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種植首先要了解清楚其習性,選擇合適的場地,做好施肥、開甲、摘心、防蟲等栽培技術工作,才能確保棗子的高產豐收。本文根據多年棗樹栽培實踐總結出環(huán)形去皮、摘頂管理方法、水肥管理、噴灑藥物、病蟲害防治等棗樹高產栽培新技術,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朝陽大棗栽植歷史悠久,在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已有記載,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大小凌河流域兩岸,有千年生的棗樹王和500年的大棗林,獨特的自然地理氣候環(huán)境,蘊育著豐富、優(yōu)質的大棗品種資源,棗樹品種達10個以上。
我省棗樹多分布在遼西半干旱的朝陽地區(qū)。棗樹具有根系發(fā)達、適應性強、種植見效快、經濟效益好等特點,在朝陽地區(qū)農業(yè)種植結構調整和退耕還林工程大規(guī)模建設的背景下,棗樹作為理想的生態(tài)型經濟樹種越來越受種植戶的青睞,現已形成了大小凌河流域集中連片的,通過酸棗、大棗嫁接建立的低山丘陵區(qū)大面積山地棗園。酸棗又稱野棗,富含多種礦物質元素,是我國北方重要的野生果樹,廣泛分布在我國北方的低山丘陵地區(qū)。
棗樹環(huán)形去皮是通過斷開韌皮部來阻攔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化學營養(yǎng)物質向根處進行運輸,進而保證棗樹掛果及幼果初期發(fā)肓所需的營養(yǎng)成分。當營養(yǎng)成分充足時,掛果率和產果量才能得到保證。
針對通過一般方法種植的棗樹,只需開展一次摘頂就可以了。針對這些不作技術骨干枝、增加枝及其大枝組增加枝的生長發(fā)育枝而言,依照所屬的一部分室內空間尺寸,留有2~4條的基枝開展摘頂或是短截。針對這些稀植和超密種植,就必須分2~3次來開展這一工作。
3.1 水分管理
棗樹在開花期對土壤中的含水量變化很敏感。中國北方地區(qū)的棗樹開花期通常是在酷熱的夏天。當夏季水分較少時,棗花會出現卷葉、焦花和焦蕾等情況,嚴重危害生長中后期的掛果率。若棗樹在花開前7~10天或是在盛花后期出現了花落現象,此時應查看土壤中的含水量,若含水量過低,應立即澆灌。在棗樹的開花期可適當灑水,可提升周圍環(huán)境的濕度,以減輕因干燥造成的蜂花粉出芽率低等問題。
在春季萌芽前,北方通常為4月上旬,應結合當地土水情況進行追肥和灌水,目的是促進棗樹萌芽,加速枝葉和根系的快速生長,此時宜澆透水。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應澆助花水,7月上旬需澆保果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正是棗果體積膨大期,需水量最大,此時應澆膨果水。在土壤上凍之前澆一次水,可增強棗樹抗寒能力,對棗樹的安全越冬十分有利。
3.2 肥料管理
在棗樹全生育期應用優(yōu)美特或是尤美花1000~1500倍噴灑葉片3次,隔一周左右噴1次。初果期的時候可施用尤美果1500倍液,此外還需補噴適當的硼肥和鈣肥。
一些棗樹出現掉果問題多是由于果柄處產生離層而造成的,這與其生長激素水平有一定的關系。因此可在開花期時噴灑一些赤霉素,在幼果期時噴灑一些萘乙酸,在生理學掉果期時噴灑適當的十烷醇等外源生長激素,除了上述所提生長激素,還要混配尤美特進行噴灑。
冬天天氣寒冷、空氣干燥,容易導致棗樹苗木枝葉枯萎、腐爛,滋生細菌,等天氣回暖后,這些細菌就會對苗木造成危害。
5.1 修枝剪葉
對苗木進行有效地清理。修剪病死的葉片、壞死的枝杈,以便讓苗木保存養(yǎng)分,減少營養(yǎng)損耗。在冬剪的同時也要注意對已經發(fā)生病蟲害的枝葉進行修剪。
5.2 清理苗圃
在冬季來臨之后,苗農要定期對苗圃進行清理,將圃內的落葉斷枝清理干凈,讓土壤保持干凈,同時將多余的植株進行清理,已經受到病害感染的苗木要集中拔除,進行掩埋或者燒毀,以免危害其他健康苗木。
作者簡介:柴宏偉(1973-),男,本科,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果樹栽培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