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聰,張清改
(1.信陽航空職業(yè)學院 黨委辦公室,河南 信陽 464000; 2.中共信陽市委黨校 法學教研部,河南 信陽 464000)
鄂豫皖蘇區(qū)是黨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領導創(chuàng)建的僅次于中央蘇區(qū)的第二大革命根據地?!傲袑帯碧栵w機是誕生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一架飛機,也是中國工農紅軍擁有的第一架飛機,它曾在戰(zhàn)斗中令敵人聞風喪膽,它的經歷亦曲折傳奇,它所塑造的列寧號精神和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革命精神一樣,是中國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列寧號精神是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航空斗爭中凝聚起來的革命精神,反映了革命斗爭時期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軍民為保衛(wèi)“列寧”號、開發(fā)“列寧”號、維護“列寧”號所體現的革命品質、革命信仰、革命情懷,其核心是不忘初心、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團結一心、不勝不休的進取精神,居安思危、勇于犧牲的自覺精神。
“革命理想高于天。沒有遠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產黨員。”[1]“列寧”號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誕生后,有無數的共產黨人和根據地群眾為了保護它、維護它,殫精竭慮,甚至是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可以說,鄂豫皖人民用鮮血和智慧揭開了中國工農紅軍的航空事業(yè)大幕,而在這個過程中,堅定的理想信念也不斷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生根發(fā)芽。
“列寧”號飛機的飛行員龍文光是四川人,早年畢業(yè)于黃埔軍校,后被派往蘇聯(lián)學習航空技術,回國后擔任國民黨空軍漢口第四隊上尉分隊長。1930年3月16日,龍文光在執(zhí)行漢口到開封的航空任務返航過程中,因遇到大霧,燃油燒盡,迫降在羅山宣化店西南陳家河河灘上[2]。被俘的龍文光被押送到了鄂豫皖蘇區(qū)軍事指揮部,徐向前親自接見了他,并與他數次談心,龍文光的思想觀念開始慢慢轉變,此后又通過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親身感受,龍文光對蘇區(qū)、對中國共產黨有了全新的認識,他下定決心棄暗投明,參加紅軍,不僅自己將名字改為龍赤光,而且還數次給遠在武漢的妻子寫信,勸說她來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一起參加革命。參加紅軍后的龍文光作戰(zhàn)勇敢,后來其在漢口被國民黨抓捕,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刑訊逼供,龍文光堅貞不屈,寫下絕命詩——“千秋風雨世間飄,死生一事付鴻毛。吾為自由空中飛,不算英雄,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不斷塑造,并最終賜予每一位共產黨員無窮的勇氣和力量亦自豪”。之后龍文光高呼共產主義萬歲,慷慨赴義!龍文光從一名國民黨軍官轉變?yōu)橐幻e極革命的紅軍,其傳奇經歷書寫了共產黨人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
首創(chuàng)精神的實質就是創(chuàng)新精神,敢于開天辟地、想前人所不敢想、嘗試前人所不敢嘗試的事。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這種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就始終伴隨其左右,貫穿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的整個奮斗史。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發(fā)展航空事業(yè)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發(fā)揚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探索了一條前無先例可循的航空發(fā)展之路。
在“列寧”號誕生之前,很多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軍民對飛機這樣的“空中怪物”毫無了解,對如何運輸、維護和使用這樣的機械更是一無所知。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鄂豫皖蘇區(qū)不是毀壞它,而是毅然決定將飛機拆卸運輸到卡房,并千方百計地修復如初。為了區(qū)別于國民黨的飛機,還為飛機取了一個具有鮮明革命特色的名字——“列寧”號,并用紅色油漆在機身側面涂上了機名和空心紅星。同時,還決定正式成立鄂豫皖軍事委員會航空局,任命龍文光為航空局局長,錢鈞為政委,又配備了相關技術人員,還建設了一個專門飛機場和兩個簡易飛機場。為了獲得汽油,鄂豫皖蘇區(qū)又大膽想出用人換汽油的策略,用在雙橋鎮(zhèn)戰(zhàn)斗中被活捉的國民黨第三十四師師長岳維峻換取了3000多斤汽油,從根本上解決了“列寧”號的燃料問題。在戰(zhàn)斗中,“列寧”號深入敵區(qū),發(fā)動“空對地”作戰(zhàn),成為我軍航空史上的首次空戰(zhàn)嘗試,可以說,鄂豫皖革命蘇區(qū)在“列寧”號誕生、根據地航空事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顯示出了巨大的革命勇氣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這就是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而這種精神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成功結合的重要經驗之一。
