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曌,徐曉可
(廣東嶺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3)
寄生蟲學檢驗技術是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是一門以形態(tài)觀察為主的學科,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其理論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常見寄生蟲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史、致病性、實驗室診斷、流行與防治等內容,由于范圍廣、蟲種多,故易學難記[1-2]。實驗教學除了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是寄生蟲學檢驗技術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結合課程特點分析學情,對實驗教學進行改革,培養(yǎng)出能更好適應當前形勢的綜合應用型人才。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各校都存在部分學科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的情況[3]。我院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寄生蟲學檢驗技術課程總學時為48學時,其中理論教學32學時,實驗教學16學時,涉及寄生蟲40余種。學生學習該課程后大多存在“精而不全”或“全而不精”的情況。
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先講解要觀察的寄生蟲的形態(tài)特征,然后學生肉眼或鏡下觀察標本,多為驗證性實驗[4]。其結果是,一方面,教師泛泛地講,一帶而過,學生心不在焉,覺得枯燥乏味;另一方面,學生認為鏡下觀察時找到與圖片相似的寄生蟲,完成實驗報告就是完成實驗。
隨著我國醫(yī)療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寄生蟲病在日常生活中已比較少見,部分寄生蟲標本難以收集,而由工廠大規(guī)模批量生產(chǎn)的標本則難以保證質量[5]。由于經(jīng)費有限,教研室購入的寄生蟲標本玻片數(shù)量不多,而典型標本玻片更是屈指可數(shù),學生在觀察過程中難免會造成標本破損,或使用鏡油后沒有及時清潔導致觀察時視野模糊,影響后續(xù)班級使用。
傳統(tǒng)考核方式主要包括考勤、實驗報告和實驗課結束測驗3部分,通過考勤能避免學生遲到、早退或曠課。為加深學生記憶,實驗報告上通常有寄生蟲的形態(tài)圖,有的學生為了偷懶會直接臨摹課本上的圖形,有的學生則會上網(wǎng)查找相關資源進行臨摹,更有甚者只畫出輪廓而隨便填充內容物與關鍵特征,這些都完全背離了教師布置實驗報告作業(yè)的初衷。實驗課結束測驗是在寄生蟲圖庫中隨機抽取圖來檢驗學生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由于圖庫資源有限,部分學生會采取考前死記硬背的方式取得好成績,這些都使得實驗教學無法引起學生重視。
高職高專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面向基層具有扎實理論基礎與較強實踐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6]。寄生蟲學檢驗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而實驗教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輕視實驗教學,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除在理論教學時向學生介紹課程特點外,還要在首次實驗課上強調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提高學生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多為教師花大量時間講解理論知識,之后帶領學生在鏡下觀察寄生蟲形態(tài),只是提高了學生鏡下辨識能力,無法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因此,我們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實驗課相關內容,以縮短教師在實驗課上理論講解的時間。另外,我們在教學內容中加入模擬糞便涂片檢查蟲卵實驗,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使用正確的方法找到指定蟲卵,通過每節(jié)課都用同一種方法找不同蟲卵的方式,使學生熟練掌握糞便涂片檢查蟲卵的基本操作,提高學生操作技能。
實驗考核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采取合理而恰當?shù)目己朔绞街陵P重要。我們在傳統(tǒng)考核方式的基礎上,將模擬糞便涂片檢查蟲卵實驗作為考核項目。實驗課結束后,每名學生單獨進行模擬糞便涂片檢查蟲卵實驗,針對其操作的流暢度與準確性、操作時間、蟲卵辨識是否正確等給予相應成績。將傳統(tǒng)的形態(tài)圖測試放在每一節(jié)實驗課結束時,作為課堂測驗,督促學生復習相關基礎理論知識,測試時使用圖庫以外的寄生蟲圖片,避免學生考前死記硬背。將考勤、實驗報告、課堂測驗、技能操作測試4個項目,以1∶3∶7∶7的比例分配,通過調整考核項目所占比例和增加技能操作測試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與學習主動性。
以上是我們結合傳統(tǒng)寄生蟲學檢驗實驗教學中的不足與我校學生特點,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體系等做的初步嘗試。我們始終圍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這一目標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為學生以后的實習和工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