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蘇東坡的第一個官職是在陜西鳳翔當判官,也就是給領(lǐng)導(dǎo)寫稿子的“秘書長”。
其時,東坡25歲,剛摘取科舉探花,年輕氣盛,恃才傲物,沒幾個同事能被他看得上眼,包括頂頭上司、太守陳希亮。他不僅屢次頂撞陳太守,還公然拒絕出席相關(guān)公務(wù)活動,甚至寫詩諷刺陳太守。不過,陳希亮愛惜人才,沒和東坡一般見識。
這天,陳希亮籌資建造了一座凌虛臺,指定東坡寫篇文章紀念。東坡竟借機在《凌虛臺記》里大發(fā)議論,暗嘲建造此臺沒有意義,會像四周那些秦、漢、隋、唐“一時之盛,宏杰詭麗,堅固而不可動”的建筑群一樣煙消云散,“破瓦頹垣無復(fù)存者”,為后人留下笑柄。
陳希亮看后,只是微微一笑,“不易一字,吩咐上石”??癜敛涣b的東坡方知太守的雅量氣度遠非自己所能比,從此心悅誠服。
多年后,“平生不為人作行狀墓碑”的蘇軾破例作《陳公弼傳》,感慨“而軾官于鳳翔,實從公二年。方是時年少氣盛,愚不更事,屢與公爭議,形于言色,已而悔之”。
在等級森嚴的傳統(tǒng)社會,官大一級壓死人。陳希亮只消參蘇軾一本,說他藐視上級、目無綱紀,恐怕蘇軾的官運就到頭了,后來有沒有那么大造化是很難說的。
可是,陳希亮不僅如《宋史》稱“為政嚴而不殘,不愧為清官良吏”,且為人寬厚大度、雅量豁然,頗有長者之風,寬容并保護了東坡這個初涉官場的愣頭青,為他后來的一飛沖天營造了緩沖之地。東坡對陳太守感懷不忘,并和他的兒子陳季常成為莫逆之交,也就順理成章了。
雅量,指寬宏的氣量。雅量難得,是因為先要有過人的胸懷。心有溝壑,方能吞吐萬物?!渡袝分v“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清朝學者鄧石如高論“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說的都是這個意思。
胸懷大了,能盛的東西多了。尖銳猛烈的批評、不留情面的指責、失之偏頗的物議,甚至一些誤會與偏見,就都能一一“笑納”,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當然,過人的胸懷不是與生俱來的,而需要后天的覺悟與提升、修習與培養(yǎng),需要以見識、智慧、勇氣來支撐。
雅量,最重要的體現(xiàn)是識人用人。做領(lǐng)導(dǎo)的不能嫉賢妒能,怕下屬超過自己,聽不得不同意見,一聽批評就火冒三丈,那樣早晚會成為孤家寡人。
要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容人的雅量必不可少。具體來說,就是要允許人才冒尖、樂見人才超過自己,要給人才提供發(fā)展空間、褒獎人才的突出貢獻,并且還應(yīng)容許人才出錯,耐心等待人才成長。
寫到這里,又想起一個宋人,那就是被寇準經(jīng)常揭短的王旦?;实蹖ν醯┱f,你屢次稱贊寇準的優(yōu)點,他卻專門反映你的缺點。王旦答曰:這也在情理之中。臣擔任丞相職務(wù)很久,處理政事很多,過失也必然多??軠蕦Ρ菹虏浑[瞞,更加體現(xiàn)他的忠心正直,這就是他的長處。
后來,寇準被任命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实鄹嬖V他,這與王旦的舉薦有關(guān)。寇準慚愧不已,嘆息良久。
這里,還想起英國化學家戴維。他在填寫自己成就一欄時寫道:“最大成就是發(fā)現(xiàn)了法拉第?!?/p>
同理,即便陳希亮、王旦兩位先賢沒有其他建樹,僅就幫助保全了文壇巨匠蘇東坡、成就發(fā)掘了一代名臣寇準,就足以彪炳史冊。他們的故事成為傳頌不衰的歷史美談,對今天的用人、容人不無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