“團結一心”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軍民發(fā)展航空事業(yè)的重要經驗,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人民熱愛、服務航空事業(yè),航空事業(yè)充分依靠人民、發(fā)動人民、服務人民?!安粍俨恍荨眲t是為了保衛(wèi)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航空事業(yè),為了奪取革命的勝利,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鄂豫皖軍民矢志不渝,一往無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列寧”號剛剛被俘獲時,羅山地方武裝組織精兵強將試圖將飛機奪回。所幸根據地軍民警惕性極高,派人專人日夜看護飛機,及時發(fā)現了敵人的陰謀。在地方赤衛(wèi)隊員的密切配合下,蘇維埃地方武裝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保護了勝利的果實。面對飛機體型大、運輸不便的難題,蘇區(qū)決定先將飛機隱藏,然后又拆卸成小塊,分別標記數字,最終由150名身強力壯的青年組成搬運隊,用馬車裝、驢馬馱、人力扛,翻山越嶺,披星戴月,在沿途蘇維埃政府組織的上千人的協(xié)助下,歷時半個月,才將這架飛機運送到箭廠河。飛機重新組裝成功后即投入戰(zhàn)斗,先后參加了沙窩高山寨戰(zhàn)役、解放黃安戰(zhàn)役?!傲袑帯碧栠€多次承擔軍事偵察、散發(fā)宣傳品的任務,在保衛(wèi)根據地、震懾敵人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如武漢國民黨的《掃蕩報》驚呼:“共軍飛機連日騷擾潢川、漢口,我方幸無傷亡?,F有關方面已通知各地嚴加防范?!闭嵌踉ネ钴娒竦膱F結一心,才有了“列寧”號的轉運、重組和誕生,才有了中國工農紅軍航空事業(yè)的開啟;正是“不勝不休”,才有了中國工農紅軍航空事業(yè)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3]。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居安思危,時刻保持一種憂患意識,才能夠順利解決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同時,中國共產黨本身就是使命型政黨,居安思危,使命自覺,尤其是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航空事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將民族命運、人民幸福有機統(tǒng)一的使命自覺精神。
“列寧”號經常飛到漢口、固始、潢川等地偵察、散發(fā)宣傳品,成為敵人的心頭之患。但共產黨人并未因此驕傲自滿,而是居安思危,充分發(fā)揮紅軍的航空優(yōu)勢。紅四方面軍總政委陳昌浩甚至親自乘坐“列寧”號飛機對黃安守軍進行轟炸,“列寧”號讓敵人聞風喪膽。為了除掉心腹大患,國民黨空軍先后調集幾十架戰(zhàn)斗機到鄂豫皖上空偵察,試圖打掉“列寧”號,但由于根據地對“列寧”號進行了周密的防護,敵人的計劃一直未能得逞。第四次反“圍剿”開始后,紅軍的處境日益險惡,革命根據地斗爭形勢十分不利,紅軍只得把“列寧”號拆卸開,專門調了一支幾百人的部隊,抬著拆卸下的飛機部件,翻山越嶺與敵人打游擊。戰(zhàn)斗日益頻繁、環(huán)境日益惡劣,為保衛(wèi)飛機犧牲的戰(zhàn)士也不斷增加。最終紅軍總部不得不痛下決定,將“列寧”號飛機就地掩埋。國民黨占領鄂豫皖蘇區(qū)后,在箭廠河、普濟寺等地挖地三尺,見人就抓,試圖拷問出“列寧”號的下落,但是根據地的群眾嚴守秘密,令敵人一無所獲,他們只能無奈地向蔣介石報告“列寧”號已經被紅四方面軍帶出蘇區(qū)。正是共產黨人的居安思危、勇于自我犧牲的自覺精神、前瞻眼光,使得“列寧”號最終也沒有被國民黨發(fā)現,極大的挫敗國民黨的反共氣焰。
列寧號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革命斗爭和航空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精神傳統(tǒng)。其內涵不僅十分豐富,而且具有緊密的內在邏輯。其中,不忘初心、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是核心和勝利之本;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是本質和動力之源;團結一心、不勝不休的進取精神是支柱和重要保證;居安思危、勇于犧牲的自覺精神是標識和風格體現。列寧號蘊含的紅色基因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有利于我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夢想。
“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叫共產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產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盵4]可以說,自從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對理想信念的堅定追求就高擎在每一位共產黨人心中,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航空事業(yè)艱難發(fā)展的歷程就是共產黨人從理想信念中汲取了力量,隨時準備為黨犧牲一切,包括生命。
