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祥
(福建省投資開發(f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1)
現(xiàn)階段,隨著國內(nèi)市場經(jīng)濟的快速進步與發(fā)展,股權質押這種融資方式因其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交易結構簡單且效率高等優(yōu)勢,在上市公司的融資方式中占據(jù)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如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出現(xiàn)資金需求時,便可以將其所持有的股權作為質押標的物來進行質押交易,并以此來獲取一定的資金,盡管這種融資方式可以很好地滿足上市公司在融資方面的實際需求[1],但也給上市公司帶來了極大的潛在風險,甚至還會對上市公司的股份、經(jīng)營業(yè)績以及信息披露等造成不良影響。
從股權質押來看,其交易過程較為簡單,且還有證券公司進行監(jiān)管,這不僅給質權人和和出質人的權益均得到有效的保障,而且還為融資人帶為了極大的機會。針對以往的非股權質押融資貸款來講,往往有著極大的人情因素存在,但現(xiàn)在國內(nèi),有著較為完善的股權質押法律法規(guī),這樣一來就為股權質押交易提供了公平公正的環(huán)境,使其交易過程中大幅度減少了人的情感因素。
一般來講,公司為了更好地確保公司資金得以滿足實際的發(fā)展需要,往往會通過增加股權的方法來進行融資,這種融資方法使資本的結構發(fā)生了變化,致使原股東的持有比例有所降低,進而致使控股股東在公司中的地位受到了威脅,還有可能會致使公司原控股股東失去了在公司中的控制權,進而不能參與到公司的日常經(jīng)營管理決策中去。股權質押則是將股東手中所持現(xiàn)有股權作為質押,這種方式不會對公司的股權總數(shù)量、股東持有比例以及公司的股權結構等造成影響,所以這種方式與增加新股相對比,控股股東們更青睞于股權質押這種融資方式。
股權質押只是以股權作為標的物來作為質押擔保,并以此來獲取一定的資金,在這一過程中,實際上所轉移給質權人的僅僅是代表股東權益的一種股權憑證,這并不會對股東對公司的實際控制權造成影響或是轉移。換句話來講,盡管控股股東將自身持有公司的股權質押給了銀行,但實際上銀行并沒有全部占有公司的股權,而對于公司的實際表決權仍然還是股東持有,也就是說股東還具有公司經(jīng)營決策發(fā)展的權力。如果公司經(jīng)營效益較好,那么股份上漲所產(chǎn)生的投資收益依然是股東的收益。一般來講,控股股東進行股權質押是因為這種方式具有較大的靈活性,這也是其他融資方式所沒有的。
隨著近年來證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和進一步完善,股權質押的融資方式因其有著較強的靈活性,且較為方便快捷,而逐漸變得普遍起來,并受到越來越多的公司青睞。通過股權質押可以使公司控股股東得以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獲取大量的資金支持,同時還可以使股東對公司所具有的控制權得到有效保持,股東同樣可以正常參與公司日常的管理和經(jīng)營決策。雖然股權質押這種融資方式有著許多其他融資方式所不具備的優(yōu)點,有著較大的應用優(yōu)勢,但如果過度使用股權質押的融資方式也是有一定風險的,如會對出資的上市公司不利,對證券市場的穩(wěn)定造成負面影響[2]。另外,受到法律法規(guī)、監(jiān)管力度等因素的影響,從而致使股權質押的融資方式潛在一定的風險問題。
自2014年以來,我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公司對于資金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大,國內(nèi)上市公司通過股權質押方式進行融資的越來越多,許多控股股東也逐漸投身到股權質押的隊伍中。有調查顯示,到2018年時國內(nèi)上市公司就有3000多家進行了股權質押,與2016年相比增加了14%以上,到2018年年底A股上市公司進行股權質押的覆蓋率已經(jīng)高達96%以上,甚至可以說所有的上市公司均通過股權質押交易來獲取資金[3]。
為了防止股票價格過度下跌而使自身利益受到不良影響,許多金融機構會設置相應的質押股票價格的預警線與平倉線。一旦股價持續(xù)跌至預警線時,金融機構為了保證自身利益往往會要求控股股東們進一步追加股權,通常我們稱之為補倉;而當股價到達平倉價時,股東如果還不能及時進行補倉或是不清融資額的,那么金融機構可以拋售公司的股票,這樣一來,公司股東對公司就不再有享有控制權。有調查顯示,截至2019年4月,已有3000多筆股權質押達到平倉線,有1000余筆已達到預警線。由此可見,在這種環(huán)境下如果股東還無法進一步增加質押或是償還貸款,那必定會給公司帶來強制平倉的風險。
