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梅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責任制整體護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護理中的效果與價值。方法:選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內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140例,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70例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剩余70例采用責任制整體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血氣指標以及生活質量。結果:不同護理方式干預下,實驗組患者在肺功能、血氣以及生活質量三個指標方面的數據對比均優(yōu)于實驗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通過多樣性的護理內容干預后,患者的肺功能與血氣指標明顯改善,癥狀得到極大緩解,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臨床效果較好,具有推廣使用的價值。
[關鍵詞]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責任制整體護理;血氣指標;肺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24-0115-02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臨床中常見治療的呼吸系統疾病,受臟器關聯影響,患者肺部以及心臟功能都會受到嚴重影響,疾病進一步可發(fā)展為右心衰竭的心臟病,同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在冬季季節(jié)內肺源性心臟病發(fā)作迅速,常常會導致心肺功能衰減,患者生存質量受到嚴重威脅[1]。高質量的護理及治療工作可以避免患者出上消化道出血、肺性腦病、腎功能不全、心肌壞死等情況,目前針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護理方法較多,責任制整體護理以責任制加強護理實施效率、以整體護理加強護理全面性,在各種疾病護理中取得了理想效果[2]。本文就責任制整體護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護理中的效果與價值進行討論,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3...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內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140例,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兩組,對照組70例,男女比例37/33,年齡51~78歲,平均為(60.5±9.2)歲。實驗組70例,男女比例38/32,年齡51~77歲,平均為(60.2±9.7)歲,兩組患者年齡及男女比例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所有患者在醫(yī)院經癥狀、病理學分析、血常規(guī)/血氣分析、影像學檢查確定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知悉并同意本次研究開展,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肝腎功能嚴重損害;患者有急性心梗、急性心衰;患者存在精神問題不能配合護理。
1.4...方法
1.2.1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治療,包括用藥護理、病情監(jiān)測、并發(fā)癥預防等。
1.2.2實驗組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
1.2.2.1責任制落實在護理工作開展前成立護理小組,分析當前患者的情況,結合院內設備設施、護理工作制度等條件,結合國內外參考文獻,制定針對性的整體護理內容,按照護理內容落實護理人員的工作制度,明確每一個護理人員承擔的責任,并且集中展開護理培訓,強化患者護理工作素質與責任意識。
1.2.2.2認知干預從患者角度出發(fā),首先要確保患者形成正確的認知,患者在入院治療后,責任護理人員就需要及時的建立溝通渠道,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取得與患者的信任,隨后開展健康知識宣教,依據不同患者的實際病情情況首先告知患者當前病程實際情況、疾病的負面影響以及治療可能,告知護理的內容以及效果,達到加強患者健康知識儲備、提高護理依從性的效果。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不斷與患者交流以了解患者真實想法,剖析存在的不良情緒,找出原因并采取心理引導,常見心理引導方式則包括聆聽、心理支持、心理疏通、注意力轉移、社會關系支持、錯誤認知糾正等,通過正面心理情緒的建立,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
1.2.2.3飲食護理飲食護理需要針對患者的病情、喜好以及體質特點,為患者制定合理科學的膳食方案,避免患者禁食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患者平時的飲食應當堅持清淡易消化,保持合理的營養(yǎng)結構。為緩解心肺壓力,可以適當補充鈣離子、鉀離子、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物質。
1.2.2.4運動護理運動護理主要是為了改善心肺功能,分析患者當前的體質能力,為不同患者制定運動計劃,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展開運動。常見運動方式包括:(1)呼吸訓練,呼吸訓練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通過吹氣球的方式,每天3~5次,逐漸改善呼吸功能。(2)有氧運動,引導患者進行緩慢的床上運動以及創(chuàng)新愛運動,床上可以適當鍛煉四肢,通過屈伸、提高等方式增強四肢力量,改善護理功能。下床可進行緩慢的走動,簡單體操的完成以改善呼吸功能。
1.2.2.5藥物的強化護理藥物的使用不能再停留于告知患者吃幾片、怎么吃、什么時候吃的程度,護理人員需要詳細指導患者如何使用抗心律失常、強心劑以及利尿劑等藥物,面對面向患者介紹藥物的作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項以及不良反應,在藥效時間段內還需要架起那個患者不良生命體征的觀察,如果患者出現了低血壓、心率異常等情況需考慮立即停藥處理。
1.5...觀察指標(1)肺功能:FEV1、FVC、PEF。(2)血氣指標:Pa02、PaCO2。(3)生活中質量:采用SF-36生活質量量表[3]進行修改,量表主要包括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四個方面,分值越高則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方法將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率計數資料采用c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肺功能指標對比兩組患者的肺功能,實驗組明顯更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對比如表1。
2.2血氣指標對比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改善情況,實驗組血氣情況明顯更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對比如下:實驗組Pa02(mmHg)為(57.82±4.41),對照組為(49.66±3.02),(t=12.787,P=0.002)。實驗組PaCO2(mmHg)為(38.21±5.73),對照組為(46.22±7.38),(t=7.173,P=0.037)。
2.3生活質量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更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對比如下:實驗組患者生理功能(21.34±3.15),對照組(19.12±2.21),(t=4.827,P=0.004);實驗組患者心理功能(21.89±2.99),對照組(18.81±2.03),(t=7.130,P=0.002);實驗組社會功能為(22.11±3.03),對照組為(19.95±2.21),(t=4.819,P=0.010);實驗組情感職能為(23.37±3.55),對照組為(20.28±2.47),(t=5.978,P=0.003)。
3討論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又稱肺心病,是由肺組織、肺動脈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變引起肺組織結構和功能異常,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力增高,使右心擴張、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臟病[4]。我國絕大多數肺心病患者是在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基礎上發(fā)生的[5]。作為臨床中為常見病,患者易多發(fā)合并心臟衰竭,疾病治療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在治療過程中同樣需要有效的護理工作實施。長時間的治療會對患者產生較大的影響,導致患者放棄治療,為此需要加強護理干預。
整體護理是一種近年來使用較為廣泛的護理工作模式,護理人員除了護士除了應加強對病人自身的關注外,還需要把注意力放到病人所處的環(huán)境、心理狀態(tài)、物理因素等對疾病康復的影響因素[6]。通過圍繞患者為中心,充分考慮影響疾病恢復的多種因素,將臨床管理與護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整合成一個系統,再有效的展開,獲得良好的效果。在護理工作中,針對性實施責任落實、認知干預、健康宣教、心理護理、運動護理、藥物護理、飲食護理等內容,切實有效的增強改善了患者的治療體驗,有效緩解各項癥狀[7]。
綜上所述,針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通過多樣性的護理內容干預后,患者的肺功能與血氣指標明顯改善,癥狀得到極大緩解,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臨床效果較好,具有推廣使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邊紅霞.整體護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衰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22(20):117-117.
[2]于月輝,王曉昕,李潞.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護理中整體護理的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34):244-245.
[3]隋鴻媛.整體護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衰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醫(yī)學信息,2018,457(02):171-173.
[4]黃春鶴.整體護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衰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31):255-256.
[5]薛龍轉.責任制整體護理在神經內科病房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9,26(06):177-178.
[6]周雅梅,程蘭慧,周輝.整體護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中的應用探討[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8,32(12):141-143.
[7]于月輝,王曉昕,李潞.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護理中整體護理的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34):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