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彭州市麗春鎮(zhèn)慶興神鋼小學 郭坤旗
教學中,信息技術手段的進一步應用保證了課堂教學質量。基于此,結合信息化教學方法的研究,本文從多方面進行了分析,以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結合學生學習實際,充分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應用信息技術,不斷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
教育實踐得出,內部驅動是影響學生接受信息的最大因素。學生自發(fā)的動力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自身資源,使其投入到信息的整理和分析中,并逐步實現內化和應用。因此,教師應基于這一定律,研究知識傳輸的方式和途徑。內容偏向邏輯的學科更需靈活、多樣的信息傳輸方式,促進學生產生自發(fā)動力,以投入到學習內容的研習中。小學數學對學生來說較為乏味,為了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需要拓展呈現知識的途徑,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積極性,保證高質量地完成既定目標。教師可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系列的問題,并營造適當的情境,逐步引導學生主動接收信息。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這一內容時,如果從公式入手,學生能夠按照既定的方法導入數據,得出結果,但這種方式顯現出較強的被動性。如果教師借助學生喜愛的動畫人物,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適時提出帶有故事情節(jié)的問題,學生便能愉快地投入到問題的研究中,推導得出計算公式。這種方式,不僅能達到既定的任務目標,還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學科內容的興趣,為后續(xù)更為復雜的信息傳輸做好鋪墊工作。
數學學科邏輯性強,教師應著力通過信息傳播方式的降低學科難度,促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產生探知的欲望。
直接呈現待教內容的方式更能提高小學階段學生的理解效果。因此,教師可有效發(fā)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直接展示較為復雜的內容,減輕學生的理解壓力。如,在引導學生探究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制作一個長方體。教師選擇長度適當的小棍拼成長方體,拼裝結果可用課件進行動態(tài)展示,引導學生計算每一面的面積,相加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經歷了制作和分析的過程,學生能夠總結出該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印象也更為深刻。又如,在學習對稱圖形的特征時,教師可先向學生展現生活中具有對稱特征的物品,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分析對稱圖形的特征,最后得出結論。此后,教師便可鼓勵學生根據前期總結出的特征,尋找更多的對稱圖形,強化學生對對稱圖形特征的認知。
多媒體較傳統(tǒng)信息傳輸方式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集合多途徑的信息,一體化呈現,并運用動畫靈活地表現課堂內容,便于學生理解。如,在學習長方體的特征時,教師便可以通過動畫的形式向學生展示長方體的拼接過程。12根小棍,4根小棍為一組,每組小棍的長度相等,組合后形成一個長方體。學生通過觀察后發(fā)現,長方體一共有6個面,每兩個相對的面面積相等。此后,教師便可引導學生自行總結長方體的各項特征。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一一展示長方體的特點,這有利于學生自主總結,簡化繁瑣的思索過程,以動態(tài)課件推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最終完成預設的目標。
從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推進效果來看,教學難點在于教學內容本身的邏輯特征較強。對此,教師應大力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輔助學生攻克理解障礙,順利掌握待學知識。如,在推導長方體面積時,教師單純地以講解方式引導學生推導,無疑會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多媒體課件可以將長方體每個面直觀地展示出來,有利于學生發(fā)現特征,總結規(guī)律,進而計算出每一個面的面積,最后推導出表面積公式。這種推導方式,思路較為清晰,對學生有較大的啟發(fā)作用。教師通過直觀展示,分步確認圖形的邊、面的數量,分析圖形特征,根據特征總結規(guī)律,分步計算與整合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逐步完成對圖形的認知,最后按照實踐的結果總結出抽象的公式。這種反向教學思路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直接代入公式解答相比,更有利于學生發(fā)揮探究和研習的能力,能有效攻克理解障礙,從而順利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除了要豐富教學手段外,還需為學生預留出更大的實踐空間,提高學生對待學知識的研習參與度,從而弱化教師的課堂地位,發(fā)揮課堂引導者的作用。
在小學階段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水平是必要的。為了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效率,降低教學難度,教師需要做好課程導入工作。課程導入工作成效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教師需要創(chuàng)建一個具備教育價值,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情境,提升教學效率。此時,教師可以考慮引入信息化技術,輔助課程情境創(chuàng)設的相關任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適度引入信息科技的力量,將理論知識以圖片、視頻、音頻的方式呈現出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教學的難度,幫助學生獲得更多實用知識。當前,互聯網具有資源量大、內容豐富且高度共享的特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在互聯網中找尋有課程引入作用的資源,創(chuàng)建有趣的教學情境。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能夠快速地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后續(xù)的引入工作即可水到渠成。例如,在教學負數時,教師借助動畫天氣預報資源,請學生扮演“天氣預報員”的角色,學生在播報中獲知溫度有零上和零下之分,激發(fā)了學生對零下溫度的探索興趣,提升了學習效率。信息化手段能夠幫助教師構建高效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本文以小學數學教學為研究對象,探索了信息化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措施。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進行有效的教學實踐,保證信息技術的應用效率,促進高效課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