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 昕
親子活動是幼兒園家園共育的一種重要方式。親子活動有助于實現(xiàn)幼兒、家長以及教師之間的互動,加強親子之間的交流;有助于完善幼兒教育,為幼兒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目前,很多幼兒園都很注重親子活動的開展,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親子活動的開展效果都不盡如人意。首先,幼兒園和教師對活動的認知不足,使活動的娛樂性大于教育性,導致親子活動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其次,教師在活動中沒有發(fā)揮好連接作用,造成幼兒和家長的互動效果不佳。對于活動中需要由幼兒完成的任務,由于家長對親子活動的認知不充分,在活動中會替代幼兒完成任務,或者沒有對幼兒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導致親子活動效果不佳。最后,教師的活動設計不夠科學,也影響了活動的順利開展。
目前,部分幼兒園對親子活動仍然存在認知偏差,沒有認識到親子活動對幼兒的影響。當下,開展親子活動不僅是學前教育的主流發(fā)展趨勢,更是改善幼兒園教學環(huán)境和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重要手段。因此,幼兒園要提高對親子活動的認知,積極利用社會資源組織活動,豐富活動內容,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以達到《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提出的教育目標。
教師是親子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只有教師對自己的角色有明確定位,才能保證親子活動有序開展。為了讓親子活動更具針對性,園所應注重培養(yǎng)教師的綜合能力,提高教師對親子活動的重視程度。只有教師足夠重視活動,才能激勵教師加強理論學習,提升組織活動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活動的教育價值。幼兒園也要組織教師輪流聽課,通過互相學習,分享經(jīng)驗,提升教師組織活動的專業(yè)技能。另外,也要注意提高家長對親子活動的重視程度與配合程度,提高活動的開展效果。由于家長工作繁忙,在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時,家長常常出現(xiàn)消極被動的心態(tài),教師要擔當“宣傳大使”,通過家長會提高家長對親子活動的重視,以教育學理論、心理學理論、國家指導文件以及實際案例,向家長普及親子活動的價值。
很多幼兒園的親子活動并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幼兒園可將親子活動納入課程體系,配合課程教學展開親子活動。課程體系要具備開放性,能夠積極借鑒研究成果,提高活動的科學性,也可在親子活動中滲透教學內容,一舉兩得。在課程體系中,充分借助幼兒園教育資源和家長育兒經(jīng)驗,提高親子活動的針對性,讓課程體系更加完善。如教師在感恩教育時可以組織親子活動,轉換家長和幼兒的角色。通過轉換角色,讓幼兒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從而對父母產(chǎn)生感恩之情。在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能夠主動參與活動,在活動中獲得成長。
建立親子活動長效機制可以明確親子活動的框架和形式,調節(jié)親子活動的過程,保證活動的科學性,協(xié)調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關系,保證幼兒能夠在活動中得到成長,有所收獲。同時,對活動進行評價,不斷總結活動經(jīng)驗,有助于推動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園可建立親子活動機制,由全園教師共同參與親子活動規(guī)劃,制定更加完善的活動方案。組織活動總結會議,要求教師使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匯報活動的開展情況,總結活動經(jīng)驗。為持續(xù)優(yōu)化親子活動,可將親子活動考核結果納入教師的績效評估中,利用獎懲機制督促教師重視親子活動,主動學習活動策劃,提高親子活動的質量。
我們需要不斷提高教師和家長對親子活動的重視程度,將親子活動融入課程體系中,建立親子活動長效機制。采取合理措施推動親子活動的有效開展,充分發(fā)揮親子活動的價值,讓親子活動能夠輔助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