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震
在孔子周游列國的時候,有一段日子,他帶領(lǐng)學生們?nèi)コ娠L,以搜集楚國的民歌。一次,他們剛從一片樹林中走出來,忽然看見一位駝背翁正在捕蟬。
孔子驚訝地看到這個老翁手里拿著一根竹竿,而不是爬上樹去捉。孔子決定停下來看看這個老翁是怎么抓住蟬的,于是就讓馬車停了下來。只見老者把竹竿往樹枝上一搭,還沒眨眼的工夫就把一只蟬粘到竹竿上了。老翁把蟬取下來丟到竹簍里后,又一甩竹竿,“啪”的一聲另外一只蟬又被粘住了。他就這樣快速地用竹竿甩來甩去,而且每次收回來的竹竿都不是空的。老翁拿著竹竿粘捕樹上的蟬就像在地上拾取東西一樣自如。
“老先生捕蟬的技術(shù)真高超?!笨鬃庸Ь吹貙衔瘫硎痉Q贊。然后問:“您對捕蟬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練捕蟬五六個月后,在竿上壘放兩粒粘丸而不掉下,蟬便很少有逃脫的;如壘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蟬十有八九會捕住;如能將五粒粘丸壘在竹竿上,捕蟬就會像在地上拾東西一樣簡單容易了?!瘪劚澄陶f到此處捋捋胡須,嚴肅地給孔子的學生們傳授經(jīng)驗。他繼續(xù)說:“學捕蟬首先要練站功和臂力。捕蟬時身體定在那里,要像豎立的樹樁那樣紋絲不動;竹竿從手里伸出去,要像靜止的樹枝一樣不顫抖。 另外,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無論天大地廣、萬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蟬的翅膀,我專心致志、神情專一,精神到了這番境界,捕起蟬來,那還能不手到擒來、得心應手嗎?”
大家聽完駝背老人捕蟬的經(jīng)驗之談,無不感慨萬分??鬃訉ι磉叺牡茏由钣懈杏|地議論說:“神情專注,專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應手。捕蟬老翁講的可是做人做事的大道理?。∥覀兇蠹覠o論做什么事,研究什么學問,都要做到一心一意、立下志向、潛心研究,只有這樣才會學有所成,才會讓技藝出神入化啊!”
(摘自《培養(yǎng)孩子博學多才的歷史故事》,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