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肖璐
(寧波經貿學校 浙江·寧波 315100)
2014年3月,教育部發(fā)布了《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這一重要概念。2016年9月,教育部《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項目組報告闡述了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內容。2017年7月,《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加強培育中職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指導意見》出臺。2020年《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標準》正式發(fā)布,提出了由職場語言溝通、思維差異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學習組成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中職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方向。
閱讀教學,是中職英語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陣地。然而,在目前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方面,教材與學生專業(yè)和實際水平結合度不高。不同的專業(yè),不同入學分數(shù)的班級,選取的英語教材卻往往是相同的。另一方面,教師缺乏教材整合意識,照搬教材中的內容和步驟,缺少應有的、針對不同專業(yè)和學情的延展和補充。
在中職英語閱讀課堂上,教師普遍是按照教材內容,逐詞逐句講解,缺乏科學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讓學生走進閱讀內容,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進行閱讀。在這樣的情況下,難以滲透、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影響,英語閱讀教學更側重語言知識的識記和掌握,忽視了通過文本,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拓展學生課外視野等目標。在中職英語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常采用蜻蜓點水式的文本解讀模式,只教授文本內容所傳遞的淺層信息和語言點,忽略了文本所傳達的深度情感和長遠思考。
雖然當前中職英語閱讀教學狀況不容樂觀,然而英語作為一門世界性語言,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英語閱讀課程,一方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另一方面,通過英語閱讀學習,也是學生磨礪意志,發(fā)展思維,拓展視野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英語閱讀教學,對中職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和終身學習,有著重要作用。
根據目前中職英語閱讀教學現(xiàn)狀,筆者將結合《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加強培育中職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指導意見》和《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課程標準》,在閱讀教學中引入核心素養(yǎng)理念,以期幫助學生深挖文本內涵,加深主題理解,拓展課外視野,變被動答題為主動探究,讓學生真正參與閱讀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辨品質。
筆者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語1》基礎模塊Unit 7的ReadingandWriting為內容,探索一堂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英語閱讀課。
4.1.1 讀懂學生,激發(fā)學生熱情
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對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閱讀教學模式較為抵觸,喜歡新鮮事物,較易接受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因此在整堂課設計中,教師整合教學素材,設計難度既接近學生的能力水平又體現(xiàn)一定梯度的活動,激發(fā)學生全員參與課堂活動,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同時,通過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及一系列有深度的拓展內容,學生將進一步感知英語閱讀、用英語思考及表達的樂趣,切實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強化社會參與、培養(yǎng)責任擔當?shù)暮诵乃仞B(yǎng)。
4.1.2 整合素材,引發(fā)學生共鳴
本節(jié)課主要以E-mail為閱讀載體,用現(xiàn)在進行時,描述志愿者活動。課本中的教學內容和步驟符合常規(guī)英語閱讀課的基本流程,但是操作起來比較機械枯燥,缺乏深度,難以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共鳴。
在此情況下,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具體的教育情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在核心素養(yǎng)大背景下,對教學素材進行“二次開發(fā)”。
首先,根據本節(jié)課的閱讀內容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師搜集學生擔任各項活動志愿者的照片。由此,詞匯的呈現(xiàn)將更接地氣,也更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其次,教師用卡片,分解制作E-mail的格式框架,以便讓學生在課上能更好地排列郵件的篇章結構,通過“做中學”,將格式框架按順序粘貼于黑板上,加深對郵件格式的認知。
