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清
雜燴是道備受人們喜愛的菜肴,這在于其食材多樣、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滋味鮮美。
雜燴的秉性是能上能下,隨遇而安。上能達到極致,再豪華的酒店,也有一席之地;下則抵達極點,就連路邊的飯鋪,也在傾情演繹。雜燴不僅是飯店的常客,更是人們餐桌上的尋常美味。
就全國范圍來說,大凡菜市場,都有雜燴賣,有的還設(shè)有專柜。我們揚州這兒有家老字號,一門心思,專做雜燴,真是精益求精,口碑極好。它不僅有多家分號,就連一些大型超市都有專柜。這些雜燴,既有盆菜,也有散裝的。盆菜是配制好的,論份賣;散裝的,顧客根據(jù)喜好,任點。
雜燴的食材都是半成品,通常人們買回,只需往鍋中一燴,便可享用。雜燴的食材,有高中低檔之分,價格有三六九等之別。這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了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通常雜燴的食材,葷的有魚圓、肉圓、肉皮、香腸、肚絲、肫肝、蛋餃、鵪鶉蛋;素的有筍片、木耳、平菇、金針菜、面筋包、豆腐果,還有青菜或菠菜可供選擇。這些食材,真是豐富多彩,洋洋大觀。有些食材,還可根據(jù)季節(jié),適度調(diào)整。
雜燴的好處是能應(yīng)急。通常陰雨變天,或是加班加點,再不就是懶得做菜。一時間也顧及不到三樣整四樣齊的菜肴,但也不能虧待自己,總吃方便面吧?掙來的錢,就是花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于是下班順路到菜市場,拎包雜燴就走。燒雜燴不難,既沒什么特別的廚藝要求,也不需繁復(fù)的蒸炸煎炒技藝。只需把食材通通下鍋,其間適當放點油鹽與味精,加水煮熟便可。燒雜燴只要掌握一條準則,先放葷的、耐煮的;后放素的、易熟的,保您做得好吃。也有人把燒雜燴稱為“傻瓜菜”,就跟傻瓜相機似的。燒雜燴僅需8-10分鐘的時間,便可開吃。這道美味,有湯有水,葷素齊全,熱乎乎,美滋滋。一時吃得高興,再來兩盅也不妨。
說到雜燴,還要提及類似的菜肴。從廣義上講,安徽大名鼎鼎的一品鍋、福建奢華繁復(fù)的佛跳墻、東北粗獷隨意的亂燉,以及各地大度兼容的火鍋,都屬雜燴的范疇。只不過食材的簡繁,烹制的差異,價格的貴賤而已。不同的名稱,只是表明其特點,突出不同凡響的身價而已。
我們揚州這一帶的婚宴,必定有道壓軸的大菜,此菜的俗名也叫雜燴,此刻則美稱為“頭菜”。為何叫頭菜?取其獨占鰲頭之意,“頭菜”是其簡稱。高檔的頭菜,主料有蹄筋、海參、火腿、魚肚、蝦圓、魚圓、肉圓,輔料有筍片、木耳、菌菇、腐竹、鵪鶉蛋,青菜心、胡蘿卜片,真是色彩繽紛,香氣撲鼻,喜慶誘人。頭菜上桌,喝彩一片。正如大牌明星登場,總要引起歡呼和騷動一樣。其實這是大家為婚宴捧場,因而掀起陣陣歡快的聲浪。頭菜上桌之際,婚宴的場外,還要燃放焰火與鞭炮,這是無限放大新人的喜悅,讓天地知曉,讓眾人分享。面對頭菜,食客們只能先飽眼福,要等新人謝菜才能舉箸。所謂謝菜,便是新人到每桌敬酒道謝。敬酒完畢,此刻有個身手敏捷的大廚,手托魚盤,健步如飛,圍著婚宴,繞跑一周。邊跑邊喊“魚來了,魚來了……”眾人呼應(yīng)“年年有余,年年有余……”隨后大廚跑到新人處,理所當然地從新人手中接過紅包,便“功成身退”。儀式結(jié)束,食客們“吃情高漲”,勺筷齊發(fā),大快朵頤。
其實我國的美食,一直跟文化緊密相連。在我國的很多地方,每逢年節(jié),尤為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做雜燴。不僅僅是為了口福,更是為了口彩。此時雜燴則美譽為“全家福”。全家人都團聚了,幸幸福福,快快樂樂多好。從小處說,是一個家庭的“全家?!?從大處講,是整個社會的“全家?!?。這道尋常的美味,還有這么好的口彩,這就是文化,真讓人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