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松山湖分中心 王 娟
羅曼·羅蘭曾說過:“藝術正如生活那樣,它是無窮無盡的?!币魳肥菈粝?,是希望,對于民族音樂的文化傳承到今天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我們不但不能放棄傳統的文化,更要通過展現民族音樂的魅力提高青少年的音樂素養(yǎng),力爭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發(fā)展。
音樂是上天贈予人們最好的禮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西洋樂也漸漸走入了我們的生活之中。假如家長想為孩子選擇學習一種樂器,培養(yǎng)孩子情操,從小讓孩子接受音樂的熏陶,大多家長可能會選擇鋼琴、吉他、架子鼓等西洋樂器。首先對樂器的選擇上來講,樂器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選擇的時候應當根據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家庭條件進行。民族音樂不受重視的原因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沒有體會過民族音樂的魅力,孩子和家長在選擇樂器上不會把沒有接觸過的樂器列入自己的考慮范圍之內,因此,作為民族音樂大多數是因為缺少展示。
在樂器學習的過程中是枯燥的,在初期學習時,大多數學生對于重復的練習都會產生不耐煩的情緒。在基礎階段的學習中學生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因此,可以通過簡單的曲目練習讓學生有一定成就感,從而在民樂的魅力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例如,李復斌老師的《民族樂隊合奏曲集》中收錄的一首曲目——《金蛇狂舞》。該作品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的背景音樂,樂曲的旋律激昂,烘托了節(jié)日歡騰的氣氛和濃郁的中國特色。該曲目非常經典,同時難度也相對較低。學生通過演奏學習能夠在初期階段感受到民族音樂帶給自己的魅力,也容易增添自己的成就感。
民族音樂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是中國音樂的形成期。作為少年宮民族樂團,要想傳承民族音樂的文化,首先要對民族音樂作品的背景有所了解。例如,李復斌老師的《楚辭后奏曲》,想要演奏好這首曲目,首先要對《楚辭》有所了解,據說這是屈原創(chuàng)作的一種新的詩體,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屈原作為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報國無望,卻又不能與卑劣的現實生活妥協,最后只身投入汨羅江以身殉楚。《楚辭后奏曲》通過獨唱、合唱、演奏者自身伴唱融合到竹笛的演奏之中去,將屈原內心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整部作品敘述了屈原的內心世界,表現出屈原那種敢為真理犧牲,不茍同于世俗的高貴情操。當學生對于楚辭和屈原有一定了解后,對作品要表達的情感掌握得也就更準確了。了解民族音樂曲目背景的同時還可以增長學生個人的知識,提升了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音樂所表現的更深層次的含義是需要學生增加了解和領會的,對曲目的背景學習和技巧學習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演奏好一個曲目必不可少的。因此,學習了解民族音樂的文化和音樂曲目的創(chuàng)作背景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學生的綜合培養(yǎng),除學習成績之外,更大程度上重視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藝術感的培養(yǎng)。借此契機作為少年宮民族樂團更應該重視樂團的年輕化。青少年是祖國發(fā)展的未來,同樣也是民族音樂發(fā)展的未來。我們要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民族音樂,聽到民族音樂的聲音。對于青少年民族樂團可以進行相關中國風的曲目練習。
教師要通過傳統文化的滲透,讓學生漸漸愛上民族音樂,把民族音樂帶到世界上,例如,李復斌老師的《鼓舞中國》《中國婚嫁》等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曲目。通過青少年民族樂團的共同訓練,首先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讓學生提高團隊協作能力的同時,能夠對民族音樂具有一定宣傳作用。教師在增強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熱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自覺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和自豪感。民族文化的傳承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民族音樂是屬于某個時代環(huán)境下特定社會的產物,會隨時間的推動不斷地發(fā)展下去。
綜上所述,教師通過展現民族音樂,讓青少年認識屬于中華民族的音樂,讓對民樂文化感興趣的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到音樂中來。教師通過對曲目的技巧練習和背景文化講解,讓學生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同時,教師還可利用青少年為載體,多宣傳我們的民族音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