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賡 劉靜
(1 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院麻醉科 寧夏 銀川 75000)
(2 寧夏醫(yī)科大學急診手術室 寧夏 銀川 75000)
臂叢神經阻滯是目前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的麻醉方式,羅哌卡因則是應用于臂叢神經阻滯的主要麻醉藥物之一。然而,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單一的羅哌卡因臨床應用效果不佳,復合右美托咪定的應用對提高神經阻滯效果、縮短神經阻滯起效時間具有重要的作用[1]。但從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看,在老年患者羅哌卡因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復合應用劑量尚無定論[2]。本文以96 例行臂叢神經阻滯的老年患者為對象,探討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96 例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老年患者。病例納入標準:(1)符合臂叢神經阻滯指證者;(2)麻醉ASA 分級Ⅰ~Ⅲ級;(3)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1)對麻醉藥物過敏者;(2)合并血液系統疾病者;(3)合并精神障礙者。采用隨機分組方案予以分組,患者分組結果及病例資料分布如表1。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的分布比較中,均無統計學意義差異(P >0.05),可比性良好。
表1 兩組孕婦一般資料分布比較
兩組患者在麻醉方案上予以臂叢神經阻滯。術前6h 禁食,術前2h 禁飲。入室后,予以生命體征常規(guī)監(jiān)測,包括心率(HR)、心電圖(ECG)、平均動脈壓(MAP)、舒張壓(DBP)、收縮壓(SBP)、血氧飽和度(SPO2)等。指導患者取平臥位,開放外周靜脈通道,消毒局部皮膚,在超聲引導下對肌間溝臂叢神經橫切圖像予以獲取,辨別臂叢神經結構,并開展穿刺操作,穿刺成功后將局部麻醉藥物注入:觀察組48 例患者:1μg/kg 右美托咪定+25mL的0.375%羅哌卡因混合液;對照組48 例患者:0.5μg/kg 右美托咪定+25mL 的0.375%羅哌卡因混合液。
1.3.1 麻醉效果 觀察并統計兩組患者的感覺阻滯起效和持續(xù)時間、運動阻滯起效和持續(xù)時間。依次為注射完局麻藥時起,至中央區(qū)(阻滯神經支配)溫覺、痛覺消失時止;阻滯起效時起,至消失止;注射完局麻藥時起,至患肢不能移動、抬起;阻滯起效時起,至消失止[3]。
1.3.2 睡眠質量 于兩組患者術前當晚和術后當晚,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評價睡眠質量,總分21 分,評分越低,提示睡眠質量越好[4]。
1.3.3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觀察并統計兩組患者麻醉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低血壓、竇緩、呼吸抑制、鎮(zhèn)靜過度等。
采用的統計學軟件為中文版SPSS20.0。計數資料以(n/%)表示,計量資料以(±s)表示,分別采用χ2、t 檢驗,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感覺阻滯起效時間、運動阻滯起效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 <0.05);感覺阻滯持續(xù)時間、運動阻滯持續(xù)時間均顯著長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s,min)
表2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s,min)
感覺阻滯持續(xù)時間組別例數感覺阻滯起效時間運動阻滯起效時間運動阻滯持續(xù)時間觀察組486.21±1.33 658.37±51.25 8.26±1.04 636.36±56.24對照組488.56±1.56 604.54±45.22 11.23±1.56 600.15±50.23 t-8.3849.0348.5569.024 P-0.0380.0290.0350.030
術前當晚,兩組PSQI 評分比較,差異不顯著(P >0.05);術后當晚,觀察組PSQI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睡眠質量PSQI 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睡眠質量PSQI 評分比較(±s,分)
組別例數術前當晚術后當晚觀察組483.75±0.735.14±1.04對照組483.67±0.758.56±1.23 t-0.9379.334 P-0.9140.017
觀察組血壓、竇緩、呼吸抑制、鎮(zhèn)靜過度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為8.33%,對照組為6.25%,差異不顯著(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例)
右美托咪定作為一種高選擇性、高效的α2受體激動劑,目前已有諸多文獻報道證實,右美托咪啶與局麻藥物的聯合應用,對患者感覺和運動阻滯均具有良好的協同作用,而該協同作用主要與右美托咪啶α2受體介導的促進血管收縮作用有關[5]。因此,在老年臂叢神經阻滯中,在羅哌卡因局麻的同時復合應用右美托咪啶為麻醉方案的優(yōu)化提供了新的路徑,但關于其復合劑量的選擇也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本研究采用病例對照研究的方法,在羅哌卡因麻醉的基礎上,觀察組復合應用1μg/kg右美托咪定,對照組復合應用0.5μg/kg 右美托咪定,結果顯示:
復合1μg/kg 的右美托咪定對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優(yōu)于0.5μg/kg 的劑量。本研究中,在感覺、運動阻滯起效時間上,觀察組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 <0.05);而在感覺、運動阻滯持續(xù)時間上,觀察組均顯著長于對照組(P <0.05),在整體上,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取得了更佳的麻醉效果,即相較于復合應用0.5μg/kg 的右美托咪定,復合應用劑量為1μg/kg 的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李登明對比分析了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對臂叢神經阻滯效果的影響,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均復合使用羅哌卡因,在右美托咪定應用劑量上,對照組0.5μg/kg,實驗組為1μg/kg。研究結果顯示,使用1μg/kg 右美托咪定在阻滯效果方面顯著優(yōu)于0.5μg/kg,即復合1μg/kg 的右美托咪定對患者的麻醉效果優(yōu)于0.5μg/kg 的劑量,與本研究結果一致[6]。
復合1μg/kg 的右美托咪定患者術后的睡眠治療優(yōu)于0.5μg/kg 的劑量。本研究中,術后當晚,觀察組PSQI 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即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術后取得了更佳的睡眠質量,提示右美托咪定劑量的增加可有效改善睡眠質量,這可能與觀察組患者阻滯效果的延長有關[7]。
相較于0.5μg/kg 的劑量,復合1μg/kg 的右美托咪定并不增加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本研究中,觀察組血壓、竇緩、呼吸抑制、鎮(zhèn)靜過度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為8.33%,對照組為6.25%,2 組比較,無明顯差異。即相較于0.5μg/kg 的劑量,復合1μg/kg 的右美托咪定也具有較高的麻醉安全性。
綜上,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中,羅哌卡因復合1μg/kg 的右美托咪定對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優(yōu)于0.5μg/kg 的劑量,能有效提高患者術后的睡眠質量,且安全性良好,可作為臨床應用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