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特殊教育中心學校 徐玉紅
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是教育工作者的目標。情感教育作為學生發(fā)展的重要領域,是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應積極關注的教育重點,下面結合班級管理實例,談談在開展小學生情感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方面的思考和實踐。
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基礎性階段,對于塑造學生的健康成長意義非凡,而情感教育即指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應積極關注學生的情緒、情感、態(tài)度等,讓學生身心愉悅地接受教育,從而有利于學生提升對自我的情緒調控能力,對社會產(chǎn)生健康積極的社會情感,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
1.以生為本,尊重學生。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為了有效凸顯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性,發(fā)揮其在班集體中的主人作用,在開展班級教育工作時,應積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關注、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積極與學生交流,善于傾聽、分享學生的意見,讓學生樂于分享自己在班集體中的情感體驗。
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興趣廣泛、活潑愛動的特點,在組織班級管理時,為了增強學生對班集體事務的關注度、責任感,一直推行民主的管理模式。例如,在布置班級的“讀書角”時,放手給學生,學生積極獻計獻策、動手動腦,他們從家中將自己喜愛的圖書帶來,按照一定的圖書序列進行羅列,并且在書的一側進行標注,還有些學生將所有的書籍進行分類:漫畫類、軍事類、作文類、童話類、科幻類等,并在每一欄目貼上相應的標簽,安排圖書管理人員。這樣,每一位學生都對其中的部分圖書較為熟悉,他們積極推薦、介紹自己熟悉的作品,充分展示自己作為班級主人的作用。學生讀書的興致很高,樂于進行讀書的情感、感悟交流,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
2.融合貫通,塑造學生。小學階段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基礎階段,他們情感豐富,可塑性較強,為了讓其全面、健康成長,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應結合每一位學生的實際狀況,將多種教育如情感與和諧教育、品德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等,進行有機地融會貫通,讓學生體會多種教育的魅力,全面塑造學生。
現(xiàn)在的小學生存在一個普遍問題,即由于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條件較好,所以面對失敗、困難的堅強意志欠缺。為了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培養(yǎng)堅強意志,教師在開展班級工作時,應時常對學生進行耐挫的情感教育,同時適時融合多種教育。例如,針對部分學生頂撞教師、不服管教的現(xiàn)象,分析原因發(fā)現(xiàn)是由于外部條件不充分,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形成挫折,如得不到教師、父母的關心、喜愛、贊揚,所以他們苦惱、敏感、易怒。針對這些情形,教師要制定科學的實施方案,如開展課外活動磨煉學生堅強的意志,讓學生創(chuàng)辦風雨走廊報刊,精選勵志性的榜樣例子,塑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圍;通過參加活動、談心進行勵志,將其挫折感轉化為信心、動力。
3.家校共育,陶冶學生。家庭是學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為了關注、實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積極實施家校共育的策略,創(chuàng)設機會、搭建多種平臺,讓家長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增強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受到家庭和學校愛的熏陶,形成教育的合力,有效推進情感教育工作。例如,在平時的家校共育教育實踐中,主要通過完善網(wǎng)絡和實際工作兩個層面來開展,網(wǎng)絡層面主要指利用學校平臺、微信平臺、班級群等傳播媒介,開展網(wǎng)絡家教欄目,為廣大的家長提供廣闊的聯(lián)絡空間;平時在一些測試、競賽活動開展后,開展家長育子沙龍、家教講座等活動,促進家校緊密合作;每個月一個主題的校園開放日活動,讓家長零距離接觸校園生活,為和孩子之間的有效情感交流奠定基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很多家長見證了家校共育的美好,他們在介紹自己的心得體會時,介紹了自己的孩子在學習的態(tài)度、情感方面的明顯進步變化。在良好的習慣和健康人格方面的進步意義,肯定了家校共育在陶冶學生情操,培育學生“向真、樂學、樂思”方面的積極意義。
4.實踐體驗,歷練學生。小學階段的情感教育目標主要為:培育學生具有積極的自我接納態(tài)度;培育學生具有初步的道德感;培育學生具有初步的探索精神。所以在開展情感教育時,從學生的個體實際出發(fā),積極制定相應的教育策略,同時關注學生的實踐體驗訓練,從中歷練學生。例如,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時,靠單純的理論講解學生難以理解其內涵,為了讓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學生開展“善行實踐活動”,讓學生記錄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善行實踐,如對長輩的孝敬、對同學的關愛、誠實守法等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歷練中,提高了自我道德認知,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做到了知行的有機統(tǒng)一。
總之,在開展小學班級管理時,應積極關注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積極研討、實踐多種有效的教育途徑,實現(xiàn)塑造完美人格、身心健康小學生的教育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