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知道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割讓香港,成為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但是少為人知的是,早在明朝時期,就曾有葡萄牙殖民者強占香港的屯門地區(qū),在此建立殖民統(tǒng)治足足有7年時間之久。最終,明軍打敗了葡萄牙侵略者,贏得了中國抵抗近代西方國家侵略的第一次輝煌勝利。
葡萄牙強占屯門
屯門有“屯兵之門”的含義,是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古籍中的香港地名,其位置位于今日香港新界西北部和深圳南頭等陸地和附近海域,自古以來具有重要的海防價值,是明朝粵海海防門戶和樞紐。
隨著地理大發(fā)現(xiàn)和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西班牙等近代西方國家在全球范圍內(nèi)進行了海上擴張活動,一路攻城略地,建立殖民統(tǒng)治。遙遠的亞洲,是西方殖民者覬覦的寶地。1508年,葡萄牙艦隊到馬六甲進行掠奪性遠航,出發(fā)之前葡萄牙國王訓(xùn)令其搜集有關(guān)中國的情報。1511年,葡屬印度果阿總督阿爾布克爾克率領(lǐng)一支艦隊,迅速占領(lǐng)馬六甲這個海上戰(zhàn)略要沖。由此,葡萄牙獲得了向中國發(fā)起攻勢的戰(zhàn)略基地;而對于明朝來說,則是失去了扼守南中國海的門戶,也割斷了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朝貢圈,阻斷了通往印度洋的航線。
隨后,葡萄牙人開始嘗試與中國建立通商關(guān)系。但當時明朝實行的是朝貢貿(mào)易體制,這難以滿足葡萄牙人張開的血盆大口。1514年,葡萄牙海盜商船占領(lǐng)屯門,在此修筑工事、設(shè)立刑場、制作火器。
1517年6月,葡萄牙國王派遣使者皮雷斯出使中國,并安排艦隊指揮官安德拉德派遣艦隊予以護送。這些使團人員都頭裹白布、冒充馬六甲使者,要求與中國通商。
葡萄牙人使用重金賄賂守軍,9月三艘武裝艦船駛?cè)霃V州。皮雷斯與官員會面時,因沒有跪拜,被兩廣總督都御使陳金要求前往光孝寺學(xué)習禮節(jié)3天,才能與他見面??偠窖瞄T提出,《大明會典》里進貢的國家并沒有佛郎機(明朝對葡萄牙的稱謂),且使者沒有本國文書,要求他們留在懷遠驛等候消息,并將此情況上報朝廷。
不久后,朝廷答復(fù),“令諭還國,其方物給與之”,即要求葡萄牙的船只、人員必須離開中國。但安德拉德只是把艦隊撤出了廣州,來到了屯門安營扎寨,對葡萄牙與中國之間私下開展的海上貿(mào)易提供武裝保護。1518年,安德拉德滿載貨物和珠寶返回馬六甲,屯門由他的弟弟西芒來掌管。
作為特使的皮雷斯,這么長時間卻未能在外交上取得進展,一時間心急如焚,經(jīng)過一番上下打點,終于被允許赴京進貢。他在會見禮部官員時,因沒有施行跪拜禮,再次得罪了官員。不過皮雷斯通過賄賂結(jié)識了大宦官江彬,在其運作之下,把自己的翻譯火者亞三推薦為皇帝的葡萄牙語老師。這樣就能夠經(jīng)常與皇帝接觸,在潛移默化中為葡萄牙謀取利益。在廣東的葡萄牙人,也因皮雷斯的得勢變得更加肆無忌憚。
皮雷斯的外交生涯并未維持多久,1521年4月,明武宗去世。當天,皇太后就下令誅殺宦官江彬,與江彬有牽連的翻譯火者亞三,本來是華人,因為里通外國的罪行,很快也被處死。葡萄牙使團也受到影響,明政府決定“俱給賞,令還國”。不久,皮雷斯回到廣州,隨后被驅(qū)逐出境。
此時,關(guān)于葡萄牙人在屯門種種惡行的奏疏,很快就報到了朝廷,指控“夷情叵測,屯駐日久,疑有窺伺”。也有官員控訴,葡萄牙人搶劫華商、掠奪男女、烹食幼兒,犯下滔天罪行。恰巧,滿剌加(明朝對馬六甲王國的稱謂)的使者也到來了京城,請求明政府“遣將助兵復(fù)其國”。
種種因素作用之下,明朝決定徹底鏟除葡萄牙人在屯門的軍事?lián)c,實現(xiàn)靖海安民。
以彼之道還治彼身
