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寫作面臨的一個巨大難題就是無話可說。究其原因是缺乏寫作素材,導致語言單薄、思想淺顯,無法做到深層次挖掘,語言表達缺少藝術(shù)性。
要解決初中生寫作無話可說的問題,就要從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著手。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多樣化的途徑發(fā)掘素材,同時教師還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尋找多樣化的素材積累途徑,提高學生的寫作質(zhì)量以及語文素養(yǎng)。
提高初中生寫作質(zhì)量的重要方法就是加強素材積累,對各種各樣的素材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圍繞主題做好素材歸類。積累素材可以改變學生過去在寫作中無話可說的局面,降低寫作難度,提高學生的綜合表達效果。
對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加強指導,鼓勵學生通過多種不同的途徑收集素材,并根據(jù)寫作要求對這些素材進行靈活應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指導學生積累素材時,教師要加強和學生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素材積累和靈活應用能力。
初中生在寫作時無話可說主要是因為素材積累不足,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多種途徑去積累寫作素材。其中語文課堂教學不僅是學生獲取知識、方法的基本途徑,還可以為學生累積寫作素材助力。在課堂學習中,教材以及由教材拓展的資源是非常寶貴的寫作材料,善于利用可以為寫作質(zhì)量的提高帶來保障。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認真分析,發(fā)掘教材當中的素材和技巧,養(yǎng)成自覺積累的習慣。
例如,在教學《春》《濟南的冬天》這樣的寫景抒情文章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吸收借鑒文章運用的景物描寫技巧和情感表達技巧,并對寫景的優(yōu)美詞句和段落進行積累,并在一旁標注自己讀完后的感受,讓學生對文本主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養(yǎng)成主動積累的習慣。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拓展閱讀朱自清、老舍等作家的其他優(yōu)秀文學作品,并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展示,讓學生能夠?qū)ξ恼伦髡咭约拔谋緝?nèi)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拓展學生素材積累的途徑。
教學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因為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都是非常有限的,學生接觸到的資源也非常有限。為了避免學生在寫作時出現(xiàn)思路阻塞和思維局限的情況,教師要讓學生跳出教材,從課外尋找靈感、積累素材,在課外閱讀活動以及一系列的生活體驗當中,學習更多優(yōu)質(zhì)的寫作方法,積累大量的優(yōu)美詞句,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
例如,在以“挫折”為主題寫作時,很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并未跳出固有的寫作框架,始終在圍繞挫折是什么,怎樣才能戰(zhàn)勝挫折做文章,導致語言拖沓,主題淺顯、模糊。
為了讓學生積累更多寫作素材,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從名著中積累素材,再從不同角度研究寫作話題“挫折”,將挫折看作人生的一段階梯。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在生活中找尋各種各樣的素材。比方說,有的學生觀察到一棵在石頭縫中生長的小草,并由此感嘆小草能夠在石縫中頑強生長,定經(jīng)歷了許多挫折和磨難,并由此進行引申,把文章主題提升到更高的層次。為了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當中有更加豐富的收獲,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課外閱讀作品以及閱讀經(jīng)驗,進一步拓展課外閱讀的素材量。
初中生在實際寫作時思想存在局限性,不能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寫作中,這是因為學生并沒有認識到真情實感是優(yōu)質(zhì)而又豐富的寫作素材,可以使文章出彩,增加作文的深度。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寫作當中投入真情實感,增加文章的生動性,而不是簡單堆砌大量華麗詞藻,卻缺少靈魂。為了避免出現(xiàn)人云亦云和千篇一律的寫作局面,教師可以在作文課上組織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進行深度交流,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完善自我,在積累寫作素材的同時表達真情實感。
例如,在以“勇敢”為主題的寫作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jié)成學習小組,在組內(nèi)針對寫作主題表達各自的意見和觀點。有的學生認為可從勇敢是什么這個角度進行寫作,描述有關(guān)勇敢的一些具體事例,探究勇敢的意義。有的學生則反其道而行之,認為可從不勇敢行為出發(fā),運用反轉(zhuǎn)法,講述勇敢的深層內(nèi)涵。學生在交流碰撞中得到的靈感就是寶貴的寫作素材,這樣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必須從積累豐富的素材著手。積累素材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多種不同的途徑探索素材累積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能夠真正積累并靈活運用各種各樣的寫作素材,完成量變到質(zhì)變的轉(zhuǎn)化。教師在和學生的日?;又校私鈱W生在素材運用當中存在的不足,給予學生耐心的指導、多方面的輔助,促進其作文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