近幾年,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實體經(jīng)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且還呈現(xiàn)出不斷增漲的趨勢,進而導致許多上市公司出現(xiàn)的流動資金短缺的問題。公司為了有效解決資金方面的問題,往往會選擇融資的方式來補足資金上的缺口;而如果公司較為迫切需要資金,那么股東往往會選擇更具靈活性的融資方式來進行。從控股股東的角度來講,通過股權質押的方式進行融資,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獲取大量的流動資金來解決公司在資金方面的缺口,同時,還可以使其對公司的控制權保留下來,從而在公司的地位得到保障,使其得以參與到公司的日常經(jīng)營管理和決策中,這對股東來講是十分有利的[4]。
對于公司控股股東來講,其進行股權質押就是為了增持或維持股東控股的比例。當上市公司在增發(fā)新股時,所有者總權益會隨之增大,同時,股權總數(shù)也會隨之增大,這樣一來就會導致控股股東原本所持有的股份比例被稀釋而使其控制權有所下降。如果控股股東通過股權質押的融資方法將自身持有的股權進行股權質押以獲取一定的資金,再利用所獲取的資金來購買公司更多的股票,使股東不需要投入新的資金便可以保持甚至增持公司股權比例;那么不僅可以避免股東的股權被稀釋,而且還可以很好地保持其在公司的控制權。股權質押這種被廣泛應用的融資方式不僅可以使股權的流動性得到進一步提升,還可以充分利用從中獲取的資金再一次受益,所以許多控股股東進行股權質押并不一定是因為公司缺乏資金而進行,更多的是為了更好地保持或增持公司的控制權。
當公司的控制權和現(xiàn)金流權分離到達一定程度時,公司股東往往會利用控制權來獲取的現(xiàn)金流權收益下降,這樣一來就會出現(xiàn)侵占中小股東利益來獲取自身更大的利益為目的的現(xiàn)象,且這種現(xiàn)象還會因控股股東利益的動機目的越大而不斷增大。如果控股股東以股權質押的方式把股票現(xiàn)金流權轉移給了質權人,那么公司的經(jīng)營決策、股利分配政策等對控股股東個人利益的影響程度就會有所降低,這樣一來就致使控股股東侵占中小股東的利益的動機越來越大。如果公司控股股東不斷增加股權質押的數(shù)量和次數(shù),這則說明控股股東有著極強的資金需求。這種情況下極可能會致使控股股東將公司全部掏空,無論這是不是被動的行為,一旦從中獲取的利益超過股權轉移所帶來的損失時,控股股東往往會選擇這種方式,進而致使中小股東的利益受到損害。
從股票市場上來看,一旦股票市場出現(xiàn)波動股票市值跌至小于質押值時,就會觸及預警線,甚至還有可能到達平倉線,進而引發(fā)平倉風險問題,而此時的控股股東為了盡可能避免股票被平倉,往往會以及時追加質押股票的方式來應對風險,從而保證股票價值下降的同時還可以使其控股權得以保持[5]。控股股東以股權質押的方式進行融資還有可能會致使所剩余股權不夠追加質押股權的情況,進而不能很好地規(guī)避平倉風險,只能再次追加質押股票來應對風險問題,以使質押股票下跌的價值得以填補上來。這樣可以使其對公司的控制權得以保留下來,且還會對公司的整體股權結構造成影響。
通常來講,如果上市公司主動停盤,則表示公司會發(fā)生極大的事項,這對于投資來講是十分有利的,投資者往往會認為公司會通過重大事項來提升公司自身的價值,這樣一來就會給許多投資者帶來更大的信心。同時,在公司停盤階段,則需要對公司自身的治理做進一步改善,如可以對公司各項章程來不斷完善自身內(nèi)部組織與行為,以便更好地維護各項權益,確實從制度上使投資者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通過停盤可以有效地化解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所帶來的風險問題,同時還可以通過停盤期間的各項改善措施來為投資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以確保股東權益。
雖然股權質押占比過高時可以使公司融資需求得到滿足,但是控股股東剩余持有可質押的股權則越來越少,而如果此時資本市場發(fā)生波動,則會對股權價值造成不良影響,那么這種風險就會越來越大,并最終有可能會致使控股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也喪失。所以,控股股東通常可以多次利用解除股權質押再質押的方式來進行,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公司的控制股權得到穩(wěn)固,而且還可以很好地滿足公司發(fā)展中對于資金的需求,當控股股東進行股權質押交易時把股票投入到股市中去,再利用配次進行兩次購入股票,進而得以從中獲得收益,且對公司控制權也更加穩(wěn)固[6]。
