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汪海彬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借助情感因素,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的情感,促使學生的思想與情感同步發(fā)展,實現(xiàn)教學目標。1993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情感教學心理學》一書,明確提出情感教學的內涵、歷史淵源和現(xiàn)實意義,系統(tǒng)揭示了情感的特性、功能和心理機制,提出“樂情”“冶情”和“融情”三條原則及其實施路徑。為此,本文依據(jù)情感教學心理學三原則,進行初中語文情感教學探索。
“樂情”原則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積極條件讓學生懷著愉快的心情進行學習。為此,教師應精心組織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可從以下兩個方面精心設計教學:
心理匹配策略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恰當處理教學活動,從主觀上滿足學生的需要,從而達到學習活動與學生需要之間的統(tǒng)一,使學生以愉悅的情緒學習。初中語文教材所選課文大多源于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達到與作者同步的情感體驗,這樣才更易于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并且完成課文的情感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與感染。
超出預期策略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恰當處理教學內容,使呈現(xiàn)的教學內容超出學生預期,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以有效調節(jié)學生的學習心向,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一些語文教師在教授課文時會劃分層次、概括段意、總結主旨,而大部分學生也習慣了這種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固然,整體把握課文是很有必要的,但筆者認為,一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內容,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這就需要教師精心組織教學,使呈現(xiàn)的教學內容超出學生的預期,以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授魯迅的名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童年生活趣事入手,鼓勵學生回憶趣事,然后與魯迅所寫的內容進行對照。這樣,學生就會處于一種快樂的情感體驗中,對課文也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內容教學的目標。
“冶情”原則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使學生的情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陶冶。教師不僅可以通過調節(jié)自身情感來感染學生,還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情感性處理,通過教材所表達的情感來陶冶學生。
教師也是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不盡如人意之事,這就需要教師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如此才能以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開展課堂教學;此外,初中語文教師還要培養(yǎng)自己對語文教學的熱愛,并把這種熱愛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和全部教學內容中。如初中語文的說明文教學不僅是學生畏懼的,也是不少教師難以把握的,因為說明文往往以介紹事物或事理為目的,與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內容的枯燥加上形式的單調,使說明文教學的情感陣地是一片荒漠。教師應積極調節(jié)自身情緒,克服自身講解說明文的畏懼情緒,表現(xiàn)出對說明文的熱愛,如此通過自身情感來感染學生。
教材內容的情感處理,指教師從情感維度上對教材內容進行加工、組織,使教材內容能充分發(fā)揮其情感陶冶方面的積極作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目標中存在著“重知輕情”的局限,更多強調寫作目的、主旨以及技巧方面的知識,而忽視情感目標的挖掘,為了改變這一格局,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情感處理。如在教授議論文時,除了讓學生初步掌握議論文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的基礎知識,了解議論文的論證層次和邏輯關系,還需要挖掘一篇議論文所表現(xiàn)的情感。如《紀念白求恩》一文,毛澤東高度贊揚了白求恩同志的共產主義精神,號召全黨向白求恩同志學習。整篇文章的論證也正是基于毛澤東對白求恩同志的精神的贊美,只有挖掘出文章中的這份情感,才能使整篇議論文顯得熱情洋溢。
“融情”原則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使師生人際情感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交融。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且直接的作用。
情感的協(xié)調功能指情感具有促進或阻礙人際關系的效能,能融洽師生關系。情緒情感作為人類的高級心理機能之一,對其他心理活動或機能具有組織或瓦解的作用:正性的、符合個體所處情境的情緒情感對其他心理活動具有組織作用,能提升信息加工速度,促進其順利進行;而負性的、違背情境氛圍的情緒情感對其他心理活動具有瓦解作用,個體將出現(xiàn)意識狹窄、對自身行為控制減弱等現(xiàn)象。在教學中表現(xiàn)為:教師的積極正性情緒有利于其教學活動的有序、高效進行;而當教師將消極負性情緒帶入課堂時,極易將自身消極情緒歸因于學生,從而破壞自己與學生之間的良好情感回路。
情感的遷移功能指個體對某一對象的情感會遷移到與之有關的其他對象上,在教學上表現(xiàn)為能調整學生對教師所教內容的學習心向。教師以自身正性情緒關懷學生,不僅可以使師生情感得以交融,還能以情感為紐帶,改變學生對于教師所授教學內容的看法,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以情冶情、以情促知,充分發(fā)揮師生間良好情感的積極作用,才能達到知情并茂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