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亞萍
(山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藥劑科 山西 太原 030013)
冠心病是一個猝死率高、危害嚴重的常見疾病,規(guī)范冠心病管理是改善預后、降低死亡率的關鍵,無論采取藥物或介入治療,抗血小板治療均是冠心病管理的基石。阿司匹林是一種非甾體抗炎藥,具有解熱、鎮(zhèn)痛及抗炎作用,同時還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丹參是活血化瘀藥,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擴張冠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抗心律失常及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藥理作用,本文探討中西藥聯(lián)合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選取本院2018 年10 月—2019 年3 月入院治療的64 例冠心病患者,均符合WHO 有關冠心病的診斷標準[1]。其中女性30 例,男性34 例,年齡:45 ~75 歲;患者年齡平均56±11.5 歲;患者的病程3 ~5 年。根據隨機方法將64 例患者分為治療組(n=32)與對照組(n=32);所有患者均具有良好依從性,另外,在分組前排除一些疾病的并發(fā)癥干擾因素,排除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患者在參與前一個月沒有服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藥物(西藥或中藥)。
在常規(guī)內科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將治療組給予阿司匹林與復方丹參滴丸聯(lián)合用藥治療,其中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規(guī)格:100mg×30 片,國藥準字J20130078)的用法:1 天1 次,每次用量為100mg;復方丹參滴丸(天士力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0950111):一天3 次,每次10 粒;而對照組只服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
觀察患者癥狀改善情況、心電圖,分別測定治療組與對照組其治療前后的血脂指標(TC、TG、HDL、LDL),進一步比較兩組治療后的療效及不良反應。
兩組的治療效果可參照治療評價標準[2],包括有顯效:冠心病患者各項癥狀有大幅度減輕,發(fā)作次數減少90%以上,心電圖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發(fā)作次數減少50%~90%;無效:患者的癥狀未改善或發(fā)作次數減少不足5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全部數據用SPSS11.5 進行統(tǒng)計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標準差±平均數(±s)表示,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若P <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與對照組的總有效率比較,治療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經治療過后,治療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顯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顯著下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而對照組治療前后,其HDL 與LDL 變化不明顯,無顯著性差異(P >0.05)。血清總膽固醇(TC)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均有顯著性差異(P <0.05),但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P >0.05);甘油三脂(TG)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均無顯著差異(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s,mmol/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s,mmol/L)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例數TCTGHDLLDL治療組32 治療前 5.78±0.38 2.26±0.72 0.98±0.32 4.38±0.89治療后 4.26±0.53* 2.03±0.44 1.46±0.27*# 3.02±1.05*#對照組32 治療前 6.03±0.37 3.45±0.68 1.03±0.21 4.13±1.02治療后 4.78±0.66* 3.15±0.41 1.18±0.35 3.96±0.96
治療組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生1 例不良反應,為腸道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1%;對照組發(fā)生2 例不良反應,1 例胃部不適,1 例頭痛,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2%;兩組無顯著差異(P >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例)
當今,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飲食的情況也愈加好,在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下,人們的身心健康是一重大問題。因人們不注重膳食與營養(yǎng)的合理搭配,導致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的發(fā)病率居高不下,這些疾病嚴重至引發(fā)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又稱冠心?。┑陌l(fā)生,多數發(fā)生在中年人及老年人中。近年來,冠心病的患病率與致死率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已對人們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冠心病的發(fā)病機理有很多,眾多學者認為LDL 水平與冠心病危險性成正相關,HDL 水平與冠心病發(fā)病成負相關[3]。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灶沉積的大多數脂質均來源于LDL,LDL 可以通過受損和失調血管內皮層進入血管壁,加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從而引起不穩(wěn)定斑塊所致的突發(fā)心血管事件。而HDL 是人體中一種可以抗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蛋白,HDL 在將膽固醇代謝的過程中能使富集在動脈壁的泡沫細胞逐漸減少。
目前,臨床上多用西藥治療冠心病,如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進行治療。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對環(huán)氧化酶(COX-1、COX-2)的活性中心的絲氨酸殘基進行不可逆的乙?;揎棧墒弓h(huán)氧化酶失去活性。但隨著阿司匹林的廣泛使用,有時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及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阿司匹林抵抗(AR)的定義主要是指阿司匹林在正常服用劑量下,不能預防血栓形成事件的發(fā)生或不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形成這一現(xiàn)象,因此,即使是接受了阿司匹林的治療,COX-2 產生的PEG2 仍然可恢復血小板生成TXA2 的能力并促進TXA2 的合成,從而誘導血小板聚集發(fā)生阿司匹林抵抗。因此,臨床上常與一些中藥聯(lián)合使用以提高療效。
復方丹參滴丸的成分主要有丹參、冰片、三七,其中丹參在臨床上發(fā)揮的藥理作用的化學成分有:丹參酮、丹參新酮、丹參醇、丹參酚、丹參醛等脂溶性成分及丹參素、丹參酸、原兒茶酸、原兒茶醛等水溶性成分。丹參的成分對阿司匹林有一定的影響,其中水溶性丹參素鈉影響阿司匹林的代謝,使其水解為水楊酸而失去抗凝活性,但小濃度的丹參素鈉對阿司匹林酯酶誘導率較低,該濃度更接近制劑常用量中丹參素的平均血藥濃度;所以,小劑量的丹參素鈉對阿司匹林的代謝速度及藥效影響不大。謝嵩等[4]的研究發(fā)現(xiàn)脂溶性隱丹參酮可以降低大鼠肝微粒體勻漿中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由此可推知隱丹參酮可減慢阿司匹林代謝為水楊酸而失活的速度,進而增強阿司匹林的抗凝作用。另外,丹參對白蛋白有較強的結合能力,與阿司匹林相互競爭白蛋白,使兩者游離的藥物濃度增加,合用時兩者的藥效均有所增加。復方丹參滴丸的藥理作用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抗心腦缺血、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變性及擴張血管等作用。二者聯(lián)用可以進一步發(fā)揮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減少阿司匹林抵抗作用。
聯(lián)合用藥的安全性也是需要特別關注的內容,阿司匹林與復方丹參滴丸合用后是否會因增加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增加出血傾向,在病例觀察中未見有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治療組與對照組也沒有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與復方丹參滴丸所含成分具有活血止血的功效有關,也可能與復方丹參滴丸可通過多途徑改善患者血液動力學狀況有關,因時間和條件等限制未能進行進一步探討,需要在今后深入探討,從而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冠心病開闊更廣泛的前景。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聯(lián)合復方丹參滴丸不僅有效提高臨床療效,又可以減少阿司匹林抵抗等現(xiàn)象,具有良好的協(xié)同作用,而且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