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月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朝暉小學,浙江 杭州 311203)
“互聯網+”是近幾年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很多傳統(tǒng)行業(yè)因此重新洗牌。毋庸置疑, “互聯網+”對傳統(tǒng)德育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
人人家里有電腦,家家都擁有智能手機?;ヂ摼W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方便了我們的溝通。如今的青少年一代是與互聯網共成長的一代。今年盛行的手游“守望先鋒”稱霸小學生世界,筆者也收到不少家長的投訴。
互聯網時代已深入骨髓,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接受新知識的途徑,面對網絡文化沖擊,作為教師如何利用網絡手段來推進德育工作,從而建立“互聯網+德育”的新的德育教育平臺呢?如果我們的班級網絡德育能讓孩子樂在其中,既可以讓孩子滋心養(yǎng)德,也可減少孩子對游戲的依賴度,把互聯網發(fā)揮到極致,豈不一舉兩得?
網絡時代的來臨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資源,從而使教學手段也越發(fā)多樣化。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可以運用音樂、圖片、視頻等手段講解知識,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可采用各種科學、有效、新穎的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手段,將呆板、無趣的教學內容轉化為有趣、形象的視頻和圖片,從而能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有效推進德育工作。
德育教育不能機械地以傳播知識為主,而是應該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細節(jié)當中。作為教師,應該去重視和發(fā)現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現,看看德育教育有沒有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師可以通過建立班級群以及班級網站等方法,使德育教育滲透到實際生活中去,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使學生的道德教育得到有效的應用。
教育的對象是學生,是需要呵護和關愛的,對正在成長中的小學生來說,教師的關愛尤其重要,比如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教育氛圍,讓他們感受到溫馨與真情;比如寬容地對待學生的錯誤,進行善意的、語氣柔和的批評,讓他們感受到親切與被關懷。在網絡德育教育中,教師雖然沒有與學生進行面對面教學,但由于網絡的快速性、非線性、遠程性及其交互的隨機性,可以使教師的教育變得更為開放和周到,人文性的關懷變得更為可能。更重要的是,人文關懷的含義與內容變得更為廣泛,人情味也變得濃烈了,德育教育的效果也更為明顯。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各種電子產品的普及,小學生很容易獲得各種信息,且信息量巨大。這些信息良莠不齊,因為小學生年齡小,對信息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如果不加辨別地加以吸收,學生必然會受到不良信息的誤導,從而影響身心健康,這是與德育教育的主旨相違背的,對學校德育教育產生障礙與沖擊。
筆者和班級家長設計了“網絡德育約法三章”:(1)上網前需經過家長同意;(2)上網時間控制在每天不超過半小時;(3)在家長陪伴下查閱資料。約法三章細則由班級微信群發(fā)出通知并以紙質稿下發(fā),由家長和學生一起按下手印,約定遵守該守則。因筆者班級學生才三年級,年紀比較小,好奇心重,判斷力較差,這樣大大降低了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中從紛繁的大數據中獲取負面信息的概率,為我們的網絡德育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
1.打造“空中課堂”
為方便家長和學生、老師之間的聯系,學生入學時,筆者創(chuàng)建了家校聯系的“空中課堂”,方便親子溝通,解除家長苦惱,滿足家長因沒有精力或能力管教孩子的需求。如利用網絡開設“班主任每周講座”,講講一周來孩子出現的一些問題,然后分析其產生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既有理論又有具體案例,家長就容易理解,并且能活用到平時的家庭教育中,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
2.組建班級QQ 群和微信群
由家委會牽頭,組建班級QQ 群和微信群,家長可在群里接收學生在校表現的圖片及視頻資料,讓家長全方位了解孩子在校表現。對學生來說,就像在校安裝了攝像頭一樣,在校期間行為會更收斂,有助于學生及早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給辛苦的班主任減輕一點壓力。