對于上市公司來講,還應當積極制定科學合理的內(nèi)部控制管理體系,應當正確認識到股權質押、關聯(lián)擔保以及關聯(lián)交易等相關行為所潛在的風險問題,進而積極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來避免控股股東出現(xiàn)掏空公司的行為,以合理有效地削弱控股股東對公司所具有的控制,以確保公司股權結構的科學合理化,從而有效避免公司中小股東的利益受到侵害。另外,在公司內(nèi)部還應當積極構建科學合理且高效的績效考核機制,并充分利用相關激勵制度以使公司管理人員和員工業(yè)績等得以與其自身利益相聯(lián)系起來,使公司員工真正認識到自身利益是與公司的利益緊密聯(lián)系的,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公司股東與管理人員相互勾結的問題,使公司的權、責、利能夠有效結合起來。此外,還應當制定并嚴格執(zhí)行內(nèi)部有效的防范制度,以確保公司得以正常、有序地運作。
作為質權人的高精銀行、證券公司以及信托公司等相關金融機構應當積極構建完善的股權質押防控體系,對于質押人的準入門檻應當嚴格制定相關規(guī)定,全面落實好質押前的調查與風險評估,并嚴格執(zhí)行實時有效的跟蹤。同時,銀保監(jiān)會和人民銀行等有關部門還應當加強信息的整合與共享,努力構建起內(nèi)外統(tǒng)一的股權質押數(shù)據(jù),以便更好地為風險控制提供科學、合理且全面的信息支持。另外,鑒于上市公司控股股東通過限售股作為質押標的問題,應當嚴格認真且謹慎處理,制定更加嚴格的管理機制和風險預警管理體系,盡可能避免出現(xiàn)不必要的糾紛,并維護好公司的業(yè)務安全。
就目前來講,許多上市公司對于股權質押信息的披露方面的規(guī)定與要求并不完全統(tǒng)一的,這樣一來就極易導致部分上市公司在信息的披露上不夠充分、不及時以及范疇缺乏準確性等。所以,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對這方面的內(nèi)容做進一步的規(guī)范與管理,以使投資者得以從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中對公司的整體經(jīng)營情況、償債能力等作出正確的判斷,從而使投資者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護。特別是對于股權質押上對于預警線、平倉線以及平倉風險等出現(xiàn)時,會對公司所造成的影響應當科學合理且充分的提示相關內(nèi)容,提示有關風險。
從上市公司的層面來講,風險識別能力不足是其引發(fā)財務風險極為重要的因素。所以,為了有效地對股權質押所帶來的財務風險進行控制,上市公司可以以股權質押的特點為基礎,進而建立起科學合理且高效的風險預警管理機制。(1)對股權質押所引發(fā)的財務風險相關信息進行整合。對于上市公司來講,為了進一步增強自身對財務風險的控制與管理質量,往往會將同行業(yè)或是其他行業(yè)發(fā)生股權質押風險的案例為基礎,并適當收集相關案例資料,盡可能從相關案例中提取股權質押和公司財務風險有關的信息和數(shù)據(jù),并以此為依據(jù)制定與自身公司相適應的風險識別和預防控制措施。(2)在公司內(nèi)部建立專門的風險識別和評估部門。在進行股權質押融資過程中,如果控投股東的操作不當時就極易給公司帶來極大的財務風險及變化。所以,上市公司應當把股權質押前期的風險識別、預警等作為重點工作來進行,同時,還應當積極吸收外部優(yōu)秀的人才,強化內(nèi)部人才的培養(yǎng),真正構建一支具有較強風險識別與評估的精英團隊。當控股股東與金融機構發(fā)生股權質押交易之后,該部門應當對公司的財務風險波動情況作出全面的評估與跟蹤,利用關聯(lián)交易、資金轉移等的監(jiān)控和分析來對潛在的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并將最終的評估結果向董事會等有關機構進行反映。
總的來講,由于股權質押這種融資方式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交易結構較為簡單且效率非常高,所以這也是控股股東比較喜愛的一種融資方法?,F(xiàn)階段,股權質押可以使上市公司獲取其發(fā)展所需要的資金,是上市公司較為常用的一種融資方式。但不管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利與弊,盡管股權質押可以很好地滿足上市公司和控股股東的實際需求,但也會給其帶來一定的風險問題。當資本市場發(fā)生波動時,股權質押的比例過高便會致使上市公司股份受到影響而出現(xiàn)下跌,甚至還會跌至平倉線,這樣不僅會對出質股權的價值造成影響,還會導致其他投資者造成損失;且當股份跌至平倉線時,質權人則可以以相關規(guī)定來獲取質押股權,這樣就會致使控股股東失去對公司的控股權。在這種情況下,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追加質押、再質押和停盤等多種方式來化解相關股權質押所引發(fā)的風險問題,并以此來保障公司、股東以及投資者的相關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