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陳與義
楊柳招人不待媒,
蜻蜓近馬忽相猜。
如何得與涼風約,
不共塵沙一并來。
點評 3月中下旬,北京遭遇近十年最強沙塵天氣。網(wǎng)友們對此一邊吐槽,一邊發(fā)揮創(chuàng)意。有人拍下故宮“沙”景,P圖曰:我在故宮“擦”文物;有人截圖天氣預(yù)報,詼諧配詩:如何得與涼風約,不共塵沙一并來。這句詩就出自宋代詩人陳與義的《中牟道中二首·其一》。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23歲的陳與義考中進士,走上仕途。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因為母親逝世,需要辭官守喪,陳與義回到家鄉(xiāng)汝州。宣和四年(1122)夏,陳與義服喪期滿,由朋友葛勝仲舉薦任太學博士。陳與義于是入京,途經(jīng)中牟(今屬河南鄭州),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
楊柳像多情的女子,不等待媒妁之言便招人向前;蜻蜓向馬靠過來,忽然又生猜疑飛向一邊。怎樣才能和涼風約好呢?讓它來時,不要和塵沙一起來。
詩人喪滿之后再登仕途,官位比之前還有了提升,心情自然舒暢、興奮。因此,這首小詩充滿了靈動、幽默的氣息,把楊柳的親切、蜻蜓的活潑、涼風的愜意,都描寫得生動可愛。詩人與涼風作約定,是一種擬人的手法,把無情之風當成有情之人,與它有來有往地商量,從而讓詩的意味生趣盎然。
后世楊萬里也受此影響,創(chuàng)作了很多鮮活、有生機的好詩,《小池》《閑居初夏午睡起》等都有陳與義的影子。(文/常小仙,你有什么想要推薦的名句,請在新浪微博上@常小仙清華,小仙會盡量滿足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