當前我們已經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經濟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是我們面臨的國內外形勢依然復雜,比如西方的意識形態(tài)滲透從未停止,一些國家甚至處處遏制中國,企圖擾亂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國內社會思潮方興未艾,社會矛盾復雜,經濟發(fā)展面臨“三期疊加”;我們黨自身也在變化,不僅從革命黨變?yōu)閳?zhí)政黨,而且黨員人數龐大,且來自社會各個階層。雖然國際、國內、黨內形勢在變化,時代在變化,但是共產黨人初心不能變,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不能丟,因為一旦偏離了這個初心,就會給黨和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甚至是災難,蘇共垮臺就是前車之鑒。不忘初心,才能行穩(wěn)致遠,新時代的黨員干部只有做到對黨忠誠才能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才能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才能進行偉大斗爭,推動偉大事業(yè),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中指出,“世界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變化,中國也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變化,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不斷認識規(guī)律,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chuàng)新?!蓖黄扑枷敕h,敢于開天辟地去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這是列寧號精神的本質和動力之源,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不竭動力。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新的時代,新的征程,我們進行的是一項無前例可循、無經驗可借鑒的偉大事業(yè)。在推動偉大事業(yè)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將面臨各種各樣的難題和挑戰(zhàn),比如當前社會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面對實現偉大事業(yè)過程中的諸多矛盾、難題和未知的困難,共產黨人需要的不僅是有巨大的革命勇氣,更需要強大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和智慧,就像八十多年前“列寧”號的橫空出世一樣,我們要以大無畏的精神,創(chuàng)造性的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結合,與時俱進,推動理論、制度和實踐的創(chuàng)新。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96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一步接一步,從藍圖到現實,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之所以能如此,根本在于我們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本\團結,黨堅勢盛,密切聯(lián)系群眾、依靠群眾,才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新時代新挑戰(zhàn),團結一心、不勝不休的進取精神是實現“四個偉大”的重要支柱和重要保證。偉大事業(yè)、偉大夢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來推動。我們必須清醒的看到,人民才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我們必須堅定群眾路線,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全面建成小康、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積極性;同時,我們要克服驕傲自滿情緒,要清醒的看到雖然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們已經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但決不能沾沾自喜、心滿意足、止步不前,而是要繼續(xù)發(fā)揚不勝不休的進取精神,勇往直前。
居安思危、勇于犧牲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標識和重要精神品格。老一輩革命家多次提醒中國共產黨人一定要居安思危、常懷憂患之心,毛澤東講共產黨人奪取全國勝利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鄧小平告誡廣大黨員干部“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決不能掉以輕心”。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告誡廣大黨員干部盛世尤需謹慎。
不必諱言,我們的一些黨員干部中一度存在貪圖享樂思想,我們的黨面臨著“四大考驗”“四大危險”,如果任其發(fā)展下去,將會給黨的事業(yè)造成無法估量的嚴重后果。面對這些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自我刮骨療毒,處理了一大批貪腐分子、害群之馬,黨內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正在形成?!熬影菜嘉#紕t有備,有備無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列寧號精神所詮釋的居安思危、憂患意識就是新時代每一個共產黨員應堅持的自覺意識、達到的精神高度。同時,勇于自我犧牲精神作為黨章中對每一個黨員的要求,在新的時代更多的體現在黨員干部在挫折面前不計較個人得失,敢于斗爭,勇于擔當。
列寧號精神作為一種革命精神,既根植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又熔鑄于黨領導鄂豫皖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開啟中國工農紅軍航空事業(yè)的偉大歷史進程之中,既具有中國革命文化的主要特征,又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紅色航空事業(yè)的獨特標識,探討研究和踐行列寧號精神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具有彌足珍貴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