3.營造綠色網絡環(huán)境
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文明的綠色網絡環(huán)境,關愛學生的身心健康,是網絡德育工作的基礎和必要前提,也是深化學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手段。于是,筆者要求家長在學生使用的手機或電腦中安裝兒童瀏覽綠色系統(tǒng),保證能過濾不適合未成年人閱讀的不良信息。
德育教育依賴的是外部動能,一個優(yōu)秀的德育教育“支點”,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信息技術豐富德育內容
互聯網發(fā)展到今天,圖片、文字、影像和聲音都能傳輸,豐富了德育內容。因此,班主任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收集各種圖文資料和視頻短片,就能使德育教育主題更具吸引力,教育手段更具感染力,教育效果更具說服力。2019 年6 月,筆者班級組織了以“感恩父母”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在六月底隊活動課匯報成果時,每一個學生都能事先在家里用手機錄制視頻,把平時藏在心底的個人秘密在視頻中傾訴出來,把做過的錯事也在視頻中大膽地說出來。班主任通過班級交互式電子白板將視頻向家長和學生進行播放。通過這樣的形式,一方面能使學生感受到父母偉大,明白了做人必須要孝敬父母;另一方面也使家長體會到孩子的不易,體會到孩子的確長大了。
2.“微課堂”更新德育形式
今年暑假里,我給學生們布置了至少遠游一次,踏尋偉人足跡的作業(yè)。坐在魯迅少年時期學習和成長的三味書屋里,品味他少年時刻待過的童趣滿滿的百草園,追憶那個從不遲到的小魯迅,這是我們班每一個學生的“紅利”。為了以偉人的精神和力量培育青少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和同學們簽署了“彩虹少年勵志微課堂”獎勵條例,凡是能在參觀過程中拍下視頻資料或者照片并能配上語音做成視頻供同學們欣賞的,都可以獲得一份精美的禮物。
很高興,暑假里有三位同學大膽地在群里開課了,雖然視頻制作還顯簡陋,但可看出下了一番功夫。這些同學除了自己身臨其境感受偉人的足跡,還承擔了手機錄播的任務——在游覽的同時,用手機錄制微視頻,并把微視頻上傳到班級微信群,和其他同學一起分享。這樣做的用意是為了一課多用,從而達到德育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去游覽的同學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同時也成了沒去的同學的精神食糧。
3.應用軟件助推德育評價
上學期我校安裝了希沃電子白板,其中班級管理軟件中,可以手動輸出每個學生的名字,同時教師在課堂管理方面既可以選擇,又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臨時更改和設置這些選項。在課堂上可以隨機點名,就學生課堂表現隨時做出相應的評價。這種直觀的過程評價,對于低段學生來說,非常有效。使用一段時間后,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習習慣也有顯著改善。
網絡的特點很明顯:開放、公共,能貫穿時空,因此在網絡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三位”( 家庭、學校、社會)必須“一體”,三者不能各行其道。如果網絡德育空間能達成家庭、學校、社會的力量凝聚,那網絡德育的成效也會增加。這些年來,筆者一直致力于開拓新時代網絡德育新時空,打造網絡德育互動課堂,班級微信公眾號等等雨后春筍般全面開花,德育教育效果明顯。
1.微信公眾號網住“你我他”:談起創(chuàng)建班級微信公眾號的初衷,就是一次意外的驚喜。某一天,手機里突然彈出邀請您加入蕭山區(qū)朝暉小學公眾號的申請,我就點了進去,然后一發(fā)不可收拾?,F在,微信公眾號成了我的教育新助手,成了我表揚學生的新陣地。
2.學校網站秀出“你我他”:把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向學校網站“德育天地”推送,讓其他學生欣賞、點贊,一方面對發(fā)表的學生有激勵作用,另一方面對未發(fā)表的學生有引導作用,吸引他們積極向“德育天地”投稿。
3.家長朋友圈刷屏“你我他”:要求家長為孩子發(fā)一條朋友圈,表揚孩子在家里的優(yōu)秀表現,使學生找到被刷屏的快感,從而建立起家長與孩子的信任感、親近感。
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使學校德育教育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大量的信息給單純的小學生帶來了極大的思維沖擊。筆者經過“互聯網+德育”模式改革,把互聯網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去,加強家校合作,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實效,為小學生提供更多的成長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