供參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