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建 蔡志剛 劉華(通訊作者)
(海安市中醫(yī)院骨科 江蘇 海安 320685)
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是老年人群中發(fā)病較為普遍的疾病,西醫(yī)認為此病是由于膝關節(jié)積年累月的磨損、關節(jié)骨破壞或病變以及退行性異變導致而成,其臨床特點主要包括患者關節(jié)疼痛、關節(jié)間隙增大或畸形、出現(xiàn)邊緣性骨贅、關節(jié)積液增多、關節(jié)腫脹等[1-2]。目前,西醫(yī)主要采用止痛抗炎藥物治療此病,常用藥物以非甾體抗炎藥為主,這類藥物鎮(zhèn)痛作用一般、消炎作用良好,副作用較其他西藥較少,但仍容易出現(xiàn)不良反應,只能緩解病情不能控制病情的進展[3]。而中醫(yī)認為患此病的原因有兩大類,內因和外因,內因在于患者多處老年,而老年人氣血虧空、肝腎功能虧缺、筋骨枯減,長久以往,傷及關節(jié),而外因在于患者機體常年過度煩勞,傷及筋骨,加之風寒、濕氣等環(huán)境因素,患者關節(jié)著痹,因此需服用相關中草藥祛濕、補血,即可控制病情[4-5]。本研究通過對比四妙散和西藥對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患者的臨床效果,旨在探討四妙散的臨床應用價值。
選取2017 年3 月—2019 年7 月入院救治的90 例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患者,按照簡單隨機分組法原則,將入選患者分為西藥組和四妙散組,每組45 例患者?;颊呒{入標準:經X 線診斷確診為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且符合相關診斷標準,患者患病下肢疼痛持續(xù)3 周及以上,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晨僵時間超過半小時者,對本次使用藥物過敏史者,入院前半個月有服用鎮(zhèn)痛藥物者,孕產婦,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西藥組男/女=23/22,年齡53 ~74 歲,平均(55.27±7.64)歲,病程2 ~9 年,平均(3.75±3.24)年,其中I 級、Ⅱ級、Ⅲ級病變者分別17 例、20 例、8 例;四妙散組男/女=24/21,年齡50 ~76 歲,平均(54.58±8.25)歲,病程3 ~11 年,平均(3.84±3.17)年,其中I 級、Ⅱ級、Ⅲ級病變者分別15 例、21 例、9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西藥組:給予依托考昔片(Frosst Iberica SA,GJ20180057,60MG*5S),服用劑量為30mg/d·次,用藥一段時間,效果不明顯時,可加大藥量至60mg/d·次。
表2 西藥組和四妙散組的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
表2 西藥組和四妙散組的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
細胞因子 西藥組(n=45) 四妙散組(n=45) t 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IL-1β(pg/ml) 105.21±11.08 88.63±7.90# 105.07±10.85 60.17±6.45#* 9.776 <0.001 COMP(ug/ml) 6.97±1.58 4.87±0.94# 7.03±1.32 3.76±0.69#* 2.513 <0.01 IL-8(pg/ml) 868.25±21.33 642.55±12.27# 870.16±16.54 408.13±9.46#* 29.545 0.00 CRP(g/ml) 17.88±1.59 13.07±1.24# 17.62±1.61 8.22±1.10#* 4.152 <0.01
四妙散組:藥方為蒼術10g、生地黃15g、防已10g、秦艽10g、忍冬藤15g、黃柏5g、白術10g、木瓜10g、柴胡10g、川牛膝10g、連翹10g、黃岑10g、薏苡仁10g,每日用水熬制500ml,250ml/次,2 次/d,7d 為1 個療程,連續(xù)服用4 個療程。根據(jù)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藥方中可加伸筋草、全蝎等藥材。
分析兩組患者用藥1個月后的臨床效果。療效分為治愈、有效、改善和無效。臨床療效=(治愈+有效+改善)/例數(shù)×100%。
比較并分析兩組患者的細胞因子表達情況。治療前和不同方法治療1 個月后,靜脈抽取患者血液5ml,離心后,留取上清液于-80℃冰箱,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各樣品中的IL-1β、COMP、IL-8 和CRP 含量。
