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李躍 張巍
【摘要】目的:研討胃癌手術患者的護理工作中,臨床護理路徑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從本院胃癌手術患者中抽選96例實施此次研究分析,抽選時間:2020.1-2021.1,隨機數(shù)字表形式將患者均分成兩組,一組48例,組別是分析組和參比組,二組患者分別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和常規(guī)護理,比較二組患者的護理有效性。結果:分析組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下床活動天數(shù)、初次排氣天數(shù)均比參比組少,護理滿意度評分比參比組高(P<0.05)。結論:胃癌手術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縮短患者身體康復時間,是患者較滿意的護理方法。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胃癌;有效性
胃癌屬于惡性腫瘤疾病之一,為消化系統(tǒng)出現(xiàn)異常的病癥,病發(fā)群體中以超過50周歲的成年男性居多,然而伴隨人們飲食習性的變化,胃癌疾病患者中年輕群體逐漸增多,是能夠威脅人們生命的惡性疾病。臨床治療胃腸癌疾病的方法多以手術療法為主,但此種方法具備侵入性,預后恢復效果未達到最佳水平。因而,本院實施如下研究,探討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胃癌手術患者時的有效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選對象時間:2020.1-2021.1,實驗分析的對象:96例本院胃癌手術患者,分組準則:隨機數(shù)字表方法,每組48例,組別是分析組和參比組。28:20為分析組中男患者與女患者的例數(shù)比例,72歲、38歲及(53.12±2.38)歲即組內最大年齡、最小年齡及年齡均值,手術方法:切除全胃式根治手術26例、切除部分胃臟根治手術22例;25:23為參比組中男患者與女患者的例數(shù)比例,70歲、39歲及(54.09±3.45)歲即組內最大年齡、最小年齡及年齡均值,手術方法:切除全胃式根治手術29例、切除部分胃臟根治手術19例。組間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區(qū)別(P>0.05),具備比較意義。
1.2方法
參比組胃癌手術患者選擇常規(guī)護理,具體措施:做好術前準備工作,術中對患者生命指征變化實施監(jiān)測,術后實行康復護理、預防并發(fā)癥等。
分析組胃癌手術患者行臨床護理路徑,具體措施:(1)護理方案的制定,依據患者的身體情況、臨床資料、護理工作相關經驗為患者制定合理護理方案。(2)手術前護理,實施手術之前,需了解患者的心理情況,并為患者采取針對性心理疏導干預,以平復患者焦慮、不安等消極心理;除此之外,還需對患者的血壓、血糖進行嚴格控制,并于手術實施的當天對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核實,確定患者的生命指征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并幫助患者完成體位的擺放,以使患者手術配合度得到提升。(3)手術中護理,時刻注意患者的生命指征變化,如心率、血壓、血糖等。(4)手術后護理,手術結束一天后,對患者引流效率、生命指征進行監(jiān)測,確保引流管的順暢性;手術結束二至三天后,引導患者于床上開展早期康復活動護理,以促進患者身體能夠得到快速恢復;且于患者排氣之前,應為患者實施營養(yǎng)干預,確?;颊呱眢w營養(yǎng)均衡;密切關注手術創(chuàng)口附近的皮膚,規(guī)避感染事件的產生;手術結束四至六天后,可為患者制定肢體恢復訓練,訓練方法及活動總量應以患者的身體情況為依據。(5)出院護理,患者身體恢復良好,且可以出院時,護理人員應針對日常飲食情況、康復活動訓練情況等進行指導及教育,以確?;颊唠x院后也能夠得到良好監(jiān)督。
1.3觀察指標
二組患者的護理有效性及護理滿意度評分情況比較,即觀察并分析患者住院天數(shù)、下床活動天數(shù)、初次排氣天數(shù);滿意度最高分10分,最低分0分,通過問卷考核方式進行評估,評估人員為二組患者,分數(shù)高,則滿意度高。
1.4統(tǒng)計學分析
研究分析期間的計量數(shù)據用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用X2檢測,計量、計數(shù)數(shù)據用SPSS21.0整理,P<0.05時,差異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比較二組患者的護理有效性及護理滿意度
分析組護理有效性優(yōu)于參比組,即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可下床活動天數(shù)、恢復初次排氣的天數(shù)均少于參比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參比組(P<0.05)。如表1內容所示。
3討論
手術方案具備很強的綜合性,應用于胃癌患者的臨床治療工作中時,可以延長患者生存時間,具有很好的療效。然而此方法對患者的身體狀況有一定負面影響,較易引起應激反應,對患者的心理及身體均形成危害,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效率的提升,因而,需要通過相應護理干預進行配合,以促進患者身體得到快速恢復。
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使患者于入院之時起,至出院之時均受到良好照顧,是能夠幫助患者改正不健康心理情緒,提升患者治療護理依從性,使患者以平穩(wěn)的心態(tài)面對手術,從而達到增進手術療效的護理手段。此外,飲食護理、營養(yǎng)護理、出院護理等舉措的使用,能夠提升患者的身體素質,促進患者身體康復有效性的提高,有益于促進護患友好關系的建立。我院研究結果表明,分析組患者的初次排氣天數(shù)、可下床活動天數(shù)、住院天數(shù)均少于參比組,護理滿意度分值高于參比組(P<0.05)。因而能夠明確,此措施的落實,可以有效減少患者總治療護理時間,是有效性較優(yōu)的護理舉措。
綜上所述,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胃癌手術患者的護理工作中,能夠促進患者身體康復速率得到顯著增進,是可以增進治療護理安全性的護理方案,值得給予廣泛推薦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蔣國鳳,董湘華.臨床護理路徑在胃癌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對住院時間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42):48.
[2]秦敏,魏哲.基于加速康復策略的圍手術期臨床護理路徑在胃癌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0,27(6):766-768.
[3]周華麗,馬洪麗,顧瓊, 等.胃癌患者圍手術期加速康復臨床護理路徑的構建及效果評價[J].護理學雜志,2019,34(10):20-22,41.
[4]駱長堅.臨床護理路徑對胃癌手術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9,26(6):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