1521年,嘉靖皇帝甫一登基,就下達了武力驅(qū)逐葡萄牙人的命令,廣東海道副使汪鋐負責作戰(zhàn)指揮。汪鋐大量征集漁船,廣泛發(fā)動群眾。當一切基本準備就緒,他即對葡萄牙人宣詔,要求他們迅速離開屯門,停止中葡之間的貿(mào)易,但葡萄牙人并不為之所動。
汪鋐隨即指揮水師,向葡萄牙的戰(zhàn)船發(fā)起進攻。這是一場顯然不在一個重量級的作戰(zhàn),葡萄牙船堅炮利,每船兩側(cè)置炮30余臺,船內(nèi)架櫓40余支,200多名船員同時劃櫓,驅(qū)動著船只快速行駛。因櫓眾多,被形象地稱為蜈蚣船。而明軍的戰(zhàn)船,不僅噸位小、速度慢,而且火力也很弱,根本不是葡軍的對手。雙方作戰(zhàn)開始后,葡軍的佛郎機銃接連向明軍發(fā)射炮彈,明軍很快就退下陣來。
面對開局不利的形勢,汪鋐沒有急著去蠻打硬拼,決定以葡萄牙人為師,仿制他們的佛郎機銃和蜈蚣船。這時,東莞白沙巡檢何儒匯報了一條有價值的線索:敵船有兩名華僑船工楊三、戴明,長期在船上工作,熟悉戰(zhàn)船制作和鑄制火藥之法,也有投誠之意。于是,明軍安排密探扮成賣酒小販,來到葡軍戰(zhàn)艦前販賣。當葡萄牙人開心地喝著酒時,密探已和兩名華僑約定接頭時間。半夜,一條小船悄悄地靠上葡萄牙大船,把兩人接了回來,以他們?yōu)轭檰栄兄莆餮蠡鹋诤涂齑?。很快仿制就出了成效,帶動明軍的?zhàn)斗力有了一個大幅度的提升。
9月7日,汪鋐率領(lǐng)水師,再次與葡軍作戰(zhàn)。他們先是利用小艇體量小、速度快、很靈活的特點,派出滿載枯柴、灌以油脂的小艇乘風出擊,在敵軍陣中左沖右突,不時放起一把火,敵軍則因為船大掉頭不便,無法及時躲閃。風助火勢,越來越多的敵船著火了,海面上一片火海。其后,他又安排水性好的士兵,悄然潛入水中,用力鑿開敵船的船底,加速敵船的沉沒。
眼看條件適宜,汪鋐命令水師把新造的配備佛郎機銃的軍艦駛了出來,炮口對準葡萄牙的軍艦一陣猛烈射擊。經(jīng)過一番鏖戰(zhàn),明軍大獲全勝,葡軍大部分被殲,只有極少的一部分逃到了外海。捷報傳來,軍民都很受振奮,嘉靖皇帝表彰了汪鋐,特敕加一級、食一品俸祿。
然而,葡萄牙人憑借著在屯門陸地上苦心經(jīng)營幾年的各類工事,依然負隅頑抗,期待著援軍的到來。為了減少明軍的損失,汪鋐并沒有發(fā)起硬攻,而是采取了圍困戰(zhàn)術(shù),把殘敵圍困在工事內(nèi)足足兩個月時間,不時發(fā)炮進行威懾,迫使其投降。實在難以支撐下去的葡軍,最終不得不倉皇地逃往了外海。至1522年,屯門之敵遭到徹底肅清,屯門又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西草灣再破葡軍
野心勃勃的葡萄牙人,并不甘心軍事上的失敗,為了攫取商業(yè)利益和開拓殖民地,一支由葡萄牙人哥丁霍率領(lǐng)的艦隊,攜劫掠滿剌加諸國、破巴西國之勇,于1523年再次來到廣東沿海。在駛?cè)胪烷T港之后,拋好錨、約束好人員,上岸后急著求見廣東地方官員,要求開展和平貿(mào)易。但當時明朝已經(jīng)嚴令禁止與葡萄牙之間的貿(mào)易,他的要求遭到拒絕。哥丁霍無奈之下,率船退出了屯門港。
當時明政府發(fā)布命令,要求中國戰(zhàn)船一旦遇上懸掛葡萄牙旗幟的船只,就將其擊毀。于是,汪鋐命令明朝水師追擊葡軍,雙方在新會的西草灣發(fā)生激戰(zhàn)。兩軍艦隊相遇時,士兵潘丁茍率先攀爬上了葡軍的指揮船,后面一眾明軍一起跟上猛攻,活捉哥丁霍、疏世利等42人,殺死39人,救下被敵軍擒獲的民眾10人,繳獲戰(zhàn)船2艘,初戰(zhàn)告捷。
其后,葡軍一頭目又率三艘戰(zhàn)船進犯,明軍先是放火把繳獲的兩艘軍艦燒毀,大挫敵軍士氣,后又跟敵軍展開激戰(zhàn),把葡軍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汪鋐因此戰(zhàn)功,再獲提升。當?shù)匕傩崭心钇潋?qū)敵保民之功德,在本地建起了都憲汪公遺愛祠、汪公生祠。
屯門和西草灣兩場海戰(zhàn),是中國與近代西方侵略者的第一次海上大搏殺,挫敗了葡萄牙侵占廣東沿海的侵略野心,捍衛(wèi)了國家的主權(quán)和海上安全。此后數(shù)十年,廣東沿海再也沒有出現(xiàn)葡萄牙人的身影。
(責任編輯:黃夢怡;參考資料:《屯門海戰(zhàn):中國與近代西方侵略者的第一次海上搏殺》《看歷史》2017年第12期;作者:李祝垣)