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雨
(廈門工學院 福建·廈門 361021)
學生工作品牌是品牌本身的衍生物,是被品牌所囊括并進一步發(fā)展的產物。不同高校的管理體制、入學分數、學費乃至辦學層次、辦學目標、辦學理念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其學生工作也存在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高校的學生工作品牌建設應該立足本校學生特點,結合辦學特色,開辟符合高校學生需求的創(chuàng)新道路。筆者認為,高校推行“品牌”學生工作建設,具有兩方面的現實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高校在高等教育發(fā)展大潮下,愈發(fā)凸顯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當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沉溺網絡游戲,良好習慣缺失等問題頻發(fā),要探索一條扎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道路,學生工作應該抓準學生特點,從大學生素質教育著手,素質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主導趨勢,是符合高校教育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學生工作品牌的創(chuàng)建不僅體現了高校特色,更全面貫徹了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
高校的辦校理念和辦學目標,往往都有各自的定位與特色,抓準學院辦學特色融入到學生工作品牌創(chuàng)建過程中,是為學校創(chuàng)建一張名片,開辟一個窗口。通過關注學生的全面需求,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探索一條幫助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切實可行的道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制定包括素質教育,綜合測評,品格教育,學風建設、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等在內的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學生成才模式,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品格塑造以及學習生活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和教育,從而積極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廈門工學院的學生工作采用書院制的管理模式,依托傳統儒家文化與現代社區(qū)管理相結合的方式,思政輔導員在書院與學生“同吃、同住、同生活”。一方面強化思政輔導員開展精細化工作,另一方面通過不斷地積累形成具有書院特色的校園文化。友善書院注重開展大學生養(yǎng)成教育系列活動,著重培育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注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礎上,開展大學生優(yōu)秀品格養(yǎng)成計劃,并以“君子品格培育工程”作為工作主線,開展五種品格培育教育,形成了廈門工學院的學生工作品牌。
書院制的學生管理模式,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書院中學習生活,書院內規(guī)劃了文化長廊,特色作品展廳,閱覽室,咖啡室,談心室,導師工作室,休閑茶座等功能設施,為廣大書院師生提供良好的學習交流的陣地。利用書院文化的熏陶作用,社區(qū)生活的陣地作用,開展大學生“勤勉自強”品格的塑造工作。友善書院以營造“社區(qū)家文化”作為主要工作目標,結合書院學生組織的培育工作,引導書院學生干部隊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培育學生干部隊伍自律自強的精神,并逐漸引導引領廣大書院學生發(fā)揚勤勉自強品格,倡導學生維護社區(qū)的文明整潔,逐步打造書院特色的“家文化”。
契合博雅教育的理念,書院探索學生工作能夠與培育學生專業(yè)知識學習的興趣有效結合的途徑,期望大學生在學習好專業(yè)知識的同時,能夠培養(yǎng)高尚的品格,成為知禮明理,樂學好學的新時代大學生。首先,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圍繞培育學生熱愛專業(yè)學習的基礎出發(fā),緊密和教學部門配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專業(yè)競賽。其次,打破專業(yè)限制,促進文理科交流,舉辦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專題講座,將傳統文化中的適合現代教育的內容利用漢服社、儒家茶社等社團載體傳遞給學生,并在活動中滲透道德觀教育,進一步讓學生養(yǎng)成學禮儀,懂禮儀,知禮儀的行為習慣。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時刻關注的重要問題,我們希望通過培育大學生“克己寬人”的優(yōu)秀品格,引導學生擁抱陽光,傳遞正能量,成為樂觀向上的有為青年。友善書院立足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角度,建立有新生心理健康狀況測評,心理異常學生立檔跟蹤,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理演練,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沙龍等工作機制。一個時期以來,能夠準確和迅速把握學生訊息,挽回數例因心理因素輕生學生的生命,切實做到了輔導員工作的精細化。書院定期開展案例研討和主題宣講活動,倡導廣大學生“克己寬人”。
“仁愛”作為儒家倫理的核心概念,是當代學者公認的儒學精華所在。作為士君子當“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在儒家思想中,“仁愛”體現了其深刻的民本主義思想,在今天的中國仍然有其合理內涵。友善書院發(fā)揮儒家的“仁愛精神”來培育大學生熱愛生活的高尚品格。通過整合資源,書院以校外社會實踐基地為基礎,開展“真心、愛心、暖心”三心工程:(1)對接周邊農民工子女的學校,引導學生參與“青春義教”,“關愛農民工子女”等真心工程活動;(2)對接周邊貧困山區(qū),尋找實踐合作項目,通過眾籌扶貧,知識扶貧等實踐項目開展愛心工程活動;(3)對接周邊敬老院,關注孤寡老人,組織大學生志愿者為孤寡老人送溫暖,結對子等開展暖心工程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引領全校學生風尚,倡導樂于助人、甘于奉獻的良好理念。
友善書院立足思政輔導員隊伍建設,通過思政沙龍、案例研討、師生座談會、校外交流學習等方式,強化思政輔導員轉變管理育人思想,要能以激發(fā)學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興趣和提升學生品質素養(yǎng)為主要目的,倡導思政課教育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服務學生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改進教學方法,加強與學生互動,通過思政教育課程,培育學生“自省慎思”的優(yōu)秀品格。以輔導員班會課為主線、“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為主題的創(chuàng)新思政課程體系吸引了學生的廣泛參與。
注重把握高校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在日常重點工作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在學風建設、社區(qū)管理、學生活動等版塊創(chuàng)新思想教育工作載體,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斷加以專業(yè)化引導,積極探索學生工作品牌建設的有效途徑,準確把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特點和規(guī)律,加強思政互聯網平臺的建設,特別是學生使用較多的微信平臺建設,充分發(fā)揮網絡訊息傳遞的快速性和可接受性為品牌建設項目服務。
切實推進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收獲成長。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感性層面,還要深入到“內心”,觸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層面,這是大學生開展活動應當達到的深度。深入“內心”,就要深入社會、深入實際,將理論所學與實際運用在“社會化”的框架下得到有機融合,引導學生聯系所學,有所觸動、有所警醒、有所覺悟、有所行動、有所提高,最終達到認識社會的目的。學校方面進一步整合資源,堅持開展公益性實踐活動,在全校范圍內倡導樂于助人,甘于奉獻的精神,促進學生實踐活動得到社會的贊譽及認可。
一個學生工作品牌項目的樹立需要精心設計和經營,需要強化對品牌認知的傳播與推廣,這關系到項目品牌的實施效果與生命周期。學生工作品牌項目既要能夠快速樹立品牌形象,又要能夠形成常態(tài)維持其生命力。這就需要樹立的品牌凝聚為所有學生工作者和全體學生共同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才能有效地達成育人目標與使命。同時,要通過不斷地創(chuàng)新提升,讓品牌項目保持活力。例如,創(chuàng)作學生工作品牌卡通形象,將卡通形象的擬人化作用嵌入到學生工作中,一方面引導學生參與創(chuàng)作,另一方面通過運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期望能覆蓋更多的學生,使更多學生在項目中受益。
高校學生工作品牌建設要善于利用結合大學生德育工作中可以利用的重要思想資源,對其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為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務?!熬优c君子以同道為朋”,友善書院繼續(xù)深化君子品格培育工程工作,創(chuàng)新學生工作品牌建設,凝聚廣大學生同心向上、同道而行,錘煉優(yōu)秀品格,塑造“有能力、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