比較并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WOMAC 評分。骨關節(jié)炎癥指數(shù)評分量表(WOMAC)包括疼痛(5 個項目)、僵硬(2 個項目)和關節(jié)功能(17 個項目)3 個方面,項目分數(shù)記錄時采用VAS(視覺模擬量表)尺度(共10 分),根據(jù)VAS 評價問卷中每個問題,總指數(shù)積分為24 個項目中的總積分,積分和嚴重程度成正比,輕度、中度和重度評分范圍分別為<80,≥80、≤120,>120 分。
本研究所有的研究數(shù)據(jù)用SPSS22.0 進行統(tǒng)計分析,細胞因子水平和WOMAC 評分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分析,患者臨床效果以(%)表示,采用χ2檢驗,結果中P<0.05 為有顯著差異。
治療1 個月后,四妙散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1.11%,而西藥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7.78%,明顯低于四妙散組,兩組臨床效果相比有顯著差異(P<0.05),如表1 所示。
表1 西藥組合四妙散組的臨床效果比較(n=45,n,%)
經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的IL-1β、COMP、IL-8 和CRP 水平經ELISA 法測定無顯著差異(P>0.05),用藥一個月后,再次測定并比較,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各細胞因子水平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且四妙散組各細胞因子水平降低幅度顯著優(yōu)于西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治療前,兩組患者WOMAC 評分和VAS 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一個月后,兩組患者同組相比,WOMAC 評分和VAS 評分均明顯降低,且四妙散組患者的兩組評分均明顯低于西藥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西藥組和四妙散組的WOMAC 評分和VAS 評分比較(±s,分)
表3 西藥組和四妙散組的WOMAC 評分和VAS 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VAS 分值 WOMAC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西藥組 45 5.34±1.07 2.38±0.57 61.21±9.58 38.74±8.25四妙散組 45 5.22±1.35 1.25±0.13 60.87±9.77 22.19±6.33 t 0.376 2.339 0.587 9.856 P>0.05 <0.01 >0.05 <0.05
由于軟骨組織的改變、骨關節(jié)的損傷,隨著年齡的增加,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的發(fā)病率也隨之遞增。有研究認為,除了骨關節(jié)損傷的原因外,細胞因子、炎癥因子在體內的表達也影響著骨關節(jié)的功能和軟骨組織的性狀[6]。非甾體抗炎藥可有效抑制環(huán)氧化酶-2 的表達量和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助于緩解患者疼痛癥狀,同時可以降低炎癥因子的移動速度,發(fā)揮消炎作用,但可能出現(xiàn)肝臟受損、胃腸道不適等癥狀,且無法根治病癥,需長期服藥,多數(shù)患者無法堅持服用。四妙散多以去寒消腫、疏通筋骨、清熱活血等功能的多種藥物聯(lián)用,可達到消炎止疼、改善關節(jié)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中,四妙散組患者各細胞因子水平顯著低于西藥組(P<0.05),表明四妙散抗炎作用優(yōu)于西藥組;同時,四妙散組患者骨關節(jié)炎指數(shù)評分和VAS 評分均顯著低于西藥組(P<0.05),表明四妙散成分中川牛膝、蒼術、薏苡仁等可有效祛濕減痛、疏通筋骨,秦艽、白術等可通絡清熱,多藥聯(lián)用可達到有效止痛、健肝氧脾,滋補腎臟、疏絡血管的作用;另外,四妙散組的臨床療效為91.11%,顯著高于西藥組77.78%(P<0.05),表明四妙散針對患者患病內因“氣血虧空、筋骨枯減”治療本并,臨床治療效果較好。
綜上,四妙散治療效果優(yōu)良,同時可減少患者細胞因子表達,降低骨關節(jié)炎指數(shù)評分,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