最后,準備海報,描繪框架,讓學生在writing產出部分,結合實際情況,小組通力合作,完成海報設計與撰寫。
4.1.3 確立四維目標,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立意下,從職場語言溝通、思維差異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學習四大方面,確立教學目標。
掌握與志愿者活動相關的詞匯;初步習得現(xiàn)在進行時態(tài)的基本結構;了解E-mail的總體框架和具體內容。
了解志愿者精神,培養(yǎng)樂于助人,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行。以“志愿者”為契機,倡導健康生活、強化社會參與、培養(yǎng)責任擔當,不斷提升核心素養(yǎng)。
通過閱讀活動,培養(yǎng)觀察力、分析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進一步提升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yǎng)持續(xù)的英語學習興趣,養(yǎng)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參與語言實踐的意識和習慣。
4.2.1 活躍氣氛,鋪墊情感(Warming-up)
教師結合本校學生擔任志愿者的活動照片,引出文本閱讀中關于volunteer的話題,導入部分目標詞匯和短語,活躍氣氛的同時,鋪墊本課的情感主旨,自然銜接本課E-mail的內容。
4.2.2 參與活動,掌握新知(Fast-reading)
學生通覽文本,勾選文章主要大意。全班學生分為5組,閱讀E-mail,派代表上臺完成E-mail格式的標簽粘貼活動,掌握郵件的基本結構。
4.2.3 有序推進,導學同步(Close-reading)
學生再讀文章,根據段落中的核心語句,概括段落大意。之后,根據核心語句提煉關鍵詞,歸納文章結構,化繁為簡,把書讀“薄”,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本篇e-mail的脈絡,同時,滲透閱讀策略。
教師結合郵件特點,將“帽子”這一具象化的圖片比作E-mail內容本身。學生精讀文章,抓取篇章主要結構,根據核心詞匯完成思維導圖MindMap,在細節(jié)閱讀中完善各部分信息,把“讀薄的書重新讀厚”。
學生運用underline的閱讀技巧,找出重要的、關鍵的語言信息,并利用worksheet,通過gapfilling的方式練習細節(jié)閱讀中應把握的4W原則,即:who,what,when和where,完成“帽舌”。
學生解讀E-mail的核心部分,即志愿者工作,明確Who is/are doing what的對應關系。在與what有關動詞詞組的講解學習部分,學生根據動作演示和上下文鞏固詞義,如putup,handout和place等。書本中“靜”的文字變成了課堂上“動”的語言,學生自己行動,將本節(jié)課的重點詞匯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在自主閱讀中,順利完成“帽頂”。
利用完善信息后的Mind Map,完成“帽尾”,自然形成整個E-mail的銜接和串聯(lián)。整個閱讀過程從教師的presentation再到學生的practice,有序推進,“導”與“學”同步進行。
4.2.4 合作展示,升華課堂(Post-reading)
教師從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升華本堂課主題:Being volunteers brings us happiness,richness and togetherness.It’s just like a gift,making you happy and making others happy.So,take actions immediately,spare no effort to help others.Be a volunteer!
教師設置8個志愿者活動場景,全班學生分組通力合作,運用本堂課所學詞匯和句型,完成志愿者活動的海報設計和內容撰寫,最后上臺展示。
課后,倡議學生訪問本市志愿者網站,身體力行,參與到更多的志愿者活動中去。
本堂課從五大方面展現(xiàn)了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中職英語閱讀教學探索。第一,教學理念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主體轉變。相對于“教”,教師更側重“導”,在任務的驅動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實現(xiàn)“做中學”。閱讀課堂不再沉悶,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了起來,實現(xiàn)了導學良性循環(huán)。
第二,教學目標由掌握語言知識向語言綜合運用及核心素養(yǎng)培育轉變。學生學習E-mail,不再只是掌握語言點或郵件的格式,更是在實踐中運用相關詞匯進行思想的表達,形成文化理解,提升志愿者服務意識,促進自主發(fā)展和社會參與等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
第三,教學內容由單純知識點的講授向技能、知識、策略、情感、文化的綜合轉變。在本堂課中,教師對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fā)”。學生不僅學習了關于郵件、志愿者的語言點,還操練了閱讀、寫作技巧,總結了閱讀策略,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思維品質,感受了志愿者文化,最終促進了情感的體驗和升華。
第四,教學方式由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向多種教學方式轉變。教師重視主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對主題意義的深層探究,任務設置梯度合理,課堂講授生動活潑,語篇分析深刻到位,實現(xiàn)了傳統(tǒng)英語閱讀課“靜的課堂,靜的思維”向“動的課堂,動的思維”轉變。
最后,教學評價由終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轉變。一堂課下來,難以用絕對性的指標來全面衡量學生的收獲。許多學生的進步和轉化都是在一堂又一堂課的合力之下逐漸完成的,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更是如此。形成性評價使得評價更為客觀和全面。學生通過自主練習、互動交流、合作探究,能夠進行深度的思考。同時,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每個學生都將有更多的機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促進自